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消費者現在比防疫封鎖期間更悲觀 是因為這些因素

華爾街日報指出,受到高通膨影響,如今全球消費者信心比疫情封鎖期間更加低迷。(美聯社

在通膨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消費者信心都低迷不振,而且比新冠肺炎疫情封鎖期間更加悲觀。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最新的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美國消費者對個人財務、商業情勢及購買能力感到更悲觀。

但信心低落不僅限於美國,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追蹤的許多國家,消費者信心都下降。歐洲消費者的信心尤其低迷,英國、荷蘭和瑞典的消費者信心跌幅連續十個月大於平均值。

巴克萊投資銀行資深經濟學家米勒說,從各種基本面來看,某種程度上無法解釋1月以來信心持續惡化。美國銀行的美國經濟部門主管加彭認為,「影響信心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是經濟因素,也可以是非經濟因素」。

其中一項非經濟因素可能與媒體廣泛報導通膨的問題有關。7月數據顯示,在密西根大學調查的消費者中,有37%表示聽過物價上漲是商業情勢惡化的原因。1980年的通膨率比現在高,但只有21%消費者表示聽說通膨正在傷害經濟。

信心低迷對經濟構成的風險是,消費者不太會花錢消費。在今年6月,65%美國消費者(有紀錄以來最多)表示,現在不是購買家具、電視或廚房用具等大型家居用品的時機,主因是物價太高。

聯準會最近一次決策會議紀錄說:「消費者信心已惡化,家庭在支出決定上變得更謹慎。」

消費者信心低落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因為家庭支出約占美國經濟產值的70%。

消費者調查主任兼密西根大學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徐薈安(Joanne Hsu)說,消費者「強烈擔心通膨將繼續侵蝕其收入」,而信心惡化可能導致民眾「削減支出,從而拖慢經濟成長」。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經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06/1799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