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萊曼噩耗當頭棒喝,普京的考驗來了

作者:

就在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來自烏克蘭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扎波羅熱的親俄領導人會見,正式宣布侵吞這四州,並在紅場講話中帶頭高喊「烏拉」的時刻,他的遠徵兵團正陷入烏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面臨死亡的威脅。

在過去近一個月里,雙方軍隊圍繞烏東戰略重鎮萊曼進行了激烈的攻防戰,至30日,烏方完成了對它的合圍。

儘管守衛該城的俄軍早已不支,但由於最高統帥下達了死命令,因此直到最後時刻,它們才被許可撤離。

俄羅斯國防部用一句話描述了這次撤離:

「由於受到被包圍的威脅,俄軍和頓巴斯武裝已從萊曼撤到更有利的防線。」

這次俄方總算謙虛了一把,沒有再次使用諸如「善意」撤離的辭令。但仍然羞羞答答掩蓋了一些東西。

首先,不是被包圍的「威脅」,當克里姆林宮下令(烏軍解放戰爭以來,俄軍的實際指揮權已由最高統帥親自掌握)士兵撤退的時候,全城已經被團團圍住,烏方只留下了一條缺口。

其次,所謂「撤離到更有利的防線」,其語言藝術之高超,堪追總統普京。

真實情形是,烏軍故意為守城俄軍設計了一條「死亡逃城路線」,倉皇逃竄的俄軍在撤離過程中,多被預先埋伏的烏軍殲滅,加上事先向烏方提交投降申請的,真正衝出重圍的只有少數零散部隊。

決定性的戰鬥在10月1日凌晨打響,那時候,普京、他的重臣們以及烏克蘭親俄領導人可能喝得醉醺醺的正進入夢鄉。

萊曼戰役在整個俄烏戰爭中的意義十分特殊而重大。

第一,烏軍攻克萊曼的時間節點十分關鍵和重要。

一天前,克里姆林宮剛剛宣布吞併了烏克蘭頓涅茨克州、盧甘斯克州、赫爾松州、扎波羅熱州,倉促完成了其預定的劇本「演出」。

烏東樞紐城鎮萊曼如此快速並悽慘地失守,猶如一記當頭棒喝,將對克里姆林宮、莫斯科權力中心以及俄軍領導層形成很大的震撼效應。假如能夠突破封鎖,在俄羅斯人民和軍隊中流傳開來,更將進一步打擊俄方趨於渙散的民心、軍心,加劇其潰敗的勢頭。

第二,烏軍攻克的萊曼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價值十分關鍵和重要。

比起哈爾科夫州伊久姆,萊曼居於烏東的北頓涅茨克地區,是正向突破俄軍在烏東防線,攻陷並收復俄方長期經營、親俄武裝長期盤踞的頓巴斯地區,並在整個戰爭中建立對俄壓倒性優勢的關鍵環節;作為交通和運輸樞紐,收復萊曼將有利於鞏固烏軍在哈爾科夫州的勝利,切斷俄軍向南補給赫爾松駐軍的重要通道,特別是打開頓巴斯地區的一個重要缺口,同時也是對俄形成新的抵禦的重要防線——阻止俄方執行最高統帥部指示繼續侵占頓涅茨克州剩餘40%地區,可以說戰略價值十分重大。

第三,烏軍攻克俄方剛剛宣稱為其領土的頓涅茨克州的戰略要地萊曼,將直接挑戰普京為捍衛其所謂的「領土」而不惜「使用一切可用手段」的宣示,考驗其是否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動用非常規軍事手段對付烏軍。

從時間節點上來說,烏軍某種程度上有意識地選擇在俄羅斯公開完成吞併包括頓涅茨克州在內的烏克蘭領土之後對萊曼城發起總攻,在世界面前戲弄一直扮演「強人」角色的普京。

一句話,是英雄還是狗熊,拉出來溜溜。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華盛頓時間周五與加拿大外長梅拉尼·喬莉舉行會見後說,到目前為止,美國尚未看到他們(指俄羅斯)採取這樣的(指考慮使用核武器)行動。

差不多同時,普京在宣布吞併烏克蘭四州之際反常地表示,他沒有對烏克蘭發出新的核警告。

這一表述與其本人及其親密助手、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此前的話,存在明顯的矛盾。

這是否意味著克里姆林宮主人對自己的「豪言」後悔了?從俄方歷來在對外表態中常常互相矛盾的情況看,不能說明什麼實質的改變,勿寧說,普京可能認為,在其作出新的表示的時刻,他需要更強的策略性。

換言之,「使用一切可用之手段」始終都放在他的選擇盤裡。但他可能要考慮何時、如何使用,及如何宣之於口。

烏克蘭解放頓巴斯地區及整個被俄軍占領的領土,萊曼戰役是一個重要節點,也構成了對暗示(而梅德韋傑夫則是明示)動用核武器的普京的一個直接「挑戰」。敢不敢使用核武器,成為俄烏戰爭發展下一步重點觀測點。

萊曼戰役再次證明俄軍無法通過常規戰爭打贏烏克蘭,而隨著俄方公開侵吞烏東、烏南四州並發出核戰信號,全球援烏抗俄聯盟對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動繼續加強,莫斯科的脖子越勒越緊。借著俄國威脅升級,各方對烏克蘭的援助和支持也在持續增強,並提供更具進攻性的先進武器,它們都將進一步削弱俄軍的戰爭能力和打持久戰的能力,削弱其通過常規戰爭打贏的能力。

美國公布了一筆高達123.5億美元的新援助,新租借法案也在10月1日正式生效,大大地簡化了美國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及其他必要資源的程序。

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在烏軍攻克萊曼的當天到訪烏克蘭,在南部城市敖德薩向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承諾,將在未來幾天向烏克蘭提供非常現代化的IRIS-T防空系統,以幫助抵禦俄方的無人機攻擊。

IRIS-T防空系統具有全向攻擊能力,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系統之一,每套造價高達1.5億歐元,甚至尚未列裝德國武裝部隊。

德國的姿態轉變是克里姆林宮發出核戰威脅後全球援烏抗俄聯盟不僅沒有被嚇倒、反而更堅定、更團結的象徵性姿態,朔爾茨政府一直在為何種程度地支援基輔搖擺不定,但他的國防部長深入到烏克蘭一線,並對盟國加強協調,鼓勵那些因害怕俄國的核攻擊而立場鬆動者。

針對克里姆林宮的威脅,美國總統拜登也直接向普京隔空發出警告:「美國已做好充分準備,要和北約盟友一起,保衛北約的每一寸領土。普京先生,不要誤判我的意思,是每一寸領土。」

拜登認為,普京的新決定只是為了虛張聲勢,反而凸顯出其「正在掙扎」。

隨著烏方沒有被其威脅嚇住,繼續推進解放戰爭,以及西方在第一時間給予堅定的回應,普京急於吞併烏克蘭領土並進行核威脅的動作,正在變成「自殺政策」,將自己逼到更大的絕境中,而且越掙扎陷得越深,迴旋餘地越小。他面臨極為艱難的抉擇:

是按照其發誓的那樣,不惜動用核武器阻止烏克蘭對其四州及克里米亞半島所進行的解放戰爭,不惜以核武器為威懾手段擴大戰爭到北約國家,還是默默地咽下自己的承諾,絕望地看著自己奪取的烏克蘭地盤一點點地失去,直到全部,然後被迫在澤連斯基扔過來的一紙協定上籤上自己的名字?

前者俄方絕無贏的希望,其最大的「成功」可能是「玉石俱焚」,而這也可能做不到,因為按照華盛頓的意思,它已聯合盟友做好了所有的萬全的準備。

對於後者,正是由於對常規戰爭打贏烏克蘭的絕望,普京才急於完成吞併烏四州的法律程序,將其變成自己的領土,以便使用核武器來「捍衛」。常規戰爭打下去,只有輸的前途。

看上去,區別只在於,是在核大戰中匆匆忙忙地輸,甚至導致大面積的犧牲,還是在常規戰爭中慢慢地走向失敗。

值得注意的動向是,受到俄軍控制的扎波羅熱核電站正在出現的事態可能隱含著莫斯科的一些計劃。

扎波羅熱核電站的負責人穆拉紹夫周五下午4時許從其辦公室出發前往安赫德鎮的途中被俄羅斯巡邏隊拘留,去向不明。

這一事態傳達出一個潛在的信號:莫斯科暫時不會發射戰略或戰術核武器,以觸碰華盛頓設定的「紅線」,導致毀滅性的後果,但可能在「灰色地帶」採取行動,包括在扎波羅熱核電站製造點「事故」,以此同樣達到威嚇和威懾的效果,並避免立即招致美國和北約的核反擊。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04/181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