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年紀,要向內審視自己。
《六組壇經》中有一則記載。
弟子問六祖慧能:師傅,什麼是道?
六祖慧能回答:道,在你的心中。
禪宗認為,一次次的內心醒悟是成道的關鍵。
周國平也說過:「在一切力量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種內在力量,就是覺醒。」
人生是一座修道場,生活是一場修行。
少年向外求,中年向內尋。
一個中年人的圓潤成熟,往往在於三次覺醒:自律、自愈、自足。
01
自律
作家馮唐這位反中年油膩鬥士,在《馮唐成事心法》中說:
「教育好自己,管理好自己,是一切成事的最先決條件。」
他工作日程通常是滿噹噹的,每周工作80個小時。
如此連軸轉的日子裡,馮唐硬是榨出時間精進自己。
他堅持運動,每天一百個伏地挺身,一百個仰臥起坐,有時間就繞著湖邊跑步。
他手不釋卷,睡覺前會翻閱名人傳記、詩歌等各種書籍。
如今50歲的他,仍精力充沛地攀登人生高峰。
四十不惑,這個年紀人生有了輪廓,許多人的成長也定格在這個階段。
他們漸漸疏忽身材管理,懶於再學習。
唯有少數人清醒地認識到,四十歲是新的二十歲,人生不止,努力不息。
我的鄰居是一個做私募基金的前輩,跟他下象棋閒聊時,不由對他心生敬意。
他每天下班後,都會繞著小區跑五公里,如果天氣不好,也會在家裡做幾組平板支撐。
他從不停止學習,最近的幾本案頭書是2021年的豆瓣書單。
短視頻時代來臨時,他及時抓住風口,在各個平台註冊了帳號,堅持日更,分享他對關於股票、期貨的一些個人見解,也收穫了一大批粉絲。
作家火養在回顧半生時,如此感慨:
「活水般的生活,是你在日積月累地改變,不斷走向更好。
死水般的生活呢,是那個一成不變、甚至越變越差的你。」
世界無垠,知識無界,只要成長不停滯,中年危機就不會來臨。
多運動,遠離酒局,養成健康的習慣;
多學習,深耕技能,持續更新知識庫。
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性,唯有極致的自律,才能讓我們不懼風雨。
02
自愈
在南方,有一種植物叫馬尾松。
當伐木人砍去馬尾松的枝條後,馬尾松會立即分泌松脂,來防止病菌的入侵,並促進傷口快速癒合。
這就是馬尾松強大的修復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自我治癒。
中年人也應該活成一棵馬尾松。
在生活的驚濤駭浪里,我們因工作壓力,胸結千般愁;
因柴米油鹽,心生萬般苦。
可就如楊絳先生說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治癒自己的,只有自己。」
汪曾祺曾經歷過一段很艱難的時期,被冤枉成右派,下放農村勞動。
在干農活時,他要做起豬圈、刨凍糞這樣的重活,雖然累得夠嗆,但他當時想著,反正都來了,就拼命干唄。
在果園上班時,要給果樹噴波爾多液,這是一份細瑣的活,他不發牢騷,反而安慰自己這淺藍如晴空的波爾多液還挺好看的。
後來,有人問:「這些年你是怎麼過來的?」
汪曾祺回答:「隨遇而安。」
生活的風把我們吹到哪裡,我們便在哪裡生根發芽,不沉淪,不悲觀。
俞敏洪的新東方受到重創,被迫轉型直播,但他卻勸慰自己,「說不定這是老天在給我們另外一次機會,創更大的業,取得更多的輝煌。」
羅永浩因為錘子手機而身負巨債後,沒有一蹶不振,反而經常鼓勵自己,「從來沒有失敗的人,只有半途而廢的人。」
坦然接納磨難,消解人生苦悶,這大抵是對生活的最好態度。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起起落落是常態。
無休止地抱怨,只會在生活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放下糟心事,學會自我排遣,才能一寸一寸地把自己拉上來。
03
自足
《隅》裡有一段話:
「不同的年齡階段,對生活狀態有著各自的體會,當四周瀰漫著無盡的喧囂,我們需要為內心,留一片棲息之地。」
人到中年,當我們內心足夠豐盈,自會不懼生活的乏味寂寥,自能抵抗世間嘈雜。
國學大師南懷瑾初到台灣之時,住在一個菜市場附近。
污穢堆積的菜市場臭氣熏天,來往的販夫走卒吵吵嚷嚷。
南懷瑾身居其中,卻充耳不聞。
他經常手執筆疾書,雙腳蹬著搖籃,以防孩子哭鬧。
如此困頓境遇,南懷瑾仍能安之若素。
他以讀書為樂,煮字療飢,完成《楞嚴大義今釋》《楞伽大義今釋》兩部傳世之作。
睡覺不過三尺床榻,廣闊的精神世界才是寄身處;
果腹不過一日三餐,心靈的富養才是重中之重。
在生活中,無論是煮飯做羹湯,還是看書學丹青,總要有一事一物來慰風塵。
復旦大學英語系副教授包慧怡談過她的一件事。
她曾成功申請到美國一家大電視台的實習,但她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一種巨大的無意義感。
為了紓解心情,她每天下班後都會在電視台底樓的沃登書屋逛上一小時,這是她靈魂的庇護所。
她與詩歌為伴,與偉人對話,那些書籍提供了一座精神花園,她輕盈穿梭其中。
王小波在《紅拂夜奔》裡寫過: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在現實俗世中,我們渺小如螻蟻,被生活所裹挾;
但在精神世界裡,我們偉岸如主宰,可自由支配靈魂。
不管日子如何逼仄,請努力在死氣沉沉的生活里,種出一個草長鶯飛的春天。
▽
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人到了一定年紀,要向內審視自己。
懂得以自律對抗壓力,以自愈直面苦難,以自足消解苦悶,生活才能過得從容、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