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曹晉華:既無「善意」也無「法治」的中共,更需要警惕

作者:

藉由中共第二十大,外界也能夠窺見未來數年中國的發展趨勢。

最近一周國際有幾大變局,其一是被稱為「新鐵娘子」的英國前首相特拉斯(Liz Truss)下台,成為英國歷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相較於主張減稅作為因應經濟危機的前任,接替首相一職的蘇納克(Rishi Sunak)則強調財政紀律重於一切,他是否能夠帶領深陷脫歐、通膨與醫療瀕臨崩潰的英國走出困局,值得進一步關注。

其二,則是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於上周閉幕。中國憲法明定:「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作為國家的領導政黨,中共黨代會往往對於中國政府的運作具有實質影響力。藉由中共第二十大,我們也能夠窺見未來數年中國的發展趨勢。

就領導集團而言,過往輿論認為團派、江派尚能夠對習近平有所制衡,但本次中央政治局常委已清楚地顯示,派系平衡已不復存在。隨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定於一尊,中國也將迎來習近平的長期掌權。除此之外,更出乎外界意料的,恐怕是前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於閉幕式被架離出場。記憶猶新,十年前胡錦濤卸任時時,曾表明不擔任黨、政、軍(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相關領導職務,被習近平譽為高風亮節,而如今的對比令人不甚唏噓。

四年前中國人大通過修憲,使習近平得以無限期連任,許多朋友形容這是「稱帝」,但筆者並不十分認同。在中國歷史中,體制再如何封建,但君主大抵上仍尊崇人倫禮樂。為了避免朝臣結黨、骨肉相殘,清朝時期,雍正帝尚且將儲君諭旨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但如今習近平卻是打著集體領導的名義,行個人獨裁之實。不僅使鄧小平建立的政治繼承體制正式宣告結束,也讓中國民主走向更加黯淡的前景。「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然而今日的共產黨既無「善意」也無「法治」,對於這樣的政權,我們必然要更加小心。

中共二十大,讓我們再一次看到法治的重要性,也認清中國共產黨的本質。過去,許多親中派或民主懷疑論者,可能會以「即便沒有選舉,但中國國家領導人任期固定,隔代指定的傳統也使政權更加穩定、提升政府效能」為共產黨辯護。他們也可能說道,即便如台灣,總統而民選產生,但這樣的民主也並沒有比較好。然而,從2018年人大取消任期限制,到2022年習近平屏棄集體領導與擴大斗爭,上述的論述恐怕再無立足之地。

追根溯源,政府有沒有固定任期,倒也不是民主或非民主的唯一判斷標準。如英國、日本等內閣制國家,政府的存續(survive)取決於國會多數的授權,而國會則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因此內閣並沒有固定任期,而是基於國會多數的同意與否而改組、換人或解散。換言之,在人民充分授權的前提下,當面對社會動亂或經濟危機,內閣制的政府能夠在監督制衡與治理效能之間取得平衡。

對比之下,中國曾經有過固定任期,但人民代表大會既沒有通過民主的選舉程序產生,對於國家實質領導者也無從置啄,而是由中共黨代會決定。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並非來自人民的同意,而是依附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旗號下。在這個旗號下,破壞法治、對外文攻武嚇、將國民送進再教育營都屬於合理與正當。從有固定任期到沒有固定任期,唯一不變的是依法而治(rule of law)未曾落實,以法制民(rule by law)大行其道。

在人類漫漫歷史長河中,民主出現的時間不過爾爾。直至今日,被稱為成熟民主的國家也並非多數。民主是一條未竟之路,但無論如何,唯有在民主體制之下,個體權利與尊嚴始有獲得保障之可能,而中國高舉集體而犧牲個體保障的國族主義式論述,更是所有民主國家應警惕避免的。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曹晉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27/182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