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解密檔案記載的1929-1934蘇聯饑荒

作者:
然而僅僅1932—1933年間(筆者目前沒有見到第2卷,1929—1934年間饑民死亡總數還待查找)就有500萬一700萬人飢餓致死。餓死一個人給國家做出的是10個盧布的貢獻(上冊第47頁)。 難怪學者們在描述編選材料時的心情說,對於神經衰弱者,那些檔案令人髮指。他們認為是史達林「反農民的農業政策」製造的大饑荒,是他及其「幫手」製造了俄羅斯「全民的悲劇」,史達林犯下的是「是反人類罪」。

蘇聯紅軍(網絡圖片)

一、俄羅斯檔案出版情況點滴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擺脫了蘇共的桎梏,官方和民間集中優秀學者到檔案館淘寶,三兩年後各類檔案集大量湧現,勢同井噴。本文介紹其中的兩個。

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原封閉最為嚴密、根本不對外國學者開放的位於莫斯科紅場附近的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中央黨務檔案館,它幾經更名,今天叫做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筆者多次目睹這裡的「世界大戰」:檔案館8:30或9:00開門前,操各種語言的學者已在前廳排隊,門一開就蜂擁而入。可惜中國人很少。

1919—1943年間共產國際及其各支部關係的檔案集已經出版了相當大的部分,按照國別支部的有《聯共(布)、共產國際與挪威》《聯共(布)、共產國際與朝鮮》等,與中國直接相關的是《共產國際與台灣》。另外一本是由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和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東方系一流的中國問題專家聯合編輯,用德文和俄文出版,書名:《俄共一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已經出版5卷計8冊,其第一卷有大陸和台灣兩個中文譯本。

本文擬介紹的《蘇聯的饑荒》(1929—1934年)是另外一套已經出版72冊的大型檔案資料集中的一種。這套書的總標題是《二十世紀的俄國》,其組織編輯者是國際民主基金會。因發起者系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雅可夫列夫,故又有亞歷山大·H.雅可夫列夫基金之稱。

民主基金會的創建和經費。1991年,A.H.雅科夫列夫就開始領導和主持著一個委員會,從事編輯20世紀俄羅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生態等領域檔案的工作。但是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委員會沒有得到官方撥款,雅科夫列夫為此奔走呼號,爭取到東西方一些高等學校和慈善機構的資助,其中突出者是設在日內瓦的橡樹基金。1966年,時任俄羅斯總統的葉爾欽頒令創立了這個基金。時任總統顧問的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雅科夫列夫任主席。從此基金會得到俄羅斯總統基金和葉爾欽總統中心的幫助。

基金會的宗旨:是為研究20世紀的俄國和重新編寫這個世紀的歷史做準備。按照工作計劃,第一步是挖掘和出版長期被封閉的檔案,對主要事實不加剪裁特別是不加遮蓋、不帶偏見地編選和出版。輯錄的幾乎全是鮮為人知的史料,這個龐大的編輯團隊有一個共識,便是希望依據這些原始檔案認識俄國社會,徹底反思本國歷史,否則就不能擺脫專制制度,無從建設自由民主的新國家,社會發展就呈現停滯,百姓還會遭殃。第二步是寫出一部專著。眾編者希望這套書能提供充分依據為歷次政治運動、為史達林對本國人民實行恐怖的犧牲者平反。希望通過這一大型文件集一起回顧歷史,徹底與史達林時代切割。

編選班子:雅科夫列夫撒下大網,吸收頂尖的歷史學家和熟悉檔案業務的人才參與工作。從出版物看,編者隊伍確實身手不凡,十分嚴謹。僅舉一例,有時為某個只有三五行字的文件做出的注釋就長達兩頁,遠超過文件本身,編者將某人或某事刨根問底,條分縷析予以交代。編者導言由專家擬定,對問題闡述能鞭辟入裡,畫龍點睛指出文件要害。若沒有深厚的研究功底、廣博的知識、對檔案的熟稔和雄厚的研究基礎,是根本不可想像的。也是值得中國學者學習的。

已出72冊書的分類。這些書按照專題編輯成冊。

在外交方面,雙邊外交關係的文件集中,涉及蘇美關係的,占已有72冊書的近10%,涵蓋的年份從1917—1990年。其次是蘇德關係,計有《蘇德關係》《內務人民委員部一國家安全部駐德國的機關(1945—1953)》《法西斯德國軍隊將領軍官講述戰爭一德國俘虜偵破案文件》《俄羅斯歷史中的德國人(1652—1917)》。涉及蘇波關係的《卡廷文件》編輯和出版的動靜最大,俄羅斯不僅把這些材料整理出版,而且把原件全部交給波蘭,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為史達林主義在國際上製造的這樁令人髮指的慘案向波蘭人民道歉。史達林的罪行與納粹屠殺猶太人可有一比。

多邊關係的文件中有兩卷本的《近東衝突(1947—1967)》《『布拉格之春』與1968年的國際危機》(文件和當事人回憶計2卷)等。

蘇聯內政方面的檔案集在72種出版物中占大多數。粗看這些出版物,讀者的第一感覺就是俄羅斯真正在重新審視自己的歷史,是對蘇聯時期歷史的大翻案,中國讀者會看到,這套書的編者決心全面揭示史達林主義帶給俄羅斯人民的災難,把一度被視為共產主義運動「聖經」、由史達林主持,蘇共中央特設委員會編寫的《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明教程》一書,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全面予以否定。為過去「以革命的名義」被殺害的成千上萬的庶民百姓的平反挖掘可靠的文獻證據。以修正主義者名義受到批判的赫魯雪夫,其政治上的浮沉都有專門的檔案集出版。而長期被蘇聯歷史稱作「反蘇」、反革命的「白」色反動將領高爾察克、科爾尼洛夫不僅得到平反昭雪,還在1991年後按照東正教儀式被安葬在聖彼得堡的彼得保羅要塞。中國讀者熟悉甚至教育了一代人的楷模保爾-柯察金這個英雄人物的事跡,也因「白衛軍將領」彼得留拉的平反,而將複雜的社會背景顯影。中國有位作家說「人家俄羅斯都不『保爾』了,我們還『柯察金』呢!」這是因為過去我們不了解鋼鐵般的英雄保爾-柯察金是在什麼社會歷史條件下「煉成」的,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革命者。

因民主基金檔案叢書的編者旨在還原史達林的罪惡以擺脫桎梏,求社會健康發展,所以關於蘇聯國內政策的檔案集占絕大多數,如鎮壓「反蘇」分子,實行紅色恐怖,從意識形態、文化政策上樹立對史達林的個人崇拜等。

在蘇聯經濟建設模式中,蘇聯的農業集體化曾被當作社會主義經濟改造的楷模,被廣泛仿效和推廣,如中國。但是這一政策究竟是否真的促進了蘇聯社會的發展,卻很少被人提及。據俄羅斯史料記載,它的直接後果是引出了後來1929—1934年的大饑荒。就這個題目的出版物十分引人注目,已經有幾個專集出版,如1998—2000年間由俄羅斯社會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全俄肅清反革命特別委員會一蘇聯人民委員會一國家保全總局一內務人民委員會眼中的蘇聯農村(1918—1938)》《蘇聯農村的悲劇一集體化和反富農鬥爭(1927—1939)》《蘇聯的大饑荒(1930—1934)》等。

二、《蘇聯的饑荒》(1929—1934)

《蘇聯的饑荒》(1929—1934)一書至2011年已經出版第1卷,分上下兩冊,上冊1929—1931年,下冊1932—1933年。計四個分冊,721個文件,是編者從幾千份文件中選擇的。第2卷收錄的是,為克服大饑荒的惡果而採取的措施。現介紹第1卷。

本卷文件取自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俄羅斯聯邦國家檔案館,俄羅斯聯邦國家經濟檔案館,以及俄羅斯聯邦安全部門中央檔案館。它是一個跨國項目,參與編輯的有當年受災最嚴重的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三國的檔案工作者。

大饑荒的背景。史達林制定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28—1932),意在把蘇聯建設成具有蘇式特色的最先進的共產主義國家,決定用最短的時間趕超世界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如加拿大、英國和美國。向世界展示蘇聯社會制度的優越性。但是,蘇聯農業的生產能力遠遠落後於上述計劃的需求。為提高農業生產率從1924年起蘇聯就開始組織農業合作社,建立集體農莊,可是這種大生產成分在「全部農業產值中總共只占百分之二強,在農業商品產值中只占百分之七強。」(《史達林全集》第7卷第262頁)。史達林認為蘇聯工農業中的資本主義成分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障礙,他們是剝削分子,要「採取一切辦法從經濟上圍攻並排除這些剝削分子,」不讓這些「百萬富翁」盤剝工人。「應當根據蘇維埃法制採取經濟上的辦法去戰勝富農。」(《史達林全集》第7卷第266頁)。對待富農他有句名言:「腦袋都掉了,還顧及什麼頭髮。」1927年12月聯共(布)第15次代表大會制定了加速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方針。從1928年起開始實行第一個一年計劃。當時蘇聯的情況是:

為趕超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蘇聯工業化任務的艱巨可見一斑。

但是史達林對國際形勢另有估計,他認為1929年爆發的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說明資本主義制度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只有蘇聯經濟表現出少見的活力。但是蘇聯在國際上的孤立地位,使之無法取得國外投資,史達林決定自力更生解決工業化所需資金的關鍵問題。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炎黃春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22/176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