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濕氣重的人更容易得癌症?起床後若有3種表現,可能是濕氣太重了

45歲的劉大姐最近總覺得身體不太對勁,不管怎麼睡都還是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原以為是自己更年期到了,身體發生了變化,可到醫院一查,激素水平又還算正常。

到底是怎麼回事?醫生在對劉大姐進行詳細體檢後,認為是劉大姐體內「濕氣」太重,從而導致身體出現了一系列的不適症狀。

一、常說的「濕氣」到底是什麼?

濕氣究竟是怎麼回事?很多人不甚了解。其實,濕氣與臟器關係密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血液免疫科主任醫師韋雲教授解釋,與濕氣密切相關的中醫臟器有三個。

首先是脾。脾主運化,運化飲食及水液。如果脾失健運,飲食不化,水濕郁內,痰濁內生,就會上干於肺,產生病症。

第二個臟器是。腎可通調水道,人體所有的水都要通過腎臟進行排泄。腎臟失調會致濕困腎經,出現腰酸疲倦困重之感。

第三個臟器是。肺把人體的水谷精微疏散到全身,如果肺的功能失常就會出現水濕。

而濕氣可分外濕和內濕兩種。韋雲表示,外濕指外感濕邪,如氣候潮濕,久居濕地,或感受霧露之邪,或涉水淋雨,或從事水中作業等。內濕是因為脾腎陽虛。脾腎陽虛會使運化水液的功能出現障礙,引起體內水濕停滯。其症狀表現為食欲不振、腹脹、腹瀉便溏、尿少、面黃、浮腫等。因此,大部分水濕疾病的成因或是外來或是內生。外來與自然界有關,內生跟臟腑失調有關。

二、濕氣重的人,更容易得癌症嗎?

有句古話:「千寒易除,一濕難去。」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甚至是惡性腫瘤等疾病,其實都跟濕邪、痰濕有一定關係。

濕熱是臨床上常見的致病因素,其具有黏膩、膠著的特點。現代醫學認為,炎症細胞與炎性介質構成了局部炎症微環境,腫瘤的形成、侵襲與轉移以炎症微環境的持續存在為背景。

濕熱膠著難解的特性,提示濕熱可能是炎症微環境的持續存在、難以治癒的重要因素。同時,濕熱邪氣成毒的過程與炎-癌轉化的進程具有相似性,兩者關係密切。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濕邪與癌症的發生發展具有一定聯繫。

但這並不意味著身上濕氣重就一定會得癌症。癌症的發病原因繁雜,既有外部環境因素,也有自身體質與家族遺傳的原因。因此,濕氣重的人雖需要注意利水祛濕,卻也不必過分擔憂癌症威脅,反倒是以下幾種危害不能忽視:

1、影響頭部。當濕氣侵蝕時,頭部是首先出現反應的部位,可呈現頭昏沉重,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

2.影響外表。濕重的表現之一是患者外表腫脹,如眼瞼浮腫、顏面浮腫、肢體浮腫等。同時進食量大卻不愛運動,形體較胖,屬於素體痰濕較盛。

3、影響消化。濕氣重最先影響的就是脾胃功能,一旦脾胃出現異常,就會轉變為食慾、消化方面的問題,出現食慾差,時常感覺腹脹等症狀。

4、影響關節。如果體內濕邪已經侵蝕到關節,關節則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可見,「濕為萬病之源」不是虛言。要想身體健康,調攝養生祛濕當為首選。

三、起床後若有3種表現,可能是體內「濕氣」太重了

我們經常聽別人說身體濕氣重,對於濕氣對身體的影響也多多少少有所耳聞。那麼到底怎樣才算濕氣重呢?廣東省中醫院黃穗平醫生認為,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起床後可以從這三方面來觀察:

1、起床時昏沉、乏力

一般人經過一夜的休息,早上起床多是神清氣爽,但若早晨起床時,依舊感覺身體疲憊,頭腦發昏,打不起精神,或是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多與體內的濕氣重有關。如果此時感覺小腿肚發酸、發沉,雙腿沉重,難以抬起,也是體內有濕氣的典型特徵。

2、如廁時大便不成形

早上起床後,很多人會到廁所解決一下,此時可以觀察下自己的大便,若大便不成形,很容易沾在馬桶上,沖不乾淨,擦屁股時難擦乾淨,則要注意可能是體內有濕。

另外,大便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也可能提示體內有濕。「無濕不成瀉」,出現腹瀉的情況,也要警惕體內有濕氣。

3、洗漱後舌苔厚膩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身體狀況。洗漱後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濕氣重的時候,舌象往往有兩種表現:

①齒痕舌:舌頭邊緣為鋸齒狀。體內若長期濕氣重,容易讓舌頭脹胖,長期頂住牙齒,從而會形成齒痕舌。

②舌苔厚膩:舌苔厚厚一層鋪在舌面,往往就是有濕又有滯。這時候要及時祛濕消導,否則很容易化熱引發感冒發燒或腹部不適、大便異常。

四、3招幫你去除體內濕氣

濕氣會滲透到身體的各個臟器、關節、肌肉、皮膚等,還容易與體外邪氣裡應外合,從而引發各種健康問題。那麼,受到濕邪侵襲後,我們該如何祛濕呢?

首先,祛濕離不開飲食調理。清淡、適量、均衡的飲食習慣是保護腸胃健康的好方法。經常食用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但不容易消化,還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等症狀。因此日常應該儘量以清淡飲食為主,多食一些有祛濕功效的食物,比如薏米紅豆粥,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作用;薏米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

現代人「濕氣重」,還和懶有關。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的方法,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每天堅持30分鐘左右的運動時間即可達到良好的保健作用,跑步、快步走、散步、游泳、打球、太極拳等等,都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促進濕氣排出,提高身體抵抗力。

此外,濕氣重的人還可以適當刺激膀胱經。膀胱經走行於人體的背側,從頭至腳,中醫稱「一身之藩籬」,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要想去除體內的濕氣,就要保持膀胱經的通暢無阻。下午3-5點是膀胱經當令,此時膀胱經氣血最旺,選擇這段時間內刺激膀胱經,疏通氣血,對於人體祛濕排毒非常有用。

中醫學認為,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濕邪就會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濕邪通常分外濕和內濕,無論哪種濕邪,都會使人出現食欲不振、腹滿、腹脹等消化功能減退症狀。因此,立夏之後應注意祛濕氣,避免濕氣在體內聚積誘發健康問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05/175795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