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中國太陽光電產業主導全球市場,歐盟鼓勵產業回流

歐洲光伏回流

立陶宛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SoliTek的執行長尤里烏斯·薩卡勞斯卡斯(Julius Sakalauskas)在光伏行業雜誌PV Magazine撰文,表達了歐洲嚴重依賴中國光伏產品的憂慮。文章指出,從中國進口產品,有可能受到新一波病毒和物流混亂的影響,還有政治爭端,正如立陶宛所經歷過的一樣。

文章指出,歐盟太陽能戰略具體如何實施應該仔細思考,歐盟委員會如何向成員國分配發展光伏的資金尚不明確,只有長期對生產給予有競爭力的財政支持,歐洲的光伏產品才會恢復,只有建立大規模的產能經濟上才可行。歐盟已經樹立了在歐洲重建太陽光電產業的戰略目標,不計代價,因為這具有經濟戰略的重要性。歐洲企業不可能在價格上和亞洲企業競爭,生產廠家需要思考可持續、創新的長期解決方案。

亞歷山大·布朗認為,中國短期內主導市場不可避免,歐洲會繼續大量進口廉價的中國光伏產品,同時加快推廣再生能源的進程。從中長期來看,歐洲有減少依賴中國的措施,包括歐洲自建產能,還有歐盟的歐洲太陽能倡議。然而歐洲完全脫離中國供應商是不太可能的,至少可以建立一定程度的彈性,然後建立替代供應鏈。

歐盟委員會本周正式批准成立太陽光電產業聯盟,該組織包括整個有關太陽光電產業的多方利益相關者,旨在擴大創新太陽能光伏產品和組件製造技術,加速歐盟太陽能部署並提高歐盟能源系統的彈性。

太陽光電產業諮詢機構InfoLink分析師方思淳

方思淳表示,市場持續有生產廠家收集與了解非中國製造的海外供應能力。「歐洲人力、電費等生產成本高昂,且電池片設備投資成本高,如何降本將仍是一大考驗。歐洲政策目標將在2025年前在歐洲本土形成20吉瓦矽片、電池、組件產能聚落,然而目前有確定的擴產計劃僅有少數廠家已有開始部署,實際設備訂單仍尚未看見落地,歐洲本土製造若要有所起色,仍需看歐盟今後是否有相關的支持政策。」

相比歐洲光伏產品,中國產品在價格上具有絕對競爭優勢。亞歷山大·布朗認為,自動化和大規模生產可以加強歐洲產品的競爭力。「我認為自動化將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歐洲或其他國家的生產設施高度自動化並達到足夠的規模,這將減輕中國在低勞動力成本和規模經濟方面的優勢。中國生產的太陽能模塊也大量依賴化石燃料能源。如果其他國家的新生產設施能夠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太陽能電池板,這將大大減少它們的碳足跡,這將是競爭優勢。這將在未來歐盟引入的機制中得到回報,例如碳邊界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該機制將懲罰進口產品的高碳排放。」

凱倫·皮特爾表示,歐洲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人力成本大幅下降,有助於增強歐洲太陽光電產業的競爭力,太陽光電產業回流歐洲需要大量投資,企業需要投入足夠的資本,歐盟的支持和其他國家的投資也是必要的。凱倫·皮特爾以德國為例介紹說,過去很多德國企業積累了足夠的技術知識和經驗,很多企業由於高昂的成本而關閉,但技術知識依然存在。

凱倫·皮特爾說,過去十年間人力成本下降了90%:「我們現在處於這樣一個時期,太陽能電池板必須從中國運輸到歐洲。過去人力成本占主導地位,運輸還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在人力成本下降的背景下,運費比以前更重要,這是有無競爭力的關鍵。」

亞歷山大·布朗表示,歐洲和美國在研發方面擁有強大優勢,歐洲、美國和日本與中國合作可以研發效率更佳、生態友好的新產品,當然歐洲政府如果希望在技術層面上競爭,也可以保護歐洲企業或者提供支持。

太陽光電產業諮詢機構InfoLink的一份報告指出,歐洲存在吸引廠家在歐洲擴產的誘因,主要包括歐洲市場容量龐大、歐盟政策轉向支持本土發展、市場價格接受度高,歐洲製造如果能做出與中國產品的差異化,仍然有機會成為光伏製造巨擘。

方思淳表示,目前歐洲尚未有具體的法案激勵政策,但的確政策的補貼會使得廠家有動力去執行相關的擴產規劃,新技術的切入也可以是廠家彎道超車的一個機會。然而海外原材料供應較不完善、高昂電價、通貨膨脹以及匯率仍將會是未來的隱憂。

中國光伏行業的發展

本世紀初期,中國太陽光電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中國光伏產品占全球市場份額極少,20年間世界太陽光電產業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太陽光電產業首先經歷了野蠻生長的階段,到2008年中國光伏產能就已經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一,產能比重占全球近一半。隨著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蔓延,中國光伏企業也受到了衝擊。中國國務院在2009年就將太陽光電產業列入產能過剩行業。2011年以來,美國、歐盟、日本、印度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對中國太陽光電產業展開了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國太陽光電產業陷入迷茫期,國內光伏企業惡性競爭不斷,一批中國光伏企業長期虧損走向破產。

中國政府多年對太陽光電產業加以扶持和補貼,在太陽光電產業發展初期,各地方政府出於政績考慮,在招商引資時對光伏項目開出了具有誘惑力的優惠政策和貸款條件,光伏企業主要集中於長三角地區,如江蘇和浙江。此外,太陽能電池板生產造成的污染問題引發了居民的大規模抗議。

中國國務院在2013年出台了光伏發電補貼政策,中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由2013年的1900萬千瓦激增到2021年約3.1億千瓦。中國政府自2021年起開始逐步取消對光伏和風電的補貼。

由於中國政府出台的鼓勵政策以及太陽光電產業的技術創新,十年間全球光伏製造業的平均成本下降了80%,這使光伏製造業產能呈指數級增長,中國光伏組件生產成本具有絕對價格優勢,比歐洲低35%,比美國低20%,甚至比印度低10%。

美國、歐盟和中國均已就控制氣候變暖,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直至達到碳中和設定了目標。拜登當局有意擴大對太陽能的利用,以起實現減少碳排放的目標。美國政府設定的目標是,到2035年,美國全部電力均由太陽能、風能及核能提供,實現零排放。歐盟在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化石燃料,歐盟將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市場份額,太陽能和風能是主要目標。歐盟委員會提出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將減少50%,2050年實現碳中和。中國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2060年以前實現碳中和。

人權議題

新疆是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多晶矽主要產地,產量占全球一半,中國大型光伏企業在新疆設立了生產基地。新疆所製造的產品同時受到美國和歐洲等國強迫勞動的指控,媒體報導和研究人員指出,中國政府近年來在新疆大量建設再教育營,關押包括維吾爾族在內的少數民族,許多關押人員甚至強制轉移到中國其他省份的工廠工作。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辦事處最近有關新疆的報告指出,中國政府以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為由嚴重侵犯新疆維吾爾族和穆斯林的人權。

美國已經停止從多家新疆企業進口太陽能電池板。與此同時,歐盟有意立法禁止使用強迫勞動製造的產品,目前立法尚處於提案階段,且沒有提到新疆,分析認為該法案一旦通過,可能打擊新疆出口。該法案仍然處於提案階段,未來法案正式生效預計需至少兩年時間,歐洲太陽光電產業尚有時間調整供應鏈。

方思淳認為,海外市場的非強迫勞動產品需求已經迫使光伏供應鏈之中的矽料逐漸外移到非新疆地區,如四川、內蒙古等地。「歐盟的提案也將促使供應鏈、甚至是供應商、貿易商等企業,提前建立盡職調查需要的內容,這將使得光伏供應鏈更加透明。」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14/181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