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孩子的一生

01

最近,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

河南安陽的一個爸爸,看到11歲的兒子帶著3個小孩在自己車前,不知道在幹什麼。

他走近才發現自己的車標全被摳掉了。

面對孩子們的行為,這位爸爸雖然很生氣,但他仍然說「小孩子還小,調皮正常,也不能凶他們」。

網友們紛紛評論說:

已經11歲,可以打了,防止以後犯更大的錯誤。

已經拿刀了,還不能凶呢?你兒子都被你養廢了。

最討厭這種熊孩子,被我遇到的話,必須收拾一頓才行。

這麼說,是不是沒到承擔法律責任的年齡都還是個孩子?

不得不說,這位爸爸情緒控制做得挺好,但對熊孩子的錯誤行為如此寬容,這樣的教養方式,是不是過於草率了?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父母。

一個孩子「熊」的程度,也在揭示著父母的教育底線,父母通過一言一行向孩子暗示,因為你還是個孩子,所以你就可以肆意妄為,可以公共場合吵鬧、可以不遵守規則。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能夠照出家庭教養的諸多不足。

俞敏洪說,教養是什麼?教養就是當你走到一群人中間,你的行為恰當得體,讓人感到禮貌和愉悅。

父母們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要成長為合格的社會成員,必須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前程。

02

你的教養,決定孩子的教養

一個孩子的教養高低,是父母家庭教育成功與否的集中體現。

沒有原則的父母,教不出有教養的孩子。

有的熊孩子喜歡破壞公物,公共場合大喊大叫,說髒話,亂按電梯樓層,這不是孩子「熊」,而是父母「熊」。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知這其實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的身上「開花」。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素養的人,首先父母就得成為什麼素養的人。

一個一歲多的萌娃給大人上了一課。

媽媽帶一歲多的小萌娃出去玩。一個司機把一礦泉水瓶扔出了窗外。

萌娃看到後,誤以為是別人東西掉了,便幫忙把水瓶撿起來又給司機送了回去。

媽媽表示,可能是和平時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平常我們自己也會這麼做。

網友直呼:穿紙尿褲的小孩給司機師傅上了一課。

孩子的一言一行,其實在復刻父母的所作所為,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很多人都有乘坐高鐵遇到熊孩子的經歷。

在丁女士從南京乘坐的D2245次列車上,5名小孩上躥下跳持續半小時。

乘務員勸說父母看管,父母毫無反應,實在不堪其擾的丁女士只好自己去了別的車廂。

有這樣不能以身作則、正確示範的父母,也難怪孩子會有樣學樣。

網友們對這種經歷也是深有體會。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父母要想教育孩子,第一個教育對象應該是自己,即提高自己的素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的人格塑造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是父母的倒影,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要成為那樣的人,以一言一行孩子做榜樣,在待人接物的生活中,正確示範。

03

培養有教養的孩子,父母需要這樣做

培養有教養的孩子的路上,智慧的父母懂得用正確的方式引領和幫助孩子,正面管教,正向引導,讓孩子懂得尊重規則,尊重他人。

1、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大部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

孩子犯錯後,大多數父母的第一反應是先把犯錯的孩子吼罵一頓。

犯錯後,原本就瑟瑟發抖的孩子,在父母的打罵聲中更是陷入孤立無援。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孩子做錯了事,一般都具有恐懼和後悔的心理,這種恐懼感主要是擔心由於犯錯所引起的對自己的不利後果。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他最親密的人,是他的全世界,父母對孩子的信任也是孩子最大的內驅力。

父母情緒失去控制的行為,將會破壞親子關係,父母也將失去孩子的信任。

未來,孩子對父母報喜不報憂,即便是犯了錯也是以隱藏的方式,因為在他心裡,父母不理解他,和他處於對立面。

面對孩子的錯誤,父母第一時間要做的是處理自己的情緒,再去處理問題。

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讓孩子把事情說清楚,不要先入為主給孩子定罪,更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對孩子先打罵一頓。

2、陪伴和回應,是一切教養的起點

生活壓力之下,現代大多數父母工作忙碌,孩子的教養環境缺失了父母的陪伴。

在幼兒期,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注和親密的愛,但由於父母在忙或者其它原因忽視了孩子,孩子可能會故意以淘氣和破壞性行為來吸引父母的注意,也渴望他的情緒有人看到。

這時候如果任由孩子撒潑打滾、放任不管的話,壞情緒長期積壓在心底,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隨著孩子成長,走向社會,可能會出現更為極端的行為。

因此,父母作為孩子成長的引路人,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及時回應,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這是教養的起點。

3、糾正和引導,是正確教養的保證

孩子成長的路上,大多數孩子都會犯錯,孩子行為出現偏差不可怕,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出現了不文明行為或過錯時,及時糾正和引導。

江蘇一7歲男孩趁媽媽不注意,將墨水從7樓潑下,牆面和樓下住戶晾在陽台的衣服被染色。

媽媽發現情況後,並沒有推脫責任,而是和孩子一一向鄰居道歉,將衣物拿回家與兒子手洗,洗不乾淨的就賠錢給鄰居,隨後還請來了專業人員清洗牆面。

全部處理完成後,媽媽和男孩進行了一場對話,通過對這件事的復盤,男孩清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面對孩子的錯誤,這位媽媽提供了教科書式教養方式。

第一步,帶孩子向鄰居一一道歉,這是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要有認錯的態度。

第二步,讓孩子陪著一起洗衣物是讓孩子知道犯錯後要盡力彌補。

第三步,分析這件事是讓孩子知道犯錯後要總結教訓,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04

近期疫情防控的緣故,小區僅保留一個人行出入口,步行出門相比以前要繞個大圈。

很多業主為了省時間,乾脆從經由車行出入口出入,甚至接送孩子放學也走地下室出入口。

物業一再強調危險性,但還是有很多業主一意孤行。

早上開車出門,又看到有人穿行,五歲的兒子問我:「媽媽,為什麼他們不走人行出入口,這裡好危險啊」。

我想讓孩子知道,即便有人這麼做,未必就是對的,規則之下,仍然有人過馬路時闖紅燈,排隊時插隊,但無論別人怎麼做,我們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於是告訴他,「確實,太危險了,萬一車輛沒及時剎車,就太可怕了。可能他們家有急事呢,比較著急回家。我們出門要安排好時間,一定不能這麼做」。

古語有「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

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養,即是父母自身的修養。

教養是孩子進入社會的通行證,孩子的未來,最終拼的是人品和教養。

每個家庭,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不是物質的多少,而是他作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立足於世的教養。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爸媽精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25/1752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