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動態清零政策和經濟增長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在六月奧密克戎自然消退情境下,顯得似乎略有消停,中共也因此藉機大喊穩經濟促消費。
但隨著二十大的臨近,經濟政策走向與經濟運行模式的調整,其背後折射出的是高層政治勢力的角逐。日前,習近平與李克強同日召開不同的經濟會議,聲調不一,凸顯高層博弈勢頭仍在看漲。
李克強國常會出新招促消費
據新華社消息,李克強6月22日上午召開國常會,除了談到防汛救災工作和保糧食生產以外,又祭出了「促消費」3項新政,其中包含考慮展延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免稅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等,3政策實施預測今年增加汽車及相關消費大約2,000億元。
受清零政策衝擊,中共內需一片慘澹,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增長勉強轉正,3月4月均為負數。5月的汽車銷售同比下滑12.6%。主要原因是老百姓沒錢,企業復工不復產,供需兩頭疲軟。在房產市場難以起死回生的態勢下,中共希望新能源汽車市場能對內需起到拉動作用,用降低消費政策門檻和免稅來吸引顧客。
李克強國常會釋放緩解市場壓力的信號,目標是刺激市場促進消費。這和其在5月25日召開的10萬人經濟大會上的主旨是相一致的,六大項經濟紓困政策的一小部分,但李克強在10萬人大會上的講話全文卻被習掌控的文宣系統全面壓制。這其中不僅僅是對「習下李上」反習輿論戰的反制,恐怕也是對李經濟政策方向上的一種不認同。
習近平深改委頒方案強化黨對私營金融平台監管
6月22日同日下午,新華社報導,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26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強化大型支付平台企業監管促進支付和金融科技規範健康發展工作方案」方案和「關於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
通覽新華社報導,會議通過的方案重在「健全監管規則」「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隱患」「強化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會議強調,要依法依規將平台企業支付和其他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針對建立數據基礎制度體系,習近平強調「要把安全貫穿數據治理全過程,守住安全底線,明確監管紅線」。
顯然,習近平的經濟邏輯是在國家監管和市場配置之間更強調國家監管,在權力安全和經濟發展之間更在乎對權力的掌控。
習近平在去年對螞蟻集團在海外的IPO叫停,據傳涉及江習內鬥,中共御用「國師」李稻葵日前披露習近平曾被中共地方官員入股螞蟻集團嚇到了,而馬雲則是江曾系的白手套。習在螞蟻問題上,為了扳倒江曾不惜將之江新軍的周江勇拿下,可見是動了真格的。
路透社等外媒近日報導,中共將鬆綁平台監管,螞蟻可望重啟IPO,但這一消息遭到中共官方和螞蟻的否定。路透社日前又透露,螞蟻正從母公司阿里巴巴中切割「離家出走」,尋求新生。
南華早報21日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稱,去年因數據安全被中共叫停的滴滴,近期網絡安全整改已進入尾聲,滴滴落實官方要求的數據合規,其多款APP有望重新上架。
也就是說,無論是大型金融平台還是數據APP都要按照中共黨的要求才能重見天日。
接下來,我們看到了,6月22日習主持的深改委通過的監管支付平台工作方案,新華社報導,李克強王滬寧韓正出席了會議。習主持此次會議可以說是對習在經濟領域被削權、螞蟻及背後江派制勝的外界傳言的回應。
習的毛式計劃經濟情懷和動態清零政策對中國經濟的損害,使其飽受詬病,也成為反習勢力最有利用價值的兩款反習標配武器。而與此同時,習陣營也正在重新打造習的經濟話語權體系。
習陣營突擊宣傳習經濟思想
6月18日,由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文宏和副院長馬昕領銜的,關於上海奧密克戎重症率低大樣本數據研究報告,因否定當局動態清零政策而遭封殺。當局如果任由這樣的文章廣傳,即是間接承認清零政策對經濟和民生的大殺器作用,這全然違背當局的政治需要,也與習陣營正在緊鑼密鼓地加緊重塑習近平經濟地位的舉措唱反調。
新華社6月20日消息,中宣部、發改委組織編寫《習近平經濟思想學習綱要》即日起在全國發行。報導高喊「習核心」,高調吹捧習經濟思想,稱其是「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指導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指南。中宣部要求各級黨委(黨組)把《綱要》納入學習計劃,堅持不懈用習思想武裝頭腦。
中宣部和發改委目前都是習派陣營掌權,用意非常明顯,要求全黨在經濟領域也要買習近平的帳,也要聽習指揮。似乎這是習陣營在極力消除李10萬人大會影響力的又一舉措。6月22日,《半月談》的一篇絕口不提「清零」,舉例李克強「穩經濟」政策的文章,遭到當局全面下架。
經濟發展是中共獲得欺騙性虛假民意的一張王牌,在此政治語境下,習或能默認李克強對經濟只做不說,而不能容忍李既做又說。在中共體制政治邏輯中,經濟政策需要政治權力來背書才有可能發揮作用,但在20大前的政治鬥爭中,反過來,經濟為政治背書的邊際效用在擴張,習近平是無法對李克強經濟權的上升視而不見的,退一步說,即便李克強本人沒有出頭的意願,也會成為一管被江曾握住扳機射響習的槍口。
習近平著手強化金融控制權
6月23日,新華社發表題為《新時代中國金融發展的根本遵循》,高調捧習,稱習金融工作論述是為「推動中國金融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理論基礎、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章引述習觀點「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強調「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金融為經濟發展的血庫,這預示著習近平將進一步著手強化中共的金融控制權。
中共20多年的房產業的發展在刺激經濟的同時,也積累巨大的經濟泡沫,給金融業帶來潛在的難以掌控的風險。中國的金融放水表面看起來至今沒有引發海嘯,主要是因為房地產增速快、體量大、價格高企,所形成的經濟繁榮假象對金融泡沫的掩蓋,各種裙帶的中共權貴家族從中吸血,一茬茬割民眾韭菜。
但這種靠權力傾斜而實現權貴超配的經濟發展模式是根本不可能持久的。同時也存在政治博弈中,誰掌握金融誰就占主動的巨大風險。習近平上台後經歷了2015年的金融政變,金融虎賴小民參與的反習政變,2021年的恆大爆雷和房住不炒對金融泡沫的刺破,這一切都對習政局和習本人人身安全造成強力衝擊。
習近平去年9月對25家金融機構進行巡視審查,巡視組報告點出的問題有「政治建設薄弱」,對中央精神貫徹「不到位」,國開行等多家銀行被指存在「靠金融吃金融」的金融廉政風險,點名多家金融機構對賴小民、胡懷邦、王濱、楊家才、蔡鄂生等金融虎餘毒肅清不夠。
習對金融權的控制主要是兩招,一是金融反腐拿下金融地盤,2021年,金融反貪共拿下70多人,2022年半年不到已經拿下了60多名金融高管,其中包括招行院黨委書記行長田惠宇、光大銀行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華宇等人。二是監管收權,強調黨管金融。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中紀委去年到央行訪查,傳達了一個「異常嚴厲的警訊」,即中共中央「不會容忍任何有關央行獨立性的言論」。中紀委強調,人民銀行就像中共政權里的任何部門一樣,「都要聽從黨的指揮」。
華爾街日報6月透露,身為中共多個政治貴族白手套的原首富肖建華可能將在上海面臨審判。外界傳肖建華是江家白手套,也是2015年金融政變的操盤手,這隻靴子如何落地,被外界視為江習鬥的一個風向標。結合日前習近平收緊金融控制權來看,對肖建華的審判可能是習一攬子金融內鬥戲碼中的一環。
地方怪招頻出搶救本地經濟
中共地方財政危機越來越嚴重。自由亞洲報導,廣東省陽江市一家國資控股的公共交通公司粵運朗日公共汽車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宣布「由於公司虧損嚴重,資金鍊斷裂,已無法支撐公車線路營運」,國有公司停運說明地方財政出大問題了。
與此同時,各地為刺激房產也復甦,頻出怪招。第一財經報導,青島薛家島街道辦事處近日發布通知,將敦促居民購房納入2022年工作考核範圍。這不成了公職人員干起售樓小姐的活,幹了不給錢,不干倒扣錢了嗎?河南商丘和開封祭出賣房奇招,樓盤業者推出買房的首付可以用大蒜和小麥抵扣,上限高達房款的20%。
2020年6月3日,李克強提出搞地攤經濟,湖北宜昌、大冶等地搞夜市,地攤經濟一度成為中國經濟的「救星」,火的了不得,有城管破天荒的打電話給攤主央求出攤。但低地攤經濟很快就接連遭到官媒唱反調,僅10天就草草「收攤」。
2022年6月,地攤夜市經濟又死灰復燃,並得到地方官員的點火。
《中國新聞網》報導,各地為加快重振經濟,地方官披星戴月逛夜市促銷費。報導稱,15日,廣西桂林市委副書記彭東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濱等人不僅走進糖水鋪,購買清補涼,還在燒烤店裡,品嘗羊肉烤串;19日晚間,安徽宣城市委書記孔曉宏、市長何淳寬來到北門老街,親自體驗夜間消費;河南新鄭市委書記馬志峰等人近日選擇去一家夜市店「擼串」;新密市委書記陳春梅近期不僅吃了燒烤,還在橋頭夜市門口,購買了數斤西瓜。
報導還稱,上海還將夜市經濟寫進了《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
但今年的地攤經濟顯然比兩年前低調了許多,重量級的黨媒並沒有對此進行大肆報導。主要原因是黨媒姓黨,黨中央姓習,高調報導容易走火。
中共不倒,誰上誰下與民何益?
中共地方員在清零和經濟之間走鋼絲,更加凸顯中共高層的路線分歧。各種刺激經濟的手段到底能走多遠,還有待觀察。
其實,中共的經濟早在江胡時代就已經被掏空了,權貴賺得盤滿缽滿之後一路外逃,留下的是滿目瘡痍的環境污染、資源耗盡,隨著人口紅利的喪失,又趕上了個新冠疫情,留給習當局的並不是一頭肥驢,而是一根硬邦邦髒兮兮的栓驢的橛子。
誰上誰下,與民何益?只要中共不倒,中國那塊土地上無人能言幸福。彭帥案、鐵鏈女、唐山打人事件,誰上台能還原真相、根除黑惡?解決問題的人就是製造問題人,掩蓋真相的人。靠賊捉賊,孰能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