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丁咚:宣布階段性「打贏」,俄羅斯突現不尋常動向

作者:

在俄烏戰爭爆發一個月、美國總統訪歐與盟友協商進一步應對俄烏局勢的節骨眼上,俄羅斯軍方突然在周五宣布,俄軍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正嚴格按照計劃進行中,總體上第一階段行動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

作為其證據,俄羅斯國防部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俄方將避免平民不必要的傷亡作為第一要務,烏方軍事基礎設施和武器裝備被高精度武器精準摧毀,並認為,烏克蘭軍隊的戰鬥力被顯著削弱,烏空軍力量和防空力量幾乎完全被摧毀,烏克蘭海軍不復存在,烏軍有組織的儲備也幾乎歸零。

俄羅斯國防部說,一個月內,烏克蘭軍隊的人員損失約為3萬,其中1.4萬人死亡,1.6萬人受傷,頓巴斯地區武裝已控制盧甘斯克93%的區域和頓涅茨克54%的區域。

俄國防部說,俄羅斯軍隊迄今共有1351人陣亡,3825人受傷。

俄方下一步將把主要精力聚焦在主要目標,即控制頓巴斯地區上。

俄軍方的這項信息披露選擇的時機、內容及其暗示的新動向,很蹊蹺、很不尋常。

就俄烏戰場的實際情況而言,在經過初期「閃電戰」失敗後,俄方始終未能有效掌控烏克蘭的制空權,俄軍重點轉向對基輔、哈爾科夫、尼古拉耶夫、馬里烏波爾烏各重要城市的持續無差別轟炸,以擊潰烏軍民的反抗意志,但除了個別城市外,沒有占領絕大多數烏克蘭重要城市,特別是對基輔的包圍很不成功,其圍城軍隊有被全殲的危險。

另一方面,儘管烏方極為出色地組織了對俄軍進攻的防禦戰,將進犯俄軍拖了一個月之久並挫敗其進攻銳氣,並展開局部反攻,成績可圈可點,但尚未出現戰勝俄軍的徵兆。

因此,俄烏雙方暫時進入了誰也不能戰勝誰、誰也不會全面失敗的戰略相持期。

當此之際,超級大國的元首親赴歐洲,協調盟國進一步應對俄烏局勢,旨在加強對俄施壓、防止其規避制裁,並擴大對烏援助,以圖通過外力,改變俄烏當前的戰略相持局面,加速戰爭進程,幫助烏克蘭打贏俄羅斯,或達成一份於各方有利的協議。

所以,俄軍方的此項宣布時機選擇很蹊蹺。

再看俄軍方宣布的內容,其數字是單方面的。儘管莫斯科的資訊戰能力很強大——諷刺性的是它現已超過軍事實戰能力,但它們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值得相信。

無論是烏方公布的數據,還是據稱被黑客組織攻陷的俄國防部網站數據,抑或者獨立的第三方數據,俄軍實際傷亡人數都遠遠超過了俄方公布的數字,相應的,烏軍實際傷亡人數,都遠遠少於俄方公布的數字。

俄軍方另有已眾所周知的不少於7名將軍戰死疆場。

誇大敵人的傷亡,對本國的傷亡輕描淡寫,從動機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一些重要事實上,俄方的一些描述將嚴重誤導人們的看法,主要表現在誇大宣傳俄軍取得了烏制空權、制海權,摧毀了烏克蘭的軍事基礎設施和武器裝備,特別是稱烏軍有組織的儲備歸零,無法得到補充,烏方戰鬥力顯著削弱,強調俄軍避免烏方的平民傷亡,都嚴重失實。

在俄對烏行動中,烏克蘭的戰略有生力量得到保全,仍然控制著領空,俄軍也未取得烏方的制海權,烏方戰鬥力仍很強大,西方源源不斷地向其供給軍備、物資,提供財政援助,有效遏制了俄軍的進攻。

假如俄方取得戰場上的優勢,以其本性及對此次行動確定的目標,怎麼可能半途而廢?

再看俄方宣布背後隱含的動向。

隨著俄烏戰爭的發展,事實上它已變成俄與烏克蘭及其背後支持的西方整體的對抗,正像我們早前評估的,時間拖得越久對俄越不利,對烏越有利。

以俄軍實力和能力,打「閃電戰」最合乎其實際和利益。俄情報部門戰前對烏克蘭國內形勢和烏軍戰力的評估嚴重缺乏準確性,導致克里姆林宮作出戰略誤判,並作出出兵的錯誤決策。

普京當局最初的目標——這些目標隨後一直被列為俄方的談判條件,並為世人所皆知,包括對基輔當局「去納粹化」、「去軍事化」,確保其建立中立制度,迫使其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

前兩項內容說得更直白些,就是推翻澤連斯基政府,扶持親俄政權,解除烏克蘭的武裝力量,使基輔事實上成為莫斯科的「勢力範圍」,不僅如此,還要承認俄吞併克里米亞及俄外交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的既成事實。

關注俄烏戰局整個過程的人們對此不應有疑議。很顯然,此時俄軍方聲稱其已在總體上完成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言不由衷的,而其突出根據計劃,下一步的任務將主要是「控制頓巴斯地區」方面,更是與前述諸多目標嚴重不符。

然而,俄方的這一姿態是真實的,絕非虛言。

一些重大因素迫使普京當局不得不終止其在烏克蘭的宏圖大志,收縮戰線,將此次目標調整為維護其在克里米亞主權的既得利益,並使其外交承認「頓巴斯地區」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變成既成事實,確保其對克里米亞的領土利益和烏東地區的地緣戰略利益。

它們反映了莫斯科戰略退卻的底線是「克里米亞」歸屬莫斯科,頓巴斯地區獨立並成為莫斯科的新勢力範圍。

戰場上遲遲不能實現突破,軍隊傷亡不斷增加,特別是包括將軍在內的高級軍官頻頻死亡,動搖了軍心穩定,特別是俄後繼乏力,缺乏外援,而烏方則源源不斷地獲得西方補給,軍事優勢正在發生逆轉,長此下去,俄軍遲早會被拖垮,導致戰略上的失敗。這是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只要有打贏的可能性,莫斯科絕對不會放棄「初心」,實行「戰略退卻」。

以總統特使、前第一副總理丘拜斯自動辭職為第一張多米諾骨牌,顯示出普京過於宏大的領土和地緣戰略目標,與俄方實際能力之間的矛盾,直接為西方「非軍事介入」提供了難得機遇,使其大規模地對俄羅斯的利益集團實施全面制裁,傷害其根本利益變成可能,莫斯科統治集團內部由此正在發生悄然變化,普京的忠誠體系趨於脆弱化,政權穩定的千里之堤,有可能潰於蟻穴。這是促使普京當局改變對烏戰略方針的第二大重要因素。

更大的背景是西方愈益擴大和加強的制裁正嚴重侵蝕俄羅斯的經濟基礎,而拜登的歐洲行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掐斷莫斯科的外部支持和援助,使其最大程度地陷入外交和經濟孤立,在此情況下,俄國內經濟崩潰和社會動盪,亦是大勢所趨最終將從根本上削弱普京實施戰爭甚至繼續有效掌權的能力。這是其不得不考慮的第三大重要因素。

第四個不無重要的因素是,美國正聯合盟友為基輔提供安全「兜底」,就是確保在莫斯科對基輔動用核武器和生化武器進行全面毀滅性打擊的情況下,北約將作出回應,此舉對莫斯科是個重要震懾。

與莫斯科的動向幾乎同步的可能是,普京當局正加大談判解決問題在其對烏總體戰略中的分量,通過集中現有兵力幫助烏東地區分離主義武裝控制頓巴斯地區,繼而通過和平談判促使澤連斯基當局讓步、放棄烏克蘭對克里米亞及頓巴斯地區的主權。

可能正是由于敏銳地「嗅」到了莫斯科的這些不尋常的動向,因此拜登才會在布魯塞爾對澤連斯基當局打氣稱,基輔自行決定,但無需被迫以割讓領土為條件,與莫斯科達成協議。

假如俄烏雙方形成這樣一個結果——當然烏方幾乎確定不會接受,那麼烏克蘭的這場反擊戰、它的重大犧牲及西方冷戰後史無前例的全方位、不遺餘力的對烏支持及遏制俄羅斯的戰略,將失去意義,因此除了普京以外,沒有人會樂意看到這樣的事發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27/1726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