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四種頂級思維方式,讀懂受用一生

知乎上有個提問:是什麼造成了人與人的差距?

一個高贊的回覆是:「思維方式的不同。」

人生的結局各有不同,其中最關鍵的就在於,每個人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樣的。

人到中年,只有學會這四種頂級的思維方式,你才能找到人生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換軌思維:

不是每一堵南牆,都值得去撞

人生,本就有許多可能。沒有哪一條規定,要求一定要選擇一條路走到黑的。

路不通時,及時換軌,才是對自己人生最好的負責。

網友@上元趕路,分享過這麼一個故事。

他的表姐,已經30多歲,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但在親戚的眼裡,她就是個大齡剩女。每次家庭聚會,她都免不了親戚們的一頓盤問。

後來,表姐的父母托人給她介紹了一個男生,雙方品味相似,彼此頗有好感。

他們感情迅速升溫,沒過多久,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了。

有一天,表姐在偶然間,看到了這個男生的手機簡訊。她得知,原來他竟然有賭博的愛好。

而且他每個月的工資,幾乎都花在這些東西上,家裡人還幫他瞞著。

表姐一開始口苦婆心地勸說男朋友不要接觸這些東西,容易上癮。男生雖然不反駁,但是也不把她的話放在心上。

有一天,男生突然找到表姐借錢用於開銷生活,表姐詫異地問道:「你不是剛發的工資嗎?輸完了?」

誰知,男生卻不耐煩地催促她,甚至他還抱怨表姐,還沒進門就多管閒事。

表姐聽後,二話不說轉身就走了,回家後當天晚上就和男生提出了分手。

第二天,雙方父母、親戚輪番上陣,勸說表姐再考慮考慮,男生會改正,倆人走到現在不容易,別輕易放棄,但表姐仍然堅定地選擇分手。

後來,表姐遇到了更好的對象,而這個小伙子卻因為賭博而欠下了一身的債務,聽說連工作也丟了,到處躲著債。

《最好的我們》中有一段話說:「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有結果,但總有一些東西不應該一直堅持下去,因為是偏執的。」

人生會遇到很多不如意,不是每一個南牆,都值得我們去撞。

明智的放棄,勝過於盲目的執著。

及時止損,抽身遠離泥潭,才能重獲新生。

填坑思維:

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一個人最大的成功,體現在他解決問題的能力上。

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上,填坑思維,就是核心競爭力。

職場作家朱璣,曾講過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

那時,她剛剛就職了一家公司。第三天,CEO助理突然通知她參加會議。

一進會議室,她還沒來及弄清楚會議內容,就被CEO劈頭蓋臉地訓斥:

「你是負責公司網站的吧,公司網站怎麼這麼差,馬上改版,30天內我要看到新版上線。」

當時,朱璣半天沒回過神來。她一個剛上班3天的新員工,哪裡會懂什麼網站營運。

散會後,她很快就明白過來了。原來,這是老前輩給她這個新人挖好的一個坑,換做別人很可能就甩袖不幹了。

但是朱璣沒有推辭,只是點點頭應承。

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她忙得雞飛狗跳,做欄目規劃,找技術人員,協調美工做UI設計。

終於,她趕在承諾的日期前,將新版上線。

CEO很滿意,也知道了她原來不是負責網站的人,這讓CEO對她更加另眼相看。

於是,CEO給常務總經理提議,將她提拔為產品部經理,還提名為集團年度的優秀員工。

一個小小的職場新人,因強化自己的填坑能力,一下子就變成了公司的紅人,而這時她不過才入職一個多月而已。

朱璣說:「每次填坑的遭遇,其實是自我疊代的良機,可以鍛鍊過人的意志力和強大的心性,從而進化成『自燃型』的人,為成就日後的事業奠定牢固的基礎。」

職場本就是一個坑接著一個坑,填上去才能過得去。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體現在是否具備填坑力。

面對難題,優秀的人,往往會善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平庸的人,則總會為自己的無能為力尋找藉口,逃避責任。

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於他的填坑能力有多大。

木桶思維:

別讓你的短板,毀了你的優勢

真正的聰明人,既能清楚自己的長處,也能看到自己的短處。

與其跟自己的劣勢死磕,不如想方設法來激發自身優勢,尋找屬於自己的高光。

德國有位著名的科學家,名叫奧托·瓦拉郝。

讀書時,他遵從父母的意願,選擇了文學之路。但小小年紀的奧托·瓦拉郝,壓根對文學沒興趣。

一個學期下來,老師不得不告訴他父母:「瓦拉郝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

沒辦法,父母又讓他改學油畫。可是,油畫老師又否定他,說他不是油畫界的可造之材。

無論是構圖還是上色,他總是笨手笨腳,畫出來的東西,根本就沒人看。

學校甚至寫下這樣的評語:「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一直在錯誤的方向上發力的他,經受了太多的挫折,也讓他的自信心大受打擊。

直到好心的化學老師點醒他:「你做事一絲不苟,動手能力又強,為什麼不試試專注化學呢?」

這一次,瓦拉郝的才能,像熊熊焰火一樣燃燒起來。

很快,這個原本在文學和油畫領域「笨手笨腳」的門外漢,成長為了化學領域的「佼佼者」。

1910年,他更是憑藉「成功人工合成香料」,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古語有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人的智力發展是不均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

而一個人的劣勢,終究會成為人生之路的絆腳石,抑制自身的發展。

智者,往往懂得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展現出真正的才華。

唯有如此,才能將人生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暢。

空杯思維:

適當清零,才能重置人生

網上曾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年輕人創業失敗了,把原因都歸結於時代和大環境。

後來,他從父母那兒聽說,寺廟裡有位得道老禪師,決定前去拜訪。

一開始,老禪師的徒弟接待了他,可他卻居高臨下地說道:「一個小和尚,哪有資格接待我?」

沒過多久,老禪師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

在給他沏茶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可禪師還在不停地倒。

他不解地問:「大師,為什麼杯子已經滿了,還要往裡倒?」

大師答道:「是啊,已經裝滿了水的杯子,怎麼可能繼續裝水呢?」

這個人聽了,茅塞頓開。

老禪師這是在告誡他,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空杯心態」。

唯有時時清空自己,不執著於過去,才能擁有再造未來的能力。

馬伊琍曾在節目裡,透露了一個當年和陳道明拍戲的小細節。

前來客串的陳道明老師,他的台詞很少。但他演完以後,並沒有著急離開,而是靜靜地站在旁邊,看其他年輕演員的表演,極為認真。

馬伊琍忍不住好奇,就問:「陳老師,我見到您常常在旁邊看我們演戲,是否有什麼指教呢?」

陳道明老師笑稱:「我雖然是一個前輩,但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以一種不扭捏的狀態融入年輕人。」

作為一個國家一級男演員,他依然抱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心態,謙虛學習。

正是這種空杯心態,讓他的演技越來越精湛。

法國作家左拉說:「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

一個人,如果一味沉浸在過去的光環里洋洋得意,那麼註定無法實現二次飛躍。

那些出類拔萃人,往往敢於把自己清零,「輕裝上陣」挑戰新的開始,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個人的價值和社會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不可替代性來自哪裡?來自獨立的人格和獨特的思維方式。

人生,就是一場打破思維認知的修行。

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思維是王牌。

正確的思維方式,遠比努力更重要。

換軌思維,及時止損,而後涅槃;

填坑思維,提升能力,拉開差距;

木桶思維,發現優勢,凸顯特長;

空杯思維,人生歸零,重獲新生。

往後餘生,願我們都擁有頂級的思維方式,與這個世界更融洽地相處。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07/181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