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程曉農:俄烏危機帶來世界巨變

作者:

那麼現在對全球經濟來講的話,烏克蘭戰爭帶來的對全球各種大宗商品的市場的衝擊,還有對經濟全球化供應鏈的衝擊,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代表的全球經濟結構的一個重大的衝擊。那麼以前我們也談過經濟全球化面臨的風險,比方疫情的衝擊、蘇伊士運河被堵、東亞國家晶片廠失火等等,這樣的風險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意外,那不會長久存續下去。但今天我們談的不再是一次性的意外了,而是對經濟全球化的長久性的威脅。

那從根本上講,經濟全球化的隱形的前提就是全球的政治和軍事局勢必須平穩。美國雖然有過「9·11」恐怖襲擊還有中東的反恐戰爭,但是從美蘇冷戰結束以後,歐洲和亞洲始終是穩定的,所以似乎經濟全球化沒有真正受到衝擊。這樣也就導致西方國家和東亞國家對經濟全球化外部的環境過度的麻痹,以為說全球政治和軍事局勢就會這樣長期平穩下去了。

他們也以為企業的全球化布局,不用擔心全球政治和軍事形勢變化所帶來的嚴重衝擊。那麼也正因為如此,西方和亞洲的企業界,始終面對任何可能引起經濟全球化布局受到衝擊的政治、軍事事件的時候,他們總是採取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就是希望國際局勢馬上回到平穩安定的狀態,這樣他們的跨國生意就不會有障礙了。

但是,現在中共和俄羅斯兩隻「紅色老虎」出現在國際舞台上了,這兩隻「紅色老虎」是不希望全球局勢安定的,要打破這種安定,這就不是跨國公司或者西方政府能夠阻止得了的了。像這次烏克蘭戰爭,西歐國家越是害怕戰爭,俄羅斯的膽子就越大,那最後點燃了戰火。這樣就使我們必須把經濟全球化的前景和全球政治、軍事局勢要聯繫起來,一起來看。究竟在全球政治、軍事局勢開始重新緊張起來的時候,經濟全球化可能遭到什麼樣的震盪和衝擊,這是需要關注的。

那麼這一次烏克蘭戰爭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三個對經濟全球化的教訓。第一個就是,經濟需要是可能綁架政治決策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國,德國以前一直從單純的經濟成本考量,把能源供應就確定依靠俄羅斯的善意和俄羅斯對出口能源的經濟需要上。德國的判斷是它越是親近俄國,俄國就會對西歐越友善,就比較少可能在西歐和俄國之間發生衝突。

所以它依靠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它自己認為是個聰明的決策。但是德國對俄羅斯的動機嚴重的誤判,德國這種用經濟需要來綁架國際政治決策的戰略,被普京充分的利用來發動烏克蘭戰爭。以致於烏克蘭戰爭打到今天,德國還是不敢和俄羅斯翻臉,為什麼呢?因為它能源供應已經被俄羅斯綁定,那麼整個歐洲吃虧越來越大。

為了改換能源供應的來源,德國和西歐國家將不得不付出高昂的經濟代價,要重新建設來自北美的液化瓦斯進口設施,由此要帶來歐洲嚴重的通貨膨脹,會動搖歐洲的經濟前景。昨天我看到瑞士蘇黎世的一個媒體的一篇報導,裡面提到這樣一個數字,就是歐洲的天然氣的期貨,它的價格1立方米,今年1月份的時候,大概是十幾個歐元,現在已經漲到了230個歐元1立方米,漲了10倍。

如果這個價格最後傳導到消費者頭上,那德國的電價如果沒有政府補貼,至少是10倍以上。德國的電價會大幅度上漲,漲到企業吃不消的程度。我看了德國鋼鐵公司、化學公司已經說了:它們只能倒閉了,因為能源扛不住,價格太貴。

那麼烏克蘭戰爭帶來的對經濟全球化的第二個教訓就是,對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實行經濟制裁之後,同時也就動搖了經濟全球化的一部分布局。我剛才前面提到美國和日本的一些企業在俄羅斯的投資已經全部泡湯,血本無歸了。

問題還不只是這一點,接下來跨國公司必須深刻地檢討,究竟今後全球政治和軍事格局還會有哪些變化,到底哪裡才是他們投資經營的安全區域?還有就是俄羅斯周邊國家今後是不是也會有風險?已經在俄羅斯周邊國家的投資的那些跨國公司,它就不得不要調整了,那麼今後它是不是還要在那裡投資還是撤資呢?

現在來看跨國投資主要是兩個目標,一個是就地建廠,占領當地市場;一個是到成本低的國家建廠,出口回銷。這兩個目標都是有前提的,就是全球秩序穩定不變,歲月靜好,你錢投下去,就可以放心計算利潤回報還有投資回收的周期。

但是,烏克蘭戰爭和中共對台灣的威脅都表明說,「紅色老虎」又開始張牙舞爪了。全球秩序穩定不變這個假設的前提,至少在歐洲和東亞已經不存在了。這種局面下,跨國公司要投資它要計算的,就不是什麼利潤回報和回收投資,而是說像現在這樣在俄國的投資外企,他們必須要計算的是投資被沒收,連本帶利全部虧光的可能性,還有就是這個企業一旦虧光了,你能承受多大的損失。如果企業比較小,又集中投資在「紅色老虎」那,那投資被沒收,這企業也完蛋了。

那不只是跨國公司在重新思考,金融全球化的運作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華爾街的投行現在也在重新思考,要從哪些地區把投資撤出來。現在,就是此時此刻,如果你在美國比方講你個人有一個投資顧問,金融界的,你委託他幫你管理你的投資。

那麼你可以請他查一下,你投資那些Mutual Funds現在它們的國際組合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構,具體投資在哪個地區,哪個國家的百分比是多少。那麼這個時候你會知道什麼呢?此時此刻,在金融界的內部管理系統里,很多Mutual Funds都標出了一個詞在他們電腦上,就是它的投資組合不公開了,而是under review。這意思是說,許多華爾街的基金管理人此時此刻正在重新評估過去他們設計的投資組合,要準備做較大幅度的調整。

比方講,3月15日前後中國和香港股市突然出現了一波大跌,那其主要原因就是國際金融界在撤出資金,我看了一下,它大概撤了100億資金左右。那《華爾街日報》3月25日的一篇報導談到這個問題了。中共最近也指出,要防範金融全球化可能帶來的衝擊,這也是和這個問題有關的。

烏克蘭戰爭給經濟全球化的第三個教訓就是說,不管是經濟制裁帶來的全球效應,還是經濟全球化布局受到局勢變化而承受供應鏈壓力,其結果都是供應鏈中斷或者貨源不足,由此會帶來全球範圍的通貨膨脹。那通貨膨脹又讓跨國公司不得不重新衡量,它這些供應鏈的成本上升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像現在國際糧食市場已經開始重新計算,俄國和烏克蘭糧食出口中斷,對世界各國通貨膨脹還有一部分中東和非洲國家糧食供應的直接衝擊。

那麼烏克蘭戰爭對全球商品供應鏈還有經濟全球化布局,再就是金融全球化的衝擊現在才剛剛開始,我們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還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歐洲經濟和世界經濟受到衝擊的情況。今天我就先講到這。

主持人:是,您剛才提到的那些都是非常重大的變化,而且我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

程曉農:是。

主持人:所以我覺得大家就是說了解一下這方面的情況,甚至能夠做一些準備是比較好的。所以非常感謝曉農博士今天來給我們做的深度解讀。

程曉農:謝謝方菲,謝謝我們的觀眾朋友們收看這個節目。

主持人:好,謝謝,下回再見。

程曉農:大家再見。

主持人:好,那觀眾朋友也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的《方菲訪談》,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07/1731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