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杜耀明:中央圈定特首 施政何須政綱

作者:
李家超拿不出完整的政綱來集中社會注意力,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需要。中央選中了他,自有其考慮,也展現中央不容挑戰的權力,毋須向香港人交代,也排除大多數香港人參與其中,當然也沒看過還在準備之中的政綱。決策既定,即使競選期間劇情發展不理想,角色演繹出毛病,觀眾反應冷淡,但劇本還得演下去,就如大陸以「動態清零」為國策一樣,不論社會代價,也會堅持到底。

臉書專頁「每日關注李家超中文水平」成立不到十天,迅速吸引大量眼球,追蹤人數超過李家超的競選專頁接近一半。網民的選擇不僅反映下任特首的中文水平異於尋常而惹人注目,也同時顯示他的活動、主張和想法乏善可陳,不足以成為公眾談論的議題。

一個人的「選舉」本身是先天不足的獨腳戲,加上宣布參選三星期後還交不出政綱,也就沒有話題可言,而競選活動主要是閉門會議,號稱聽取不同界別意見以便撰寫政綱,等於說「選舉」仍未準備就緒,但另一方面唯一候選人正快速沖向終點,因為過半選舉委員已急不及待提名李家超參選,把「選舉」結果寫在牆上。

這個兩線發展但速度懸殊的劇本,其主線簡單不過,就是一個中央一錘定音,然後點石可成金的故事。人選的個人民望、政綱、能量、網絡等等都不重要,中央選誰,誰就是當然人選,也是英明決定,選舉委員作為中央的侍從,沒有不支持的選項。

一個知人善任的故事,劇本往後的發展該是中選者盡顯天縱之資,展示才德學均上乘,從而服眾,配得上上方的目光如炬,深慶得人。奈何給相中的李家超,甚至中文水平也惹人天天關注,不僅個人修養表露無遺,也反映他「闊佬懶理」的領導風格,既無求助中文達人以修飾言詞,刪除錯失,也無法帶引輿論,把公眾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如政策的討論,以掩蓋中文的弊漏。

李家超拿不出完整的政綱來集中社會注意力,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需要。中央選中了他,自有其考慮,也展現中央不容挑戰的權力,毋須向香港人交代,也排除大多數香港人參與其中,當然也沒看過還在準備之中的政綱。決策既定,即使競選期間劇情發展不理想,角色演繹出毛病,觀眾反應冷淡,但劇本還得演下去,就如大陸以「動態清零」為國策一樣,不論社會代價,也會堅持到底。

再從李家超的角度看,再過十天,走完投票的程序,即使仍欠全面政綱和政策建議,他依然會高票當選。那麼在登頂前的倒數日子,你認為他會全力撰寫政綱,再公開與市民頻密互動,還是加強風險管控,例如儘量避免曝光,避開獨立媒體的訪問,並小心提防公眾提問的機會?

從基本看,中央如何揀特首,也決定了李家超日後的管治根本不需要政綱。首先,中央選定李家超,授予特首權力,委以某些任務,便構成他只須向中央交代的政綱。其次,選舉委員投贊成票是表達對中央決定的支持,他有何政綱不是重點。再者,立法會「完善」後由親北京人士主導,功能亦轉為支持施政,無論如何都不會跟特區反台。例如眼下的立法會,又怎會過問特首林鄭月娥沒有實現當年的競選承諾,把特首納入防止賄賂條例的監管範圍?既然有具體細節的政綱也可以輕易「走數」,李家超有沒有作出具體承諾,甚或有沒有政綱,又有何分別?

近日,傳媒亦有發表不同界別人士對李家超日後施政的期望,其中不乏情辭懇切,卻難免是一廂情願。例如有勞工界立法會議員請求來屆特首提高最低工資以追上通脹,並改善青年就業問題等等。也有基層組織代表要求當局改善貧窮問題,提供失業援助,加強基層勞工的生活保障,並且增加長者及醫療服務,縮短各類資助的安老宿位及社區照顧服務的輪候時間。

這些建議若得到李家超垂青,從而納入施政綱領的話,不啻是造福大眾,但主張者又何曾從李家超的角度著想,他只從屬於中央,不從屬於仼何社會組織,立法會也是他的施政工具,喜歡的可以交談一下,否則大可不聞不問,又或者採納建議卻不履行承諾(如梁振英當年與香港記者協會約法三章,以示尊重新聞自由),並不形成必須遵守否則需要付出政治代價的社會契約。

當社會沒有制度令特首注重民間的訴求,成為施政綱領的一部分,而政綱即使寫好,卻並無束縛力也沒有後果可言,那麼不僅進言者自作多情,今後特首執政是否需要政綱,也是一個疑問。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29/1741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