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德媒看中共:分道揚鑣!一路下滑的孔子學院

—別了,孔子學院…

《新蘇黎世報》撰文指出,2019年全球各地大約有550所孔子學院,但此後這一文化機構的數量卻在北美和歐洲大陸一路下滑。孔子學院以強硬姿態宣揚中共政府的立場,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合作夥伴的不滿。

《新蘇黎世報》撰文指出,2019年全球各地大約有550所孔子學院,但此後這一文化機構的數量卻在北美和歐洲大陸一路下滑。孔子學院以強硬姿態宣揚中共政府的立場,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合作夥伴的不滿。這篇題為《孔子學院-北京長臂管轄的工具》的文章寫道:

"習近平掌控中國黨政軍大權後,孔子學院的種種作為開始令這家機構名聲掃地。現如今,很多人都認為,孔子學院只是中國共產黨宣傳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2014年,中國漢辦主任許琳在歐洲漢學會年會上製造的醜聞曾引起軒然大波,當時她高調撕毀了大會宣傳手冊上的涉台內容。

同台灣獨立問題一樣,香港、西藏以及新疆維吾爾人的境遇,都是孔子學院的禁忌話題。對於中國政府而言,這類問題絕沒有任何討論餘地。對於一位只想學會用漢語說你好再見的人來說,繞過這些話題似乎並不困難。然而事實證明,即使堅持這種實用主義立場也變得越來越難了。

許琳在葡萄牙的干預行為,最終令斯德哥爾摩大學叫停了同孔子學院的合作。作為昆明的姐妹城市,蘇黎世對於開設孔子學院本來有極大的興趣,但從2008年就已開始的相關談判現在也已宣告中斷。蘇黎世大學漢學教授貝爾( Wolfgang Behr)認為,近期內恢復磋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報導指出,由於孔子學院越來越明顯的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發展,越來越多的西方院校開始同孔子學院分道揚鑣。截至2021年底,美國的70所孔子學院中,仍在營運的只剩下31家。

去年秋季,德國兩所大學的孔子學院叫停一場書評活動的做法,曾引發諸多批評。

"(通過和西方院校合作)而營造的學術光環和客觀形象,本來對北京至關重要。但這種合作本事就是一個架構性的錯誤,日後的衝突自然也無法避免。中方派遣的孔子學院工作人員受中國教育部管轄,也必須聽從其指揮,西方合作院校對此根本無法施加影響,而這種現象本身就是對學術自由這一崇高理念的破壞。

只要從組織結構上存在從外部對院校事務施加影響的可能性,這一矛盾就將無法化解。這也是孔子學院同法語聯盟和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等文化機構的區別所在。上述文化機構的任務之一當然也是為各自國家開展公關和樹立形象,但它們不會同其他大學進行掛靠,而是獨立開展活動,當然這並不排除偶爾同其他院校的接觸。孔子學院也應當採用這一方式。而對於西方的大學來說,離開孔子學院無疑是個明智的選擇。"

中國嚴苛的防疫政策,令上千家中國企業缺席本年度漢諾瓦工業博覽會,這也使得往年熙熙攘攘的漢諾瓦展會變得冷冷清清。儘管組織者強調,中國企業的缺席只是暫時現象,但經濟屆人士對此卻並不樂觀。《商報》發表評論稱:

"對於中國人將長期缺席的擔憂,現在聽起來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卻並非毫無道理。畢竟美國已在著手減少對中國供貨商的依賴。這不僅是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也有其經濟方面的原因。

過去幾年接二連三的供應鏈中斷,以及前不久上海的封控行動都顯示出:高度的依賴也暗藏著高度的風險。姑且不論類似當前俄烏戰爭這樣的軍事衝突,即便供應鏈的一邊只是出現一些小的風吹草動,也足以令另一邊的工廠被迫停產。

有鑑於此,即使各方並不期望中國出現最糟糕的情況,但如果歐洲經濟屆不能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就顯得過於輕率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03/175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