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中國醫生造假800多篇論文,瞎編上千種晶體結構

近期,著名學術打假網站 Retraction Watch 報導了一起學術不端事件,涉及到的問題論文超過 800 篇,事件跨度竟然達到 8 年之久!這些文章涉及單位包括但不限於同濟大學,中南大學、青島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汕頭大學,濟寧市精神病醫院等,其中絕大部分由醫院的醫生參與。

近期,著名學術打假網站 Retraction Watch報導了一起學術不端事件,涉及到的問題論文超過800篇,事件跨度竟然達到8年之久!

圖片來源:Retraction Watch

這些文章涉及單位包括但不限於同濟大學,中南大學、青島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汕頭大學,濟寧市精神病醫院等,其中絕大部分由醫院的醫生參與。

8年如一日地造假,讓醫生搭上生物材料的快車

這些問題論文的曝光得益於一篇發布在預印本平台上的題為《Better Living through Coordination Chemistry: A descriptive study of a prolific papermill that combines crystallography and medicine》的研究論文。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一種將「金屬有機框架」或者「配位聚合物」與醫學結合在一起進行論文造假的套路。

換句話說,造假論文大都屬於「生物材料」方向。

此前,就有材料學博士大量湧入醫院,加速了醫院科研崗內卷的現象發生。

不少醫院的科研崗在招聘時,往往不需要應聘者具有臨床背景,反而更青睞那些研究背景涉及生物材料,奈米材料領域的相關人才。

圖片來源: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原因無他,唯發文快爾。

不過近些年來,還是有醫院在生物材料方向上發表不錯的科研論文,取得了豐厚的成果。

可是,論文工廠也盯上了這塊肥肉,「生物材料」成為了論文工廠的財富密碼。

2020年,知名撤稿觀察網站 Retraction Watch活躍撰稿人,前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 Elisabeth Bik曝光了400多篇可能來自論文工廠的造假論文。

Bik總結了問題論文的特點,發現它們都具有十分雷同的標題結構:論文題目=生物分子+動詞+細胞過程+癌症類型/細胞類型+介詞+動詞+生物分子。

圖源:Bik本人的博客 scienceintegritydigest.com

翻譯成中文句式就是:生物因子 A通過改變生物因子 B從而影響了細胞 C中的細胞代謝過程。

這回被扒出的800多篇論文也逃不開這個套路,只是「舊瓶裝新酒」,把標題最前頭的生物分子變成了 XX材料罷了。

比如這篇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a Mn(II)-based complex and application of its nanoparticles for treatment activity on peri-implantitis by reduc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的文章(已撤稿)。其標題翻譯過來就是:「Mn(II)基配合物的晶體結構及配合物奈米顆粒通過減少炎症反應以改善種植體周圍炎治療效果的應用」。

圖片來源:論文截圖

在這篇預印本論文中,作者總結了這些論文的發表時間,發現這類論文最遲在2015年就已經存在,只是那個時候的發文量還很少,只有兩篇,隨後迎來了緩慢的增長,最後在2020年迎來了井噴,每年都會有200多篇這樣的文章被製造出來,並發表。

圖片來源:論文截圖

對此作者猜測,一開始可能只是材料學的科研學者幫助自己的朋友捉刀代筆,或者只是日常科研生活的兼職,所以產量不高。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小規模的產業越做越大,可能有了更多的材料人加入,形成了一條生產線。

無中生有,生造近1000個晶體結構

一年造出來200多篇論文,等於不到兩天搞一篇,這點時間,純打字都不一定來得及,那麼論文內容只能靠「無中生有」。

這些論文大都要涉及到生物材料的晶體結構,論文中晶體結構的數據一般會上傳到劍橋晶體學數據中心(CCDC, Cambridge Crystallographic Data Centre)的資料庫中。

根據 Retraction Watch的報導,劍橋晶體學數據中心發現近1000個晶體數據結構條目與被確定為論文工廠製造的文章相關,即晶體結構可能不是真的。

圖片來源:CCDC

而且,這些文章中有不少晶體結構都是同一個人測定的——資料庫中的118個結構都歸功於 Meng Qinghua(Hong Zhou University),還有134個結構歸功於 Haitao Yuan(Bohai University),實在很難想像,天南海北的醫生們,都會找這兩位服務。

相比於傳統造假的,圖片重複、拼接等一眼假,虛構的晶體結構加一堆符合假設的結果,審稿人火眼金睛也很難看出端倪。

圖片來源:撤稿論文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生物學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01/178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