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40度高溫下,無處可逃的莊稼人

搶救莊稼,拯救土地

高溫來襲,在諸多「極端」「破紀錄」的形容里,生活似乎依舊可控。

人們可以選擇逃離。在成都,一位生產MacBook air的富士康員工收到停工兩天的通知。那兩天,他躺在可以容納7個床位的宿舍里,每天至少要洗6次冷水澡,水太重要了,3瓶大瓶的怡寶礦泉水在兩天內被全部喝光,但很少產生尿意,T恤被汗水打濕後,黏糊糊地掛在身上。宿舍里沒有空調,吊在天花板的風扇只能吹到他一隻腳,夜晚變得格外漫長,睡眠總是被漸漸湧上來的熱意打斷。後來他才知道,一個月前,跟他同天辦理入職的有60人,但其中多數早就被高溫勸退,第二天集合時只剩下25人。

遊蕩成為普遍的選擇。在達州,一位跆拳道教練對照著業主群里發布的分區停電錶,避開停電的街區,踏上了一場尋電之旅。但信息並不絕對準確,真實的停電時間要比列在紙片上的更長,沒有出現在表格里的街區也可能停電。他只能碰運氣,在茶樓、商場、賓館和親戚朋友家之間輾轉。有三四個夜晚,他實在找不到落腳的地方,便乾脆睡在車裡。

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逃去更遠的地方。一位家住重慶的大四女生,在八月初前往200多公里外的黃水鎮避暑。途徑的縣城和小鎮依舊炎熱,同行的朋友發微博說,「到38度的地方去避暑了」,直到森林公園的深處,蟬鳴和鳥叫格外明顯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令人愜意的涼爽。

現代科技的發展極大地增強了人們抵禦災害的能力。汽車、高鐵可以帶你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你總能找到電,找到網,甚至擁有手機便擁有一切。

但在城市生活以外,在網絡上大家容易看到的敘事之外,許多難以解決的困境隱藏在鄉村、縣城,那些更細微的角落。面對自然災害,強烈的失控感依舊存在。

在內江市資中縣的一座小鎮,一位叫做「銀山舒么妹兒」的短視頻博主拍下親戚家熱得趴在地上的雞,早幾天已經有幾隻扛不住高溫死掉了。他們嘗試過給雞吹風扇,但沒有用,「一上午頸子都是這樣放地上」,她正試著給雞灌藿香正氣液,「死馬當作活馬醫」。

同樣在高溫下,四川簡陽,兩位回村創業的年輕人,從魚塘里打撈上白花花的翻肚魚,埋進已經挖好的深坑裡。達州渠縣,兩位老人凌晨三四點便赤著腳去田裡收稻穀,子女勸不動他們,只好跟著一起。老人們當了一輩子農民,有些觀念早已深植於心底,無論高溫有多難耐,「稻穀大過天」。

這些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人類運用科技,控制生活乃至自然的另一個切面,脆弱和渺小始終存在,我們遠沒有想像中強大。

高溫來襲

在地里幹活的人或許會最先察覺到這個夏天的不同尋常。許嵐家住渠江邊,兩層的自建房和家裡的稻田離江不過100米。自打他有記憶起,夏季的到來便常常伴隨著難以躲避的災害。往年是洪水,最嚴重的時候,水位線會在幾天之內猛漲十幾米,淹過家門口的稻田,直逼自建房的二層。今年7月,他放暑假回家時,卻驚訝地發現稻田裡的水竟然幹了,土地生長出深色的裂痕。他不得不用一根長長的管子接上抽水機,將渠江里的水灌溉進稻田。

這個暑假,他在鎮政府找了份實習。工作時間通常是朝九晚六,但有時要下鄉走訪,「天氣很熱,只能早一點去」,出發時間便提前到清晨五六點。許嵐去過一次葡萄大棚,到達時已是中午11點多,「裡面的溫度有50多度」,他只待了幾分鐘便受不了了。好些葡萄「爛掉了」,有些還掛在藤上,卻已經被曬成葡萄乾。李子的收成也不如往年,個頭肉眼可見地小了一圈,他嘗過幾隻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李子,「咬起來很澀很乾」,甚至還帶著微微的苦味。

割完稻穀後的田地/陸雨拍攝

當身體還未對猛烈來襲的高溫做出反應時,土地上的變化便預告了一切。在達州大竹縣,往年夏天,每家每戶都被茂盛的竹林圍繞,但今年,陸雨回老家時發現,「竹子基本上都死完了」,只剩下大片的枯黃,種在家門口的繡球和杜鵑花相繼枯萎,「全部可以當柴了」,只有一些被遮擋住的矮草能幸運地存活下來。

如今她再回想這一切,關於高溫的故事或許始於一隻天牛的死亡。8月5日,陸雨一家把收好的稻穀鋪在地面上晾曬。在金黃的谷堆里,她的父親發現了一隻黢黑的天牛,她撿起來看了看,用手機拍了個視頻,又重新放回谷堆。那隻天牛呆在了原地,沒有要爬走的跡象。幾分鐘後,陸雨再去看它時,它已經怎麼擺弄都不動了。陸雨後來想,原來「它被曬死了」。

在村莊,缺水的情況非常普遍。

因為停水已久,陸雨家的蓄水池已經被耗盡,水井也幹得差不多了。附近的一戶人家搬去成都,他們家的水井早已閒置,被雜亂的野草覆蓋著。於是陸雨的父親找來鐮刀,把水井表面的雜草和樹枝全部劈開,接上一台抽水機,把水抽到了自家的水井裡。

但沒過多久,抽來的水開始變得渾濁,泛著淡淡的紅色。陸雨的大伯圍著幾口水井附近轉了一圈,推測罪魁禍首是高鐵施工時打的深洞。他們家所在的村子剛好位於西渝高鐵的沿線,早些時候,她看到施工隊在地面上打了一個大約幾十米深的圓柱形深洞,「我也不太懂,應該是那種勘探」,沒過幾天,「泥漿就流到了我們那邊去」。井水被污染當然是危險的信號,但此刻,大伯一家已經顧不上這麼多了,村里能夠使用的水源不多了。大伯甚至發現了從勘探深洞裡湧出的地下水,「說想把它抽出來用」。

小七家裡用來屯水的幾個桶/小七拍攝

在瀘州敘永,小七家停了一個月的水。高溫蒸乾了村裡的水庫,露出蒼白的河灘,這是水庫從修建好至今,第一次發生這種情況。

村民成箱地把飲用水買回家裡,但更多洗漱、做飯所需的生活用水,便只能另尋出路了。親戚家接通了一條管道,將山泉水下引到家裡,小七便去他們家挑水來用。小七家用水很節省,人腰那麼高的一缸水能用十天,但即便如此,她依舊感受到山泉水即將枯竭了。水流明顯變慢了,她記得一個月前,40多分鐘便能裝滿一缸水,這兩天再去接水時,兩個多小時過去,水也只漲了十厘米高。

沒人知道等山泉水也一滴不剩的時候,還能去哪裡找水。她聽說村長正在召集村民,希望大家去外面的水源地挖水進村。但這樣的願景不知何時才能實現,眼下她只盼著能快點下雨,「再不下雨真的不知道怎麼辦了」。

稻穀大過天

「稻穀大過天」,年輕的人們或許已經無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但對在鄉村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人們來說,這是他們最樸素的執念,無論如何,他們都要去搶救莊稼。

陸雨家的稻穀種在山坡上,沿途的小道崎嶇坎坷,收割機開不上去,只能依靠人力。他們家的稻穀也比別家收得要早,「老年人比較倔,他覺得成熟了就要去收」,全家人從八月初開始勞作。

收稻穀的一天通常從凌晨三四點開始,那會兒天還沒亮,空氣還不至於悶熱得難以呼吸,工作到上午九十點休息,等夕陽緩緩落下,下午五六點再開工。帽子、袖套是必要的裝備,老人們嫌拖鞋悶腳,光著腳便下了地。藿香正氣水也是必需品,每個人兜里都會塞幾瓶。

對於種稻穀的農民來說,高溫的延續未必是絕對壞的消息,至少他們能趕在下雨前,把穀子曬好。要是突然下雨,穀子長了黴菌就要不得了。在四川巴中,接連五六天,不到凌晨五點,兩位80多歲的農民帶著智力有障礙的兒子出門割稻穀,他們沒有機器,便依靠鐮刀,忙活到中午十一二點,再用斗车拉回家。室外的高溫能達到40多度,但收谷、曬穀的事情不敢耽擱。據說往年收成好時,一畝地能產九百斤稻穀,但今年只有七百多斤了。

乾枯的玉米葉/小七拍攝

高溫加速了病毒的滋生。8月20日,放暑假的大學生阿南回到宜賓鄉下。家裡的景象令她驚訝:天氣太熱,水果、飯菜都極容易腐敗,客廳沒有一天沒有蒼蠅。上旱廁就更恐怖了——旱廁與豬圈只有半牆之隔,蚊子多得仿佛把人團團圍住,甚至生出蛆來。

半個月前,阿南的外公便開始打電話催大家回去幫他收穀子。割稻穀難免會被劃傷,阿南的大伯容易過敏,被劃傷後會生出「水泡一樣的疹子」,往年不用管就自愈了,今年卻怎麼也好不了。阿南的大伯推測,應該是天太熱了,容易發炎。

黃掉的菸葉,烤出來的質量很差/小七拍攝

當高溫來襲,炎熱的天氣也會增加不少勞作負擔。

在瀘州敘永,小七所在的村子主要種植烤菸。夏天正是採摘烤菸的季節,往年,村民們只需要依照菸葉的長勢,分批採摘三五次便能收完。今年的情況棘手許多,每一天都有綠葉轉黃,如果放任黃掉的菸葉留在地里,便會腐爛,牽連更多的菸葉。村民只好大幅增加採摘的頻率,隔兩天便要下地把蔫葉摘掉。經常從早上七八點,干到太陽下山,中午加上吃飯,也只休息一個小時。

新鮮摘下來的菸葉還需要烤制。按理說,黃掉的菸葉第一時間就該送進爐子裡烤,但家家都堆積了大量的黃葉,共用烤制爐一刻不停地運作,還是趕不上葉子黃掉的速度。如此烘烤出來的煙質量很差,賣不出好價錢,但也比爛在地里好。

此處的生活

在鄉村,人們不僅搶救莊稼,也要拯救土地。高溫帶來了乾涸,還有一場場山火。

家住合江縣九支鎮的三三目睹了一場持久的山火。那天太陽很大,站在空地上甚至難以睜開眼睛,做核酸的時候,他遠遠地看到天台山頂積了一層厚重的雲。後來他才意識到,那不是雲,是濃煙,遠處發生了山火。

第二天清早,他聽到一陣轟鳴,直升機正裝著赤水河裡的水沖向山中。在通向赤水河的橋頭,他看到一對告別的母子,母親看起來五十多歲,緊緊地握著兒子的手,似乎在囑咐些什麼。小伙挺得筆直,像一根竹竿。在橋邊大爺大媽的談論里,三三才知道,那位小伙是剛退伍的兵,回村才幾天,又將奔赴撲滅山火的行動里。

三三拍下的趕去救火的直升機/三三拍攝

小規模的火災每天都在發生。在達州渠縣,鎮政府的實習工作便包括去村里滅火。兩周前的一個下午,一片花生地自燃了起來,村里沒有消防員,附近也找不到水源,許嵐便跟著20多個村民、幹部,提著鐵掃帚把火打滅。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煙特別嗆」,他形容自己都快暈倒了。幸好那天的風不大,沒有擴展到旁邊的山林,砍出隔離帶後,火逐漸熄滅,而花生地也毀了。

有時,陡峭的懸崖邊會冒起濃煙,人們都知道那是起火了,但救火的隊伍卻無法輕易到達,村民們只能站在遠處觀察火勢,等待它自己熄滅。

乾枯的蓄水池裡,長滿了雜草/陸雨拍攝

當過去的經驗已經不足以應對現在的危機,某些變化緩慢地發生著。

在阿南所在的宜賓農村,空調極其稀缺。前些日子,爺爺的腿摔傷,在鎮上的醫院打點滴,阿南去看望他時,才發現就連醫院裡也只有風扇。村民家裡更是少有空調。

阿南的爺爺和大伯住在相鄰的兩棟自建房裡,但只有大伯家一樓的一間房裡裝了空調。下午最熱的時候,一家人便擠在那間有空調的房裡午睡,到了晚上,爺爺堅持要回自己家裡。「白天太陽特別大」,農村的土坯房散熱又慢,到了夜晚,屋裡依舊悶熱。老人已經90多歲了,阿南的爸爸不放心,曾陪著老人在悶熱的房間裡睡了一晚,「說是熱得衣服都被打濕了」,一整宿都沒有睡著。

今年夏天,許嵐家裡才裝上了空調。村里多是老人和小孩,年輕人都在外面務工,記憶里往年溫度最高不過35度,納涼方式也簡單:用水把地面澆濕,光是扇子扇著便涼快許多。但「今年實在扛不住了」。他專門去鎮上跟賣空調的店家打聽過,據說光是格力一個品牌,「一天就能賣十幾二十台」。

但家裡老人比較省電,每天下午不到五點,「他(爺爺)就會喊把空調關了」,許嵐說,等太陽快下山時,便去河邊涼快。夏天的夜晚,河裡擠滿了人,釣魚、聊天,還有人擺龍門陣。許嵐也去過河邊,他習慣在河裡找幾塊石頭,當作板凳,把自己泡在水裡乘涼。

在鄉村,停電的狀況更難以應對。四川廣安武勝,一位住在鄉村的女孩從8月17日開始,便要經歷每天停電兩三次的生活。「整個村都用的一條線路」,停電時大型商場開不了空調,就連路燈都不亮了。

家裡的老人決定去坐公共汽車。從家門口坐到縣城的終點站,再原路坐回來,公共汽車里始終開著空調,來回便可以乘三小時涼。年輕人得掏兩塊錢的路費,這個方法對老人更友好,只要辦了老年卡便不要錢。這是爺爺中午吃飯時告訴她的避暑妙招。

達州大竹,乾涸的土地/陸雨拍攝

所有人都在等待一場雨。

8月26日下午,許嵐在辦公室里工作,窗外傳來了淅淅瀝瀝的聲音,他迅速地跑到外面,「結果發現真的在下雨」。辦公大樓外,許多居民舉起了手機,還有人趴在窗戶邊拍照。他拍了張照片,發了朋友圈,很多人在下面問這是哪裡,「說他們那裡沒有下雨,說羨慕」。

這場雨只持續了十多分鐘,同事進辦公室後抱怨「一點用都沒有」,溫度降了一點,但到周日還是直逼37度,電也斷斷續續地停著。

但他記得那個下午的風,「吹起來沒有那麼熱乎」,他想,那是秋天到來的預兆。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微信公眾號「看客inSight」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04/1798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