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精英人士為什麼嚮往烏托邦

作者:

上世紀50、60年代的美國,蘇聯間諜幾乎滲透了國家的各個部門,社會的左翼思潮風起雲湧,而奇怪的是,從事間諜活動的人很多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精英人士。

麥卡錫主義盛行的時代里,美國國內發生了一起知名的間諜審判案件,主角就是羅斯福政府時期的高級官員——阿爾傑•希斯。這位哈佛畢業的高材生,一直以來都如魚得水,參與了很多重要的國際事件,包括在雅爾達會議中與蘇聯、英國的談判適宜,可謂是風光無兩,一時無雙。但他卻深深認可蘇聯模式,早就加入了美國共產黨,出賣了眾多的國家情報。在事情暴露以後,他並不感到恥辱,反而引以為豪,覺得為理想獻身十分榮耀,在審判公聽會上更是奚落質問他的議員尼克森學歷不入流,自我感覺是妙不可言。

希斯是一個典型代表,他在美國屬於精英人士,按理說烏托邦的吸引力一直是自下起來的,上層人士不該受此蠱惑,但事實證明這不符合通常的理解,很多大人物都身不由己愛慕於此,那原因是什麼呢?

烏托邦是人類的大同理想,很多人願意為之不斷奮鬥,企圖創造真正的平等。但實際上根本無法實現,因為人類的差別巨大,造物主的意志不可捉摸,只有在制度上實現機會的公平,卻不能完全保證結果的平等。

資本主義在出現之後,因為逐利的弊病帶來了很多問題,使得社會處於動盪調整之中。窮人因為千百年來的壓制剝削,對待財富不均的痛恨刻骨銘心,而精英階層中的理想人士對此覺察之後,深表同情,願意為之討回公道。然而和專制社會相比,資本主義畢竟帶領了民主制度的革新,雖然因為發展的不均衡,處於不斷完善,填補缺漏的進程中,偶爾停滯,但總體向前,人民的自由權利始終在擴展,希望從未消失。但是有些人的耐心於此消磨殆盡,不願意在局部上進行修改,妄想通過設計進行顛覆,實現美好的藍圖。

精英人士愛慕烏托邦,是由於自己對社會不公的痛恨,想要改變窮人的處境,儘快走向絕對的平等之路。他們沒有經歷過窮人的苦難,心中充滿了急於求成的理想。也很少遭遇過挫折,不懂得創業經營的艱難,以為一切皆如所願。就是在這麼一種偏執的嚮往,使得精英人士以為自己找到了人類解放的秘鑰,開始付諸行動。

現實證明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家園和社會,一切缺陷無法通過破壞再次樹立,只有在基礎上更正才有機會進步。而烏托邦就是蔑視所有,掃除全部,擺脫自然對人的束縛,靠理想就能完成人類的終極目標,這種超越的自由最終將會受到極大的懲罰。

自從烏托邦的實踐出現以來,到哪裡都帶來了無窮的災難,而精英分子還沉醉其中,為之背書,可見他們的理想實際上如此齷齪,而原因在於自信過頭,而失去了批評與懷疑。沒有遇到過失敗,就不知道成功是無比艱難。

精英人士自以為高人一等,見識廣闊,可以不受任何制約,憑著滿腔熱血就能挑戰既往,迷信莫測的將來,但是失去耐心做事,即使可以憑藉智慧得到一時的滿足,而掩蓋的頑疾將會埋藏巨大的禍患。

如今,美國的精英階層還是不乏這類人員,在大學中的左派人士到處充斥,放棄傳統價值觀,高呼自由全能,人民正確唯一。但是這種抹殺一切的做法,只是癲狂的口號下,響起的失喪號角,不吸取教訓,就要重蹈覆轍。

曾經有個段子說道,美國的上層是共產主義人士,中間是資本主義人士,下面是社會主義人士,如此來看,烏托邦的理想在社會當中是根植久遠的,而且影響力甚大。但幸虧這個群體結構分布比較合理,中產階級人數占據多數,如果上層與下部形成勾連,而中間出現斷層,缺乏監督與制衡,想必將會產生巨大的摩擦,導致社會失控。

精英人員因為在生活中缺乏實在的打擊考驗,所以沒有認清世間的真相,盲目推崇高大上的目標,這很容易讓他們好心辦壞事。烏托邦儘管看起來非常完美,但是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等到後悔的時候,一切都將化作灰燼。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18/179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