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白酒是元清夷狄胡化外來之物

作者:

中國的酒文化可謂源遠流長,李白斗酒詩百篇,李白能喝一斗酒,這可能麼?可能!李白喝的肯定不是經過蒸餾後的白酒,那李白喝的是什麼酒呢?

中國人喝酒的資格最老。歷史學家一致認為,中國的穀物釀酒起源於新石器時代,具體是在仰韶文化時期還是在龍山文化時期尚有爭議,總之是西方人望塵莫及的。

酒的種類,堯舜禹三代時就有澄酒,又稱「清酒」,是久釀後又濾去酒糟的米酒。現在的日本還保留著中國古法釀造的清酒,不過又變成了日本文化的一個符號了。

【日本平安貴族中秋月見】

還有醴酒,又稱「醪糟」,是短期內釀成的連糟糯米酒;再有香酒,又稱「鬯」,主要用香茅草加在米酒里浸泡的酒。這些酒,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渾濁。明朝中期的大才子楊慎曾有《臨江仙》一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裡的濁酒是相對於清酒而言的。

在蒙元侵略以前,也就是到南宋為止,我國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最多不高過二十度。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米酒味道甘酸,但很是渾濁。米酒到宋代依然在民間流行,所謂「莫笑農家臘酒渾」說的就是這種酒。

因為米酒的渾濁,古時候,在比較正式的場合用的酒,是需要過濾澄清的,這個工序叫做「縮酒」。但米酒雖經「縮酒」,仍渾濁,所以想在西漢喝上清亮的酒是不可能的。

唐朝人飲酒,最常見的是酒體顏色發綠的濁酒,即白居易詩中的「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把濁酒經過加熱再過濾,可以得到更高級的燒酒,這種酒酒體偏紅,唐人喜歡稱之為「琥珀色」。

唐代釀酒的大師中,最有名的是太宗的名臣魏徵,他曾經將自釀的「酃淥」「翠濤」進獻給太宗皇帝,李世民很是喜愛,特地寫詩為魏徵的酒「做廣告」:「酃淥勝蘭生,翠濤過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魏徵釀的酒,是顏色偏綠的濁酒。

我國古代有清亮的白酒是後來的事了。蒸餾燒酒技術是蒙古西侵時期從波斯那裡學來的帶來的,非華夏之物。而華夏此前正統的漢酒,一直就是釀造酒類,如米酒,黃酒和其他糧食酒,如今中國長江以南地區的漢人,依然喜歡喝黃酒,尤其上海,蘇南,浙江地區的漢人,而長江以北的漢人,多喜歡飲用高度白酒,可見胡化的風氣確實非常嚴重,越往北受胡人的影響越大。

【桂花酒】

而在明代時從小說和其他來看雖然已經出現了燒酒,但是釀造酒在民間地位還是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南方一帶。

而真正把蒸餾燒酒發揚光大還是滿清,滿清入關侵占中國後,生於西伯利亞通古斯蠻荒之地的他們,對高濃度和極度抗寒的蒸餾酒,更是情有獨鍾,因此入口辛辣、渾身發熱的蒸餾酒,又漸漸替代了香醇濃郁、後勁很足的發酵酒,成為了主流,直至今日。

目前蒸餾燒酒已經成為了嚴重毒害漢人的毒瘤,也是許多的惡性疾病之源,和餐桌陋習胡鬧的源泉。你還會發現,中國最能喝白酒的地區往往是胡化最嚴重的地區,越往南漢人喝白酒的意願就越低,相反越往北就越高!

如明朝時還用袖子遮酒杯的謙虛飲酒,還有投壺等遊戲,而滿清時期由於旗裝馬褂的窄袖,所以就失去了古中國飲酒禮儀的雅趣。改為了大聲喧譁的逼酒和猜拳等種種野蠻人的飲酒習俗。並且至今被西方人所恥笑!

我們漢人需要摒棄逢宴必醉的陋習,強健身體和保持清醒的頭腦,拒絕用夷狄高度白酒自殘的行為,恢復華夏漢式飲酒禮儀的雅趣。

最適合華夏人體質的酒是黃酒。吃的東西,先看它的材質。紅酒拿什麼釀的?葡萄。葡萄是植物的果。黃酒拿什麼釀的?種子。

種子是實,是胚胎,是蘊含生命力,能夠再繁殖出生命的東西。種子是生命的早期。果是生命的晚期。黃酒主要入肝經,肝經強了以後,木生火,所以也能補益心氣。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漢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02/179747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