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訪港即參觀科學園 學者:中港科技合作恐重創香港經貿

抵港前,習亦赴湖北武漢考察科企,強調「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台分析,習近平以科學園為三大訪港視察選址之一,以宣示粵港科技合作訊息。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陪同下,於周四(30日)下午約5時35分抵達科學園區內視察,據悉,他逗留了約半小時就離開。

國家主席習近平抵港首日特別參觀科學園。消息指,「南沙方案」是習訪港講話重點,強調香港融入大灣區以助增強國家科技實力。美中科技戰持續,香港如何自處?有港商稱,香港「向內走」是大勢所趨。不過,美國近來頻頻制裁中國實體,當中有不少在香港註冊的企業上榜,學者關注,香港正漸失「一國兩制」獨特地位,外國甚至對港企提防,恐創香港在國際上的經貿發展,憂港企重蹈「商湯」覆轍。

習近平抵科學園視察但並無公開內

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前夕,習近平周四(30日)下午3時抵港。一如港媒消息預料,習在會展會見主要官員和各界領袖後,其座駕隨即在港警裝甲車及電單車隊護送下轉往科學園,在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陪同下,於下午約5時35分抵達園區內視察,據悉,他逗留了約半小時就離開。

港府新聞處在晚上近8時,才發放新聞稿及約1分半的影片,指習近平在科學園參觀了一家屬創科局重點項目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的重點實驗室,結束視察前,他向30多名香港科研人員和青年創業者代表發表講話並勉勵他們,重申中央對香港創科的重視和肯定。出席者包括在港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青年科學家和研發人員及創科企業代表等。

曾傳《南沙方案》是訪港講話重點之

事前,多間親中港媒引建制陣營消息指,中國國務院日前推出的《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南沙方案),為是今次訪港講話重點。該方案亦是習近平親自謀劃、部署及推動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三大重點之一,表明南沙是大灣區內重要的粵港澳合作建設科技創新產業的重要基地,其定位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讓中國企業「走出去」、建立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等。

分析:訪科學園以宣示粵港科技合作訊

抵港前,習亦赴湖北武漢考察科企,強調「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台分析,習近平以科學園為三大訪港視察選址之一,以宣示粵港科技合作訊息。

劉銳紹說:香港高科技研發不俗,只是生產和人才不足,要透過與大陸合作可「互借東風」,南沙經濟現況已大副下滑,國內投資額正在下降,由香港注入創科投資都對南沙是好事。

劉補充,今次是習近平這兩年來首次國際曝光,相信他亦希望藉機展示北京全力挺港的「利多」訊息,對外宣示對香港未來經濟政策和吸引外資有信心。而最近中、港兩地盛傳將放寬過關檢疫措施,港人到國內工作的稅務便利等,反映北京有意營造良好的營商氣氛。

近日再燃美中科技戰4間在港註冊企業被制

不過,習近平訪港前夕,美國再燃起美中科技戰火。美國商務部的工業與安全局周二(28日)制裁多5間支持俄羅斯軍工的中國實體,當中4間在香港註冊,包括世捷達物流有限公司(World Jetta(H.K.) Logistics Limited)、信諾電子有限公司(Sinno Electronics Co., Ltd)、金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King Pai Technology Co., Ltd)和維科電子有限公司(Winninc Electronic)。

由2018年迄今,因就中國人權爭議,包括新疆問題、香港問題以及俄烏戰事、中伊關係等,有數十間中國實體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當中不難看見香港企業的身影。被列入名單的實體在採購美國的貨物時,其出口、轉口和美國國內轉移等活動將會受限制,或需要申請額外的許可證,另會在獲取美國技術上受到嚴格限制。

美中角力下對港帶來甚麼打擊

美中角力會否對深入大灣區發展的香港,帶來打擊?香港天旭科技投資集團聯合創辦人暨行政總裁楊全盛向本台稱,美國制裁帶來「心理影響」居多,又稱暫時只對美國經貿,或擬在美國上市的企業「有多些麻煩」。雖會造成一些阻滯,但香港有足夠高科技研發,完善法律制度和稅制的優勢,因此相關制裁不會對港企拓展其他歐洲和亞洲市場有大影響。

楊全盛說:最大影響創科企業在退場策略(exit strategy)上有很多考慮,當然並非有利因素。特別是在中國市場上有大份額的公司,以前不會煩,想到納指上市就去,因是最快、方便離場策略。現在有危也有機的,現在多了改到香港上市,可能對港交所是好事。對於創科企業一定有影響,我也有很多朋友的實體經濟和出入口就一定有影響,不論是稅務、成本上多了煩惱,相比其他地方香港暫時尚算方便。

楊全盛稱,在商業利益考量上,「何處更有利就何處走」。在現時大環境下,香港由以往較多「向外」轉為「向內走」是大勢所趨,中國大陸和鄰近東南亞國家,會是未來香港的主要創科市場。對於近年來中國大規模整頓創科和網絡企業,楊不太擔心當中的投資風險,稱「食得鹹魚抵得渴,市場份額大都要有一定社會責任」,又指港企在國內市場通常由國內員工主理,以合乎國內要求。

美企、日企駐港地區總部均較去年同期減

翻查香港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截至2021年,共有254家美企設駐港地區總部,較上一年同期減少約10%,有關數字創過去18年來新低。除了美國,日本駐港地區總部亦是近15年來新低。最新顯示,共有210家日企設駐港地區總部,上一年同期為226家,減少約7%。

本台早前報導,今年首季,本港金融及保險業就業人數只有不足28萬人,按年少7000人,至於資訊及通訊業有約13.2萬人,按年少2800人。

對於香港外資和人才外流,楊全盛認為對創科業而言此流動是經常出現。香港有足夠高科技研發,應趁機「緊握中國潛在的龐大市場」,吸金和吸納人才,尤其是人工智慧、遊戲、媒體方面,又認為習近平到訪香港科學園,有助為香港創科業打「強心針」,期望港企可與國家實驗室進一步合作。

學者:對香港創科的未來深感憂

不過,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作戰資訊安全研究所所長曾怡碩對香港創科的未來深感憂慮,又質疑「南沙方案」的「對外門戶」的成效。

曾向本台指,受美國制裁而近日股價暴跌的港產人工智慧企業「獨角獸」商湯集團(0020)正是一例,該企在中國市場份額大,「少不免要政治正確」,而美國揭該公司與中國監控和剝削新疆人權有關,與美國、印太國家、G7、北約等投資夥伴的倡議價值不符,「尤其是數位科技要符合人權、民主價值和有透明的機制」。曾指,現時外界對香港「有戒心」,對香港連與東南亞合作「都有阻礙」。

曾怡碩說:方案強調是「一國兩制」,但現在香港予人印象是只有「一國」沒有「兩制」。不管香港是白手套,還是中國操控下的灰色地帶,對台灣和美國而沒有灰色地帶,香港出來東西會好好把關。商湯科技之後,對香港創投科技有不同評價。香港的《國安法》、中國的《情報法》下,只要與數位科技相關,就會把香港當成中國境內的,台灣、美國是同一步調,把香港當作中國企業一樣,台灣接受香港的移民審查上,都會看重有否敏感科技,是有把關。

曾又指,大灣區政策中的三大方案,包括南沙方案、橫琴方案和前海方案,「未來到底是粵港澳領導小組說了算,還是香港創科局說了算,是否只有粵港澳領導小組指定的廠商才可進駐?都是重要指標來顯示香港的獨特地位改變」。

曾怡碩認為,大灣區政策不可忽視具有北京統戰的目的,意在宣示香港是在習手中「由亂到治,由治到興」,並以「機遇」攏絡年輕人,「讓外面還是認為『一國兩制』的牌子繼續立著,就必須利用香港這牌招牌,尤其是至少要在二十大前,香港已融入大灣區內的景象,是有利於習近平的權力布局,故這在大外宣和大內宣是不會停」。

記者:李若如責編:李世民網編:劉定堅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01/176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