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上百樓盤業主齊宣告停繳貸款 中國金融系統地雷恐連環爆?

最近,中國國內房地產市場掀起一股"停繳貸款"風潮,各地爛尾樓業主紛紛發布《強制停貸告知書》,宣布預售房建商若不按時復工,他們將停止償還銀行貸款和利息。中國版的次貸危機已經爆發了嗎?

上百樓盤業主齊宣告停繳貸款中國金融系統地雷恐連環爆?

最近,中國國內房地產市場掀起一股"停繳貸款"風潮,各地爛尾樓業主紛紛發布《強制停貸告知書》,宣布預售房建商若不按時復工,他們將停止償還銀行貸款和利息。中國版的次貸危機已經爆發了嗎?

「武漢光谷綠地星河繪A區業主,我和我老公都是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現在深圳工作,原本計劃回武漢定居,但是去年8月聽到工地停工的消息。所以現在內心非常焦慮。不知道未來是否應該回武漢。」一位武漢光谷綠地星河繪的業主在網上發出心聲之外,他們還發出《強制停貸告知書》,已在網絡熱傳。武漢光谷綠地星河繪這個項目,也是中國「停貸」風潮中的爛尾樓之一。

據花旗銀行(Citigroup Inc.)周三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由於項目延誤和房地產價格下跌,截至7月12日,中國22個城市的35個住宅項目購房者已經決定停止償還按揭貸款,甚至不惜影響個人信用記錄。這可能導致高達830億美元的壞帳,同時,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大型國有銀行也都將面臨更大風險。

另據網上流傳「全國各省市爛尾樓停貸通知匯總」,截至到7月13日,全國已有21個省、超過110個爛尾樓盤業主,決定集體強制停交銀行貸款與利息。其中,河南就有32個,湖南和湖北各15個,江西8個,陝西7個。世茂、綠地、奧園、鑫苑等很多知名房企及明星樓盤也在被停貸之列。

中國建商遊走預售房法規灰色地帶

在美國的前中國金融業資深人士宋先生告訴本台,今天這一結果早就可以預測到了。「中國的房地產本身就是一個黑洞,就是房企老闆和地方政府勾結的一個結果。只要給錢,什麼事都做。現在的所謂房產預售都是違規的。有法律,但都不會用的,都是領導說了算。」宋先生出於安全原因,不願具名受訪。

中國的房地產危機其實早已凸顯,而持續的疫情封控更讓情況雪上加霜。據中國房產信息集團(China Real Estate Information Corporation)的數據,中國百強的房地產開發商6月新住宅銷售金額,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3%,相當於腰斬。

非常了解國內狀況的宋先生說,在他看來,國內絕大多數房企都已破產,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狀態。「中國的幾大銀行都在靠房貸在支撐,中國房貸總量已達50萬億人民幣,相當於整個貨幣總量的1/5到1/6。」

位於江蘇太倉的恆大文化旅遊城是一個混合用途的住宅-零售-娛樂開發項目,但該項目已於2021年9月17日停工。(法新社

停貸誰該負責?

根據多份業主的《強制停貸告知書》來看,業主們的申訴重點是銀行存在的違規放貸、違規使用監管帳戶資金、未按規定將錢打入監管帳戶資金等問題,直接導致房屋最終爛尾。業主們表示,停貸期間的損失,應由開發商和貸款銀行等相關利益方共同承擔。

身在寮國的前中國律師王龍德認為,停止還貸的現象首先與中國政府的預售房政策有關,官方對此應負主要責任。「政府不是要發預售許可證嗎?有了許可證,在法律上來說,就可以銷售了。但政府不能監管他按時、按要求地把標的物—房產交個消費者。」

王龍德說,目前很多爛尾工程,開發商很多只是把房子主體建起來了,就可以拿到70%-80%建房款。後面資金不足就開始停工,尤其現在整體經濟狀況不好,風險就都轉嫁給了消費者。

他還說,大多數消費者不會要求合同明確,如果房子不能及時交付,與銀行貸款將如何處理。這其中包括消費者和銀行,消費者和開發商兩個法律關係。「正常做法是,與銀行簽訂協議時,房地產商應去做擔保的。政府在發預售許可證時、或者整個房地產開發的環節裡邊應該盡到監管和監督的義務。這樣的話,這種事情就會發生得比較少一些。」

分析:所有銀行問題都是地方政府問題

中國的預售房制度從1994年房改後正式登台,2001年後形成以商品房市場為核心的管理制度。宋先生指出,政府雖然有相關的貸款規定,但往往是說一套、做一套,沒有監管。

「所有銀行出現問題,都是地方政府官員出現問題。比如上海交通銀行或建設銀行,他們行長說了不算的。真正說話算數的是當地政府的人。黑手是市長、市委書記。他們是聽央級官員的。」

宋先生還表示,中國前幾十年房地產供應量太大,發展又無序,各地政府都把土地財政作為最大收入來源。這才是根本問題。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樓盤業主

彭博社的報導指出,業主集體停止償還貸款,凸顯中國房地產行業所面對的風暴已經波及中國的中產階級,對社會穩定造成了威脅。花旗銀行分析師陳俊瑋(Griffin Chan)更指出,目前「對於社會穩定來說是一個關鍵時刻」。本台記者也發現,網上很多就停貸問題的媒體報導和網民貼文已被刪除,可見問題敏感度相當之高。

很多人認為,這些爛尾樓盤業主發布《強制停貸告知書》,不管是主動、還是被迫,帶來的後果都是嚴重的。首先是可能被銀行起訴,凍結處理其房產,其徵信會因此進入黑名單。不過,有業主表示,對此早已不在乎,「徵信就是個屁,國家都沒信用了,我這個小屁民還在乎這個徵信。」

宋先生分析認為,這場危機已是涉及中國金融系統是否崩潰的問題。「從現在目前整個中國經濟狀況來看,就種案子就只能放在那個地方,老百姓也是就不還了,我就破產。雖然銀行、徵信各方面都會受影響,但老百姓已經無所謂,躺平了。他們已經對整個社會失去信心了。」

有網上討論,指中國法律對業主權利並沒有保護。中國的房貸是無限制責任,一旦停貸違約,不僅會沒收法拍抵押物,還將追究名下其他個人資產。熟悉相關法律的宋先生表示的確如此,「如果認為你惡意不還貸,那麼就動腦筋,用你其它的一些資產,來做封存拍賣。」

前中國律師王龍德也認為,將來如果走向法律訴訟,判定銀行違規的可能性很小,而貸款、違約金和利息,消費者肯定要承擔。但從合理性來說,不是業主故意違約,將來就要看國家如何調控這個事情,但他估計要想有一個好的結果很難。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14/177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