新聞 > 科教 > 正文

荷蘭發現「高毒性」HIV病毒株 科學家:不用恐慌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具高毒性和傳染性的愛滋病毒(HIV)病毒株,這種病毒株可能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荷蘭傳播,已經感染了100多人。

與典型的愛滋病毒致病軌跡相比,如果不進行治療,這種病毒株會導致血液中更高的病毒水平,關鍵免疫細胞的衰退速度增加一倍。

領導這項研究的牛津大學科學家強調,這些發現不應引起恐慌。這種愛滋病毒株對「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ntiretroviral treatment)的反應良好,這種療法還具有阻斷傳播的額外好處。雖然這種病毒仍然可能傳播給其他人,但一旦感染了這種病毒的人開始接受治療,就不會增加患病或死亡的風險。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臨床病毒學家里奇曼(Douglas D. Richman)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高度評價了周四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論文,指其「首次令人信服地描述了一種毒性更強的愛滋病毒變種」。

里奇曼表示:「最重要的信息是,它不像新型Omicron變種,要不然我們將面臨新一波可怕的問題。」

這篇新論文的作者最初確定的研究對象是17個人,他們是來自歐洲和烏干達的愛滋病毒感染者,這些人在確診後病毒載量異常高。

接下來,研究人員擴大了研究範圍,檢查了6706個愛滋病毒感染者的血樣,其中確認92人感染了一種毒性更強的愛滋病病毒株。

有跡象表明,這種病毒株可能並沒有在荷蘭以外的地區大範圍傳播。科學家是通過分析瑞士一項大型愛滋病毒感染者研究的樣本得出這一結論的。自2009年以來,這個群體涵蓋了該國90%的確診病例。在那裡,他們只發現了3名攜帶相關病毒株的人。

通過分析109名攜帶新病毒株的患者在治療前的疾病軌跡,科學家們觀察到,與其他6604名攜帶相同亞型但不同病毒株的患者相比,這些患者病毒載量通常高出3.5到5.5倍。一項統計分析表明,其CD4免疫細胞的衰退速度翻倍,這與高病毒載量無關。

基於這些發現,研究人員預測,如果不進行治療,攜帶高毒性愛滋病毒病毒株的人很可能在確診後的2到3年內患上愛滋病(AIDS),而相比之下,對照組的患者預計會在6到7年內患上愛滋病。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疑似感染方式、出生地點等方面的總體特徵相似。這幫助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該病毒遺傳密碼的數百個突變可能是導致該毒株效力和傳染性增強的原因,而不是感染該毒株的人的基因或環境因素。

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牛津大學醫學系流行病學家懷曼特(Chris Wymant)重申,人們不應為他團隊的發現「感到驚慌」。

懷曼特指出,在全球廣泛實施愛滋病防疫方針——廣泛檢測和診斷後立即開始治療——可以幫助確定任何可能感染這種病毒株的人,並確保這種病毒不會對他們的長期健康前景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

據聯合國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估計,全世界約有3800萬愛滋病毒感染者,其中美國約有120萬人。全球每年新增150萬例愛滋病毒確診病例,美國新增病例約為3.7萬例。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美國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05/170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