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通膨下薪水漲幅是負的 可支配收入降幅料打破90年紀錄

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另一項研究也發現,今年實際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降幅很可能為1932年來最大,在聯準會(Fed)15日宣布升息後,恐會持續惡化。

通膨高漲下,人們薪資增長的速度追不上通膨上漲幅度,有些人加薪幅度有限,等於降薪。圖為紐約市消費者在布魯克林一家鞋帽服飾店購物。(Getty Images)

新冠疫情趨緩,勞動市場一陣緊縮、帶動薪資行情上漲,達到1980年代中以來最快的成長;但是在通貨膨脹爆發後,薪資上漲的速度似已不足以彌補通膨帶來的損失,有些人甚至還得用存款貼補。

以往當通膨發生時,勞工薪資等同縮水,但近期過多的變動因素,包括俄烏戰爭以及部分地區仍存在疫情風險等,更讓人難以預測通膨何時結束,也代表老百姓口袋裡的錢將持續被通膨消蝕掉。

根據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的調查,消費者今年每個月的固定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460元;此外,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另一項研究也發現,今年實際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降幅很可能為1932年來最大,在聯準會(Fed)15日宣布升息後,恐會持續惡化。

全美勞工會盟(AFL-CIO)首席經濟學者斯普瑞格斯(William Spriggs)解釋:「聯準會宣布升息時,大部分人其實不明白,這是政府在告訴你『老百姓賺太多錢了、薪資漲太快了』,所以必須降低勞動需求的成長。」

不過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者贊迪(Mark Zandi)卻認為,勞動薪資成長的速度實質上並沒有驅動通膨,反而供應鏈緊縮才是主因,「有些製造業像是食品、煉油、天然氣、甚至半導體的生產無法直接被移除;對這些產業來說,通膨的發生只是必然」。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根據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數據,若考量通膨因素,實際的同期薪資漲幅是負3.5%,而且大多領域的薪資行情都呈現下跌的趨勢。

但密西根大學經濟學者格蘭姆斯(Donald Grimes)強調,今年的可支配收入並不如以往每年成長2%至3%,反而預期可能下降5.6%,而這正是受到通膨以及疫情紓困金截止發放的影響。

「對於那些過去已有點積蓄、足以支撐近期開銷的人來說,生活可能還是過得不錯,」格蘭姆斯說,「但對『月光族』來說,可支配收入下降所帶來的影響,恐怕超乎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們的想像」。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20/176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