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曾詩雅:川渝限電,冰塊成了硬通貨

作者:

當人類已經可以登上月球、將探測器送往火星之時,卻因為極端的氣候、短缺的電力,仍像古人一樣,要用冰塊來降溫

一冰難求

8月16日,中央氣象台連續紅色高溫預警的第五天。

金蕭雨所在公司的園區物業發來通知,要求辦公大樓關閉部分中央空調,剩下的可以運轉的空調溫度必須調至26℃以上。

限電開始了。

金蕭雨是一家位於成都高新區的遊戲公司的行政。限電的第一天,她坐在極度悶熱的辦公室里,感到‌‌「熱得頭有些暈,身上不自覺地冒汗‌‌」。

第二天,她想起了一些老工廠會用冰塊降溫,於是在電商平台上找同城的賣家,花600多元買下了20塊工業冰塊,並自己叫了貨車,將冰塊運到了公司。

當金蕭雨和同事們推著藍色小拖車,把20條冰塊運進工位時,安靜的辦公室爆發出一陣興奮的騷動。幾名穿著短T恤、大褲衩的男士圍上來想幫忙,其他人的眼神則緊跟著80斤重的大冰塊移動。

很快,白色大冰塊豎在工位密集的過道上,有人拿來飲料、水杯甚至藿香正氣水放在冰塊上冰鎮,還有人一邊拍照一邊評價道:‌‌「真是分分鐘穿越到《甄嬛傳》裡華妃降溫的畫面。‌‌」

但是,這家公司用冰塊降溫的畫面只存在了一天,行政部就去採購了一批電風扇。‌‌「其實並沒有涼快多少,所以我們只採購了一次。‌‌」金蕭雨說。放棄冰塊的另一個現實原因是——第二天,賣家就告訴金蕭雨,因為限電,自己的製冰廠可能要停工,沒法再供貨了——用冰塊降溫,進入了一場‌‌「死循環‌‌」。

同在成都的常寧,在8月16日傍晚有幸用過一批冰塊。作為美食編輯,那一天,常寧和同事要去一家串串店拍一段視頻。想到串串店裡沒有空調,她就托認識的朋友,運了6塊冰來降溫。

在那個體感溫度高達四十多度的傍晚,串串店的電風扇吹出來的都是熱風。常寧和同事將五塊冰豎在桌邊,剩下一大塊冰踩在腳下,‌‌「瞬間覺得氣溫降了四五度‌‌」。

這‌‌「豪華‌‌」的降溫陣仗,引來路人的側目。圍觀的人們掏出手機就是一頓狂拍,隔壁桌喝白酒的大姐一邊拍照還一邊喊:‌‌「嚯!冰!‌‌」

兩個小女孩湊上來,將臉貼在冰塊上,久久不願離開。‌‌「我告訴她們,不能用舌頭舔,不然舌頭可能被粘住。‌‌」

‌‌「媽媽,我考100分的話能獎勵我一塊冰嗎?‌‌」也許是太留戀冰塊的涼意,小女孩轉身衝著媽媽喊道。

‌‌「這是我們吃過最社牛的一頓飯。‌‌」常寧說,冰塊成為了社交貨幣,成為了嘉獎禮物,也成為了網紅商品。‌‌「冰塊的價格從我16號買的12元/塊,到第二天變成了20元/塊,第三天50元/塊。這幾天,上百元的都有人買。‌‌」

數日之間,冰塊就變得‌‌「一冰難求‌‌」。

8月20日,一位成都賣冰的商販留下一句:‌‌「我現在忙得連訂單電話都接不過來‌‌」。一個一百多人的成都遊戲行業交流群里,不斷有人問起:‌‌「哪裡可以買冰?‌‌」一篇曬出‌‌「成都辦公大樓冰塊降溫‌‌」的帖子下,一眾評論都在詢問冰塊的購買渠道。

距離成都1700多公里的浙江金華,周敏貞也為買冰塊費了很大工夫。因為8月初節目拍攝時需要用到冰塊,她從7月底就開始打聽‌‌「哪裡可以買冰‌‌」。彼時,金華地區的氣溫已經連續多日在40℃以上,明晃晃的陽光讓人睜不開眼,照在皮膚上有一陣灼燒感。

周敏貞先打電話給一家冰廠老闆,對方不耐煩地說:‌‌「你這樣子來聯繫我,肯定買不到,我這邊的冰這一個月里都非常非常緊俏。‌‌」

她找到一個海鮮冰凍市場的老闆,表示8月份要用冰,能不能預先跟預約一下,把錢付掉,你到時候幫我把冰留著,我每天過去拿。對方的態度非常敷衍,表示冰不夠,自己都不夠賣,不一定有。周敏貞不死心,決定直接去找他,她到了市場之後,便給這位老闆打電話。

她又跑去海鮮冷凍市場,一位相熟的老闆娘建議她凌晨三四點來這邊碰碰運氣,‌‌「有人就拉著一車的冰來賣‌‌」。但隔壁雪糕批發的老闆卻說:‌‌「我試過,沒用。就算你一大早來排隊,賣冰的也不會給散客。我這幾塊冰也是託了人情,從水產店老闆那裡弄來的。‌‌」

‌‌「他非常不耐煩,說你不要來找我啦,我沒什麼空的。然後,就直接把電話給掛了。‌‌」周敏貞感到匪夷所思,為什麼有生意不做?後來她想明白了:‌‌「可能是這位老闆賣冰的生意真的非常好。像我這樣的小生意他是完全看不上,所以就不理我了。‌‌」

幾經輾轉,周敏貞找到了金華的一個‌‌「冰塊物流樞紐站‌‌」。她至今也說不清那是什麼地方,‌‌「是一家連地圖上都尚未標識的工廠,好像許多冰塊都要經過這裡‌‌」。每一天上午七八點鐘,周敏貞就跑過去排隊,買下幾塊大冰塊,然後自己開車運回去。有一天,她去晚了,冰塊已經賣完了。

周敏貞很快也發現,在如此炎熱的天氣下,在室內用冰塊降溫的效果非常有限,‌‌「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了‌‌」。

需要冰塊降溫的,不只是人類。湖南岳陽的一名養殖戶,為了保住自家的魚苗,買了100塊工業冰投進露天魚池,因為水溫達到45℃魚苗就容易死亡;成都錦江區的電力工人,往電纜井底搬了近千斤的工業冰塊,成功在半小時裡讓過熱的電纜降了3℃;雲南昭通的一段鐵軌上,為防止鐵軌在高溫下變形,工人們用手推著大型冰塊為軌道降溫……

被拯救的賣冰人

在大部分人因高溫天氣無精打采時,上海玉湖製冰廠的老闆俞鋼紅,正忙得熱火朝天。

每一天,上海玉湖製冰廠的機器24小時不停運轉,產出13500多塊冰塊。工廠里機械臂高高抬起,一排整齊的水柱往冰塊磨具里灌入。幾個小時後,白色的冰塊脫模滑出,工人師傅用特製的防滑鉤將冰塊拉入貨車廂運走。12輛大小不一的貨車,載著冰塊奔向城市的各個角落。

它們中的一部分,被運往給海鮮、水果市場作冷凍保鮮用,一部分通過批發的小商販之手到達沒有空調、電商的老工廠、出租屋裡;還有一部分冰塊,則被政府採購,運往上海的各個核酸檢測點——這也是今年夏天,俞鋼紅得到的最大訂單。

今年51歲的俞鋼紅,在2019年進入製冰業。因為利潤不錯,那一年他還收購了一家規模更大的製冰廠。然而,疫情到來,俞鋼紅原本指望著通過生鮮冷凍度過冬天的用冰淡季,但海鮮的批發零售一度因疫情停滯,冰塊的需求也隨之銳減。‌‌「2020年對我們的衝擊是致命的,銷量明顯下降了很多,最起碼有2/3。‌‌」

沒錢掙的日子,俞鋼紅在朋友介紹下干起了建築垃圾清運的營生,然後靠這一收入來補貼製冰廠。但禍不單行,新收購的製冰廠,又陷入官司糾紛。俞鋼紅算了算,那一年‌‌「虧損達到了2000多萬‌‌」‌‌「連房子都賣了‌‌」。

今年7月中旬,製冰廠剛剛復工,冰塊訂單突然像雪片一樣飛來。俞鋼紅說,工廠訂單量比2019年興盛時,還翻了四五倍。

為了跟上訂單,原本每10小時需要停機散熱的機器,只能24小時不停運轉。為了防止機器過熱,俞鋼紅為製冰機裝上了空調降溫,一台不夠,最後增加到三台才解決。

夏天的暴熱還在繼續,製冰業也迎來了最受矚目的時刻,俞鋼紅說,已經有二十多家媒體聯繫他採訪。他的微信名叫作‌‌「寒而不懼‌‌」,一個很符合製冰行業的名字。‌‌「其實取這個名字,是因為我的人生當中碰到過很多挫折,但是每一次都慢慢地爬起來了。‌‌」

‌‌「今年比較樂觀,一下子扳回來好多(虧損)。‌‌」雖然他不願意透露具體的收入,但當他聽到‌‌「四川樂山小伙賣冰日入萬元‌‌」的消息時表示,‌‌「完全有可能,甚至不止‌‌」。

那名‌‌「日入上萬‌‌」的樂山小伙,原來經營著一家農場,搞水產和養殖。最開始,他買工業冰塊給農場裡的牲畜降溫,後來索性買了兩台製冰機自主造冰,結果這個夏天,賣冰成為了他的主業。現在,他一天可生產2000多個冰塊,大約80噸。

跟著製冰機器一塊連軸轉的,還有運冰人。據宿豫區融媒體中心報導,一位叫張衛華的運冰人,每天早上4點就要起床,將冰塊投入粉碎機,打成碎冰之後,裝入塑料筐,再通過電動三輪車,送往華東農業大市場。他每天要跑上四五十趟,一直忙到晚上9點多。

‌‌「每天銷售3000多塊冰,有50多噸,還供不應求,太繁忙了。我們24小時,4個司機配送。‌‌」張衛華說。

錢江晚報的一篇報導稱,運冰人顧佳勇凌晨2點多就起床,3點開始工作。現在,他一天要多運幾十條冰塊,最多的時候要200條,每條100斤。‌‌「今年夏天比往年熱,用冰也多,最近很忙。除了農貿市場,還有一些單位也需要冰塊。‌‌」

目前,高溫落區圖上,鮮紅色標識(≥40℃區域)還沒褪去。家住成都的金蕭雨發現自己的小區被划進了限電區,冰塊也買不上了。她只能計劃停電時,帶著老人和小孩去同城的另一個親戚家待一陣,像游擊戰一樣,‌‌「哪裡有電,就去哪裡‌‌」。在眉山市青神縣,有一群村民,因為酷暑難當,跑到了古墓里去乘涼。

(應受訪者要求,除俞鋼紅外,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每日人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25/179408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