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最錢線:核酸檢測:薛丁格式暴利的食腐買賣

截止8月底,A股近5000家公司的半年報已經基本發布完畢,中國官媒迫不及待地發布所謂上市公司總營收、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證明中國經濟強大韌性的文宣。但實際上這些暴增的營收主要以資源和金融行業為主,前者純粹搭全球通脹和俄烏戰爭的便車,後者更是把央行放出來的錢在系統內部轉圈刷數字而已。而涉及大多數人生計的地產、交通運輸、社會服務、電子、汽車等行業,則實在是哀鴻遍野。

2022年8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展示的智能咽拭子採集機器人解放醫護人員雙手。美聯社圖片

歡迎收聽自由亞洲電台,這裡是《中國最錢線》,我是主持人子朝。這期節目,我們來談談近一年來中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測核酸。

「新支柱產業」?

截止8月底,A股近5000家公司的半年報已經基本發布完畢,中國官媒迫不及待地發布所謂上市公司總營收、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證明中國經濟強大韌性的文宣。但實際上這些暴增的營收主要以資源和金融行業為主,前者純粹搭全球通脹和俄烏戰爭的便車,後者更是把央行放出來的錢在系統內部轉圈刷數字而已。而涉及大多數人生計的地產、交通運輸、社會服務、電子、汽車等行業,則實在是哀鴻遍野。

不過有一個小小的板塊,卻成了今年絕對的大白馬行業,那就是核酸檢測。6家相關領域的上市公司,上半年總營收247億,淨利潤達73億,當然這個數字還不到農業銀行淨利潤的十分之一,但利潤率著實讓人驚嚇。其中最賺錢的達安基因,淨利潤率高達64.6%,堪稱比販毒還掙錢的買賣。而且這個營收和利潤是在之前一年時間裡飛速膨脹來的:6家公司中規模最大的金域醫學,營收增幅達到55%。最誇張的蘭衛醫學,淨利潤增幅居然達到了驚人的338%,翻了不止三番。而且這幾家上市公司都是在疫情前已經有了一定業績規模的檢驗檢測行業龍頭,增幅基本上是同業中最低的,未上市的地方性檢測企業甚至有淨利潤增長200倍的。這整個行業在現在中國國內普遍悲觀的氣氛中異軍突起,許多被每日高強度核酸檢測折磨的民眾都嘲諷其為「中國最新支柱產業」。

當然說說實話,這點小錢跟金融巨頭或是資源巨鱷比起來真的連開胃菜都不夠。但考慮到現在中國肉眼可見的百業蕭條,這種爆發實在是讓大家不得不吐槽。但實際上核酸檢測的價格已經經歷了幾輪大跳水了,從疫情爆發之初的200多元人民幣降到現在的幾塊錢。檢測企業營業額的快速增長主要還是來自於高強度的檢測頻率,尤其是近一年以來的魔怔防疫大折騰。

所謂「中國抗疫成功經驗」,實際上就是類似於警方抓犯人「封鎖搜查」的模式,發現一例感染者就對整個區域進行封閉然後對封閉區內的人進行全面核酸檢測,等到推斷潛伏期已過,感染者都被找出並隔離之後就宣布「戰疫成功」,這確實是只有極權國家政府能輕易做到的。當然在上海等一線城市,還可以採用對正常生活影響更小的方式,即對感染者進行精準的足跡調查,對其接觸者進行精準定位,這倒是被亞洲國家普遍採用的模式。在病毒傳播性不強,危害性不低的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這兩種模式一般都只引起低頻率、小規模的影響,大部分地方人民的生活依然正常。2020年中國一些航空公司甚至推出了包年套票,大家雖然出不了國,很多人在這一年裡反而還能暢遊大江南北,頗讓很多國家lockdown之中的人民羨慕。

但在Omicron變種成為全球主要新冠變種之後,因其傳播速度實在太快,造成的傷害卻只是普通感冒水平,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其「嚴防死守」的價值。但中國政府在2020年鼓吹自己「抗疫成功」的牛吹得太滿,天降偉人可能為鞏固自己權位又有一些奇怪的小心思,導致中國在2021年下半年無法對防疫政策做出適時調整,讓核酸檢測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主角。從西安長春到上海成都,大規模頻率的比例越來越高,以至於「高風險地區」達到了四位數的驚人數量。與之相對應的是越來越高頻的核酸檢測:從3月開始,2000萬人口且大多數在勞動年齡的深圳就開始要求每24小時一次核酸檢測。如果像之前上海和當下成都那樣進入大規模封城狀態,檢測的頻率可能更高,半夜被叫醒下樓測核酸並不是都市傳說。就按照一次核酸4-6元計價,深圳這樣的城市一天就能為檢測企業創造近億的營業額。

紙上暴利

但人們也從這些核酸檢測企業的財報上發現,他們亮眼的業績表現背後,是應收帳款的飛速攀升。比如蘭衛醫學的應收帳款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89%。這些公司表示,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部分客戶帳期過長,並一再表示客戶都是公家背景的各類醫療和防疫機構,「違約風險較低」。實際上就是委婉地指出:做政府生意回款太慢啦。

從幾家上市公司的情況來看,主要面向中國國內政府檢測項目的迪安診斷、金域醫學、達安基因的應收帳款都在2022年上半年出現了接近翻番的增長,占總資產的比例也達到一半左右。應收帳款向來是財報讓最讓股東不安的項目,這幾家公司對此的解釋都是:因為「社會經濟整體減速,新冠防控主要依靠財政資金,部分地區費用檢測可能存在延期」。另外大量醫療機構經營出現問題,可能會帶來壞帳風險。總結一下就是「到處都沒錢,帳單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吧。

賣耗材、提供檢驗服務的大中型核酸測試企業其實已經是整條食物鏈的上遊了,他們畢竟規模大談判能力強。各地方的核酸採樣工作,尤其是很多地區現在推行的所謂常態化檢測,基本都是由一些私人公司承包的。這些企業承擔了建檢測點、僱傭「大白」、採樣送檢等最終緩解,通常按送檢數量計件收入。任何有中國社會基本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拿到這類項目首先都要付出相當的成本去「運作」,前期各種費用還要自己墊付。實際上各類社交媒體上,「承包核酸檢測破產」的故事已經被廣為傳播。而且吧,考慮到現在老百姓的生活處境,做這個生意被官府坑了,恐怕也很難得到多少同情。

到底在花誰的錢

中國現在頻次驚人的核酸檢測一直都號稱免費,甚至還有弱智粉紅以此炫耀——當然大部分有點生活常識的人都不會鬧這種笑話。在2022年之前,核酸檢測以及其他新冠防治的費用都來自於各地的醫保基金,這聽上去本來也合理。但隨著魔怔防疫在時間和空間兩方面的失控,進入2022年以來,各地相繼傳出醫保基金不夠用的消息。首先是西安等地出現收費做核酸的苗頭,雖然單次價格不高,但這種明明是被強加的項目居然要自己出錢,還是引發了廣泛的不滿。到目前為止,多個地方試圖直接收費做核酸的嘗試都被叫停,當然這並不能阻止窮瘋了的地方政府用各種別的辦法攤派轉嫁這些費用。

醫保基金不夠用現在實際上已經不是一個傳聞。甚至連財政相對充裕的發達地區都出現了減少報銷項目、降低藥物耗材標準等現象。前不久甚至有微博大v稱自己在北大醫院退押金出現問題,懷疑「醫院財務出問題了」。不僅私立醫院大量倒閉,就連被認為是「公家機構」的公立醫院,最近某些三線以下城市也傳出了資不抵債、倒閉關門的新聞。畢竟中國特色魔怔防疫模式里,一個地方只要發現新冠病例,最先停止運作的機構肯定是醫院——可謂未雨綢繆,提前阻止傳說中「外國躺平」導致「醫院爆滿大批人無法就醫」的局面發生。這一來二去的,且不說有多少生命白白逝去,就醫院自己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啊。

在作為人民救命錢的醫保資金被掏空之外,財政危機也幾乎出現在全國所有地方。頻繁的封控帶來作為地方經濟支柱的服務業和加工製造業的全面萎靡,地方稅收出現明顯下跌。更要命的是天降偉人激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在疫情衝擊下一直持續到2021年下半年,中國的房地產行業遭到滅頂之災,這對於高度依賴賣地收入的各級地方政府更是釜底抽薪的打擊。體制內師醫公降薪砍績效不說,不少地方甚至出現公共汽車等公共服務停擺。在這種窘迫的情形下,「動態清零」卻是直接來自天降偉人的,不得不完成的硬性指標,那就只好在這上頭能省點是一點了。這也讓核酸檢測的費用成為地方政府、醫療機構、檢測機構之間的一筆扯不清楚的三角債。

當你習慣了張張嘴

如今各種短視頻平台上,諸如「小朋友出生才幾個月就習慣見人張嘴」的短片層出不窮,讓人心中難免生出悲戚之感。新冠疫情已經爆發三年了,這種傳播速度驚人但變異速度同樣迅猛的病毒已經迅速適應了與人類共存,加入流感之類定期來騷擾人類的季節性溫和傳染病的行列。而中國在疫情早期「迅速有效控制」取得的「成功」,卻被宣傳賦予了離譜的政治色彩,以至於中國現在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個仍在被新冠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地方。在中秋佳節到來之際,中國依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處於某種程度的封控狀態,無法見到可能就在同一座城市的親人。上海封城出現的大規模人道災難,現在又在成都、新疆伊犁等地區再次上演。網絡上有一首「中秋核酸詩」頗能代表中國人當前的心境:「我要去伊犁采一朵大大的棉花,還要去成都采一根長長的竹子,做一個世界最大的棉簽,在午夜給月亮做個核酸。」就像這首詩中描繪的荒誕畫面一樣,現在的魔怔防疫,已經完全變成了天降偉人對中國人的大規模SM服從性測試,幾乎所有人都能感知到它的荒謬,但卻不得不認真執行。這大概會成為開啟新的瘋狂年代的一個標誌吧。

本期節目就到這裡,子朝下周與您繼續相約《中國最錢線》,再見。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13/1802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