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中國唯一沒樹的城市,種成一棵獎30萬,當地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樹!

西藏有句諺語,「遠在阿里,苦在那曲」。即便當時種活一棵樹獎勵30萬元,依然沒有人完成這個壯舉,那曲曾經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樹的城市,許多人一輩子都沒見過樹!

《靈魂如風》一書中這樣說道:

「當雄縣城以北不遠處,有一棵最後的樹,應當是棵柳樹。整個夏季,它把青枝綠葉伸展在院牆以外,張揚著作為喬木的極限生存。再向北,高原上再也沒有了它的同類。」

西藏那曲,就在當雄縣「再向北」。

那曲是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位於西藏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怒江、拉薩河、易貢藏布等大江大河的源頭。它也是西藏的「北大門」,全國五大牧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江河源」以及「中華水塔」的榮譽。

那曲還成為很多老西藏心中的必去之處,當地有著極致的高原風光,比如聖象天門、羌塘草原、卓瑪峽谷、念青唐古拉山、向雄王國遺址以及當惹雍錯等景點就非常不錯,聖象天門更是被譽為西藏最美的終極地!

按理說有山有水,有草原、有峽谷,應該會有樹吧?可事實上,那曲在以前真的不存在任何一棵樹,這又是為什麼呢?

那曲為什麼不長樹?

當你自駕或者乘坐火車進藏經過念青唐古拉山時,你可以看到高聳的雪山、遼闊的草原、湍急的河流以及清澈湛藍的高原湖泊,就是看不到一棵樹,直到進入了拉薩。

你以為當地人不喜歡樹嗎?當然不是,那曲不長樹主要有著以下幾個原因:

(1)海拔過高

我國海拔最高的地級市就是那曲市,這裡的平均海拔高達4500米以上,如此高的海拔也讓這裡的空氣稀薄,含氧量更是沒有平原地區的一半。

很多進藏旅遊的驢友們在哪過夜都行,唯獨很少人敢留在那曲過夜,甚至很多人別的地區沒事的人一到那曲,待的時間稍微久點,就來了高原反應。

在那曲留宿進了醫院的遊客們可不在少數。

而且,高海拔帶來的不只是空氣稀薄,還有高寒,當地的年平均氣溫僅有-2.2℃,最低氣溫更是達到-40℃。

在高寒缺氧的環境下,當地的植物都是拼了命活下來的,但也僅僅限於體量小的(草本植物)。

而像樹這樣的大型植物,根本就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

(2)凍土深

想要樹木存活,不僅需要保證充足的水源,也要保證樹木的根能夠有足夠的延伸空間,這樣它才能在土壤中吸取到足夠它成長的養分等等。

而身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其表層土壤之下是大面積的凍土層。

凍土層不僅十分的深厚、堅硬,而且內部冰凍終年不化,樹木的根在裡面完全無法延伸。

即便將全部的土壤挖出重新掩埋,樹木依舊無法存活,凍土層不僅溫度很低,其中的氧氣含量也很低,不出一年,樹木就會因為無法吸收吸取氧氣和養料枯萎而死。

(3)強風

在那曲,每年有超過100天的大風天氣,幼小的樹苗根本無法經受起它的洗禮,可能剛種下,第2天再看時就已經被大風颳走了,髮根生牙都來不及。

為了讓那曲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樹,當地也是想盡了辦法,甚至不惜重金懸賞,直接表明種活一棵樹獎勵30萬,但多年來始終效果不佳。

駐守在那曲的官兵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在嘗試種樹,但存活最久的樹也僅僅是活了9年而已,這已經創造了高原奇蹟,大多樹苗第2年就會被凍死。

科學改變世界,那曲也有樹了!

讓那曲有樹存活,成了很多科研人員的奮鬥目標。

科研人員先從阿里地區引進樹苗,試種高山柳、水柏枝、沙棘等,但成效甚微。

2017年,林業人員從西藏引進20株雲杉、10株北京楊,從索縣引進30株高山柳在市區試種。

後來高山柳、雲杉等共存活了14棵,而這14棵樹也成為那曲年齡最長的樹。

這雖然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但卻依然無法實行大規模種植。

西藏自治區林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格桑曲珍感慨道:

「由於缺乏科研支撐,雖然存活了一些樹,但後期大規模的推廣種植也都沒有成功,我們真的嘗試了很多次。」

2016年由國家科技部牽頭正式立項,對那曲的樹種植進行研究,同時他們還帶來了更加先進的設備以及更多的科研人員。

可前期的結果仍然不如人意,團隊在試驗基地種了第1批樹,長勢也確實不錯,但一個冬天過去後,這些樹木死傷慘重。

「第一年種上,第二年死一部分,第二年種上,第三年又死一部分……你的信心啊,就是這麼一點一點被打擊沒的」科研人員苦笑地說道。

但他們並沒有放棄,在刻苦努力的團隊與科技的力量下,新的品種終於被研發了出來,這種樹不僅可以頑強地抵抗那曲所有的惡劣天氣,生長速度也十分可怕。

一年以後,那曲地區的樹木存活量已經接近了30萬株,10年之後,這裡將會出現一片大森林,而且垃圾地區的樹木種植經驗還可以在整個青藏高原進行推廣,假以時日,青藏高原成為一片大森林將不再是夢想!當你去西藏旅遊的時候,請格外愛護當地的樹,因為那裡的樹,每一棵都來之不易!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柒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27/175390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