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學者:中共20大報告 對國際形勢將有這樣的判斷

台灣學者研判,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對國際情勢的評估,仍是「東升西降」,但還不足以撼動美國地位;在內政課題上,防疫與經濟發展很可能成為報告兩大主軸。

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將在10月16日登場。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邱坤玄星期五(10月7日)在台北出席「中共二十大與區域安全」研討會,對二十大報告的涉外內容,以及未來中美關係走向提出研判。

曾在馬英九政府擔任國安會諮詢委員,並參與2015年兩岸領導人會談的邱坤玄認為,二十大報告一定會對當前國際形勢做出評估,包括當前主題是什麼?矛盾在哪裡?面對主題與矛盾要採取什麼策略?這些都是北京未來發展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據。

邱坤玄指出,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已隱含了「東升」的概念,例如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新興市場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整體實力增強等內容。

而十九大報告中則提到,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等。邱坤玄認為,北京此時已明顯指出國際秩序需要改革,以及「東升西降」的現實。

邱坤玄分析,北京當前對國際情勢的判斷以「東升西降」為主,但西方的力量仍大於東方;2019香港反修例運動、冠病疫情暴發,尤其是俄烏戰爭,也為中國外交環境增添更大的變數。

他說,儘管單極時代尚未終結,但世界局勢逐漸形成朝向「兩極」的過渡時期,中美更加關注對方的能力與意圖,經濟相互依賴的疑慮與脆弱性,在激烈的競爭下更加凸顯。

邱坤玄也提到,兩強的內政困境加深結構對立,中國已無法維持過去的經濟高成長,同時面臨所得分配不均造成的不穩定,為了維穩,必須依賴「民族偉大復興」願景;美國也同樣面臨種族對立、治理失能、社會福利、基礎建設不足等因境,因此須以「民主對政策」凝聚內外共識。

但他認為,中國並不是想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權,至少在2035年以前,不是可實現的目標,「但中國肯定是在追求有能力阻止美國將意志和模式強加於中國之上」。

同樣與會的台灣師範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邵軒磊,則通過文字探勘方式,分析《人民日報》在2022年上半年共1萬2345則新聞,試圖預判二十大可能出現的人事布局與重點政策。

邵軒磊也注意到,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當中,丁薛祥、楊曉渡、李強、張又俠等人,在《人民日報》上半年的新聞中都占有重要版面。因此他研判,這些人可能在未來有晉升空間。

若依照《人民日報》新聞主題推測二十大報告,邵軒磊研判,防疫與經濟發展將是兩項主軸,防疫可能稍稍重要於經濟。

台灣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蔡文軒則指出,二十大後,中共如何建立接班人繼承機制,以及領導體制的制度化,才是考驗「後習(近平)時期」中國大陸是否穩定、亞太區域安全與否的關鍵。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聯合早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09/181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