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杜耀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是人類的奇蹟?

作者:
簡單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有持續的經濟發展和長期穩定的和平局面,但這兩項條件,都不在視線之中。「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下,經濟停頓,預期今年經濟增長只有3%,而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被二十大報告譽為「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日後會否永續下去,仍屬未知之數,加上其他不利因素,如人口進入下降期丶生產效率提升放緩等,有智囊組織預測,中國未來數年每年有3%增長已屬不錯。

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的訊息簡單不過:只要習近平的外交和內政路線繼續下去,世上再沒有人可以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了。

全球最大政黨在大陸獨享人民所欠缺的言論自由,說什麼也可以,但是否言之成理又是另一回事。究竟習近平的內政外交能否成功丶成功後中華民族又能否復興丶如此復興對人類是禍是福等等,看來是疑問多於答案。

這裡先談第一個問題。簡單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有持續的經濟發展和長期穩定的和平局面,但這兩項條件,都不在視線之中。「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下,經濟停頓,預期今年經濟增長只有3%,而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被二十大報告譽為「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日後會否永續下去,仍屬未知之數,加上其他不利因素,如人口進入下降期丶生產效率提升放緩等,有智囊組織預測,中國未來數年每年有3%增長已屬不錯。

但3%顯然偏離強國大計。兩年前,習近平提出多項計劃,可望在十五年後將中國經濟總量翻一倍,換言之,每年需要經濟增長5%,累積下來,中國到時便成為中等入息國家。不到此數的話,國民生活水平以至國家實力的提升都放緩,北京主宰全球大局的鴻圖大計,繼續延期好了。

值得注意是,北京堅持執行不利經濟的防疫政策,擺明以國家安全和社會維穩優先,經濟其次。同樣想法亦見於產業體系,側重國有資本、國有企業,確保中共可以控制經濟及企業行為,而不惜犧牲生產效率。《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指出,過往十年國有企業加強壟斷不同的行業,導致年均生產效率由之前五年的3.5%降至0.6%。該報以中國石油公司為例,指該公司共有四十萬員工,是美國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Corp.)的六倍有多,但後者盈利竟是前者的三倍(以盈利/資產比率計)。

儘管私營機構生產效率高於國營企業是近乎經濟定律,但從黨國的觀點看,不在乎效率,而在乎能否支配企業的行為及收益,在黨國指揮下,企業更是國家力量的一部分。隨住經濟發展由國家政策帶動,國企的實力不減反增,資產總值比2000年左右還要高,國企和民企的規模對比進一步拉開,但從生產效率以至經濟發展看,卻是削弱增長的措施。

另一個不利因素是日漸惡化的國際關係,同樣不能視而不見。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得益者,加入世貿二十一年,國力日盛,當然明白國際友善合作關係的好處,甚至二十大報告亦支持「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並聲稱堅持對外開放。但現實是,北京近年與美、歐、英、澳、日等民主國家不斷交惡,甚至出現制裁的敵對局面,究竟問題何在又如何回復過往的友好關係,以維持經濟增長呢?

經濟學人》最新一期的專題文章正指出中國與西方的鴻溝,在於中國致力改變二次大戰後的世界秩序,令西方國家感到震驚。北京一面參與國際組織,再重新設定行事規則,以減輕獨裁國家所面對的國際壓力,一面以經濟利益招攬支持者,形成國際隊伍,跟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分庭抗禮,甚至不怕孤立,也站在用武力入侵烏克蘭的流氓國家那邊,自外於西方世界。

外交日趨孤立之下,二十大政治報告沒有示意修好,反而加深西方國家對北京的疑慮。報告措詞強硬,更暗批美國及其盟友「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也明言不排除以武力入侵台灣。借用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及台灣部主任Ryan Hass的說法,北京態度堅決,要強迫其他國家接受它的行為和目標,多於安撫大家對它國力強盛的憂慮。

在如此中外關係下,加上經濟政策偏重國企,同時扶植先進科技發展,降低倚賴西方進口的產品,外商過去十年在中國的投資機會和意欲一路下降,以國民生產總值計,投資額由30%降至21%。美中商會今年八月的調查更顯示,近四分一受訪美國公司已將供應鏈遷離中國。

眼下的中國,防疫政策妨礙經濟運作、發展政策違反經濟規律、國際關係不利科技及經濟合作,若持續不變而最後還能成功的話,相信是21世紀人類社會的一項奇蹟。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21/1819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