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大躍進奇聞拾屑

作者:

公社食堂要吃猴頭、燕窩、海味

「大躍進」中,中央一些領導幹部到基層宣傳、描繪共產主義人民公社的美好前景,以鼓勵人民的奮鬥熱情。當時國務院一位副總理在河南省遂平縣講得最為具體,不妨抄錄下來。他說公社的好處在哪裡?

「首先,有好的食物,而不僅僅是填飽肚子。每頓有肉、雞、魚、蛋,還有更精美的食物如猴頭、燕窩、海味等,都是按需供給。第二,衣服穿著方面,一切要求都可滿足。有各種花色和品種的服裝,而不是清一色的黑色和藍色。將來,普通服裝僅作為工作服使用,下班後,人們就換上皮服、呢絨和羊毛制服,當人民公社都養了狐狸,那時外套就都是狐皮的了。第三,房屋都達到現代城市的標準。現代化是什麼?人民公社。在屋子的北廂有供暖設備,南廂有冷氣設備。人們都住在高樓里,不用說,裡面有電燈、電話、自來水、無線電和電視。第四,除了跑步的選手外,旅客和行人都有交通工具,航班通向各個方向,每個省都有飛機場,每個地方都有飛機製造廠的日子也不遠了。第五,每個人都受高等教育,教育已經普及。」這幅人民公社的美景,真讓幾億農民樂得合不上嘴。只是誰也沒有去想一想,那稀有珍貴的猴頭菌菇從哪裡獲得?價格昂貴的燕窩(大飯店裡名為「一品官燕」)從哪裡進口?得養多少億隻狐狸才能讓農民都穿上狐皮大衣?時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的康生擬寫了一副對聯:「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樑。」先把人民公社這座橋樑架起來,過了橋就是天堂了。河北省徐水縣是大辦公社食堂的一面旗幟,領先發出了「吃飯不要錢」的口號。全縣有64000多戶,320000人口,248個農業社。在「大躍進」中全縣建立了1777個公共食堂,有285000人到食堂吃飯,實現了全縣食堂化。為了適應不同工作、任務的需要,還建立了野外戰鬥隨軍食堂1410個,幼兒食堂119個,老年食堂248個。家家戶戶都把家中儲蓄的糧食無償地獻給食堂,如吳莊社一連的社員獻糧1296斤,劉花子一戶就交出糧食500多斤。當時被認為是削弱家庭私有觀念,共產主義因素萌芽的新事物。在辦食堂方面較為消極的南張豐鄉,受到縣委批判後,第二天一天之內就建起92個食堂,實現全鄉食堂化。後來,人民公社這座橋在九百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上聳立起來了,公共食堂遍地開花。但是好景不長,人民過橋以後看到的卻是與夢幻中的天堂完全相反的一幅圖景。莫說吃猴頭、燕窩、海味,連稀粥也喝不上了。

評教授以產糧多少為標準

「大躍進」是全方位的,教育自然也不例外。1958年3月成都會議,柯慶施提出15年全民都成為大學生。同年9月,劉少奇在河南說:要採取新的辦法辦工廠、辦教育。新工廠也可以辦學校,招一批中學生,就在這裡上課,一個工廠就是一個高中,一天讀幾小時書,做幾鐘點工,工廠即學校,學校即工廠。將來出來,既是大學畢業,也是技術工人,這也是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一個條件。

河南方城縣城關鎮,共有人口1萬1千多人,在幾個月之內就建起了綜合紅專大學、衛生、戲劇音樂、舞蹈及師範等9所專科學校。各地工農大學、紅專大學,如雨後春筍,茁壯出生。

1958年7月至10月,「大躍進」期間,康生以中共中央文教小組副組長的身份,到北京與河南省的一些學校視察「教育革命」的進展情況。在北京師範大學,他說:師大有兩大任務,大辦學校,大辦工廠。每一個班都可以辦一個工廠。大辦學校,可以從小學、中學到大學,1958年至少要辦100座這種亦工亦學的學校。至於有沒有條件辦,他不管。既然農業生產可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辦學校不也可以「人有多大膽,多少都能辦」嗎。在河南他又說:學校是社會勞動大軍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可以每天上課2小時,勞動3小時;也可以上課2小時,勞動6小時。在大煉鋼鐵的熱潮中,農民可以撇下農活不干,都去大煉鋼鐵,學生也可以只參加勞動,不讀書。看起來,「文革」中的「讀書無用論」、「白卷先生」、「憑雙手的老繭上大學」的構想,在10年前的「大躍進」中,就已經在這位搖羽毛扇的人物心中形成了。

關於評教授,康生在「大躍進」中又有高論。他視察北京農業大學時,明確指示:學校最少要掛五塊牌子:一、學校,二、工廠,三、農場,四、研究所,五、農林局。如能掛十幾塊牌子則更好。教授要按所種作物的產量評級,畝產1000斤的只能當五級教授,2000斤的四級,3000斤的三級,4000斤的二級,5000斤的一級。按照大理論家康生的這個標準,學識淵博、白髮蒼蒼的老教授只能下崗待業;年輕力壯的農民不但能聘為一級教授,當院士也是有可能的。這可不是什麼笑話,是「大躍進」中「教育革命」的事實。

糧食太多就吃五頓飯

1958年8月4日,毛澤東到河北省徐水縣第八瀑河農業社視察。村里牆上畫著鮮艷的壁畫:年輕人攀著刺破藍天的玉米秸爬上天空;老漢乘著比船大的花生殼,飄洋過海,週遊世界;嫦娥從月宮下凡,到農田採摘斗大的棉桃……縣委書記匯報,今年全縣平均畝產麥子達到2000斤,總產量達到12億斤。此外,還要放大衛星,山藥畝產120萬斤,一棵白菜520斤,小麥畝產12萬斤,皮棉畝產5000斤。

毛高興地問:「要收那麼多糧食呀!你們全縣31萬人口,怎麼能吃得完那麼多糧食呢?你們的糧食多了怎麼辦呢?」「糧食多了換機器。」又問:「換機器也用不完,又不是光你們糧食多,你換機器,人家不要你的怎麼辦?」「那我們用山藥造酒精。」「那每個縣都造酒精,哪裡用得了那麼多的酒精啊!」「我們只是在考慮怎麼多打糧食。」「也要考慮怎麼多吃糧食呢,其實糧食多了還是好。多了,國家不要,誰也不要,社員們自己多吃嘛,一天吃五頓飯也行!」

毛澤東又說:「你們這麼多糧食吃不完怎麼辦?糧食多了,以後就少種地,一天干半天活,另半天搞文化,學科學,鬧文化娛樂,辦大學、中學,你們看好吧?」

當問到生產社改什麼名字時,社長說叫「農莊」。蘇聯已經有集體農莊這個名稱了,毛說:「還是叫人民公社好。」從那以後,「人民公社」就在全國普遍開花了。以天津市為例,1958年8月23日,距領袖指示不到20天,4個郊區的59個鄉鎮、240多個農業合作社的40多萬人,就成立了9個工農商學兵五位一體的人民公社。其中最小的有6千多戶、3萬多人口;最大的人民公社有1萬8千多戶,8萬多人口。

後來毛到安國縣,看到紅旗招展、熱火朝天的景象,就問安國縣長:「你們願意修個飛機場嗎?用這條馬路,把樹挖掉?可這得要用一部分土地。」縣長忙說:「我們非常想修個飛機場,縣裡地多呢,占地沒問題!」毛又具體指示:「把馬路搞成洋灰的,弄寬點,修個飛機場。今後國際友人來,從北京半個小時就可以到你這裡。」於是各地修飛機場的計劃紛紛出台,有的公社還加修直升飛機場,使村與村之間的聯繫更方便、快捷。修飛機場可不像修打麥場,最終全國公社飛機場一個也沒建起來。

煉鋼鐵加中藥

「全民大煉鋼鐵」,是工業大躍進的核心。1958年11月,毛澤東訪問蘇聯時提出,中國要在15年左右的時間內,在鋼鐵等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12月2日,劉少奇在向全國工會第八次大會致祝詞時,正式宣布了這一口號。

1958年1月下旬,北京召開的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十五年後,要搞4千萬噸鋼,5億噸煤,4千萬千瓦電力。」從此,不斷批判保守思想。6月21日冶金部在「大躍進」思想指導下向中央報告,1959年鋼產量可以超過3000萬噸,1962年可達到八九千萬噸。這個報告被批轉全國。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號召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而奮鬥》的公報,全民大煉鋼鐵的熊熊火焰,燃遍全國,甚至在中南海里都建起了小土爐,點火冒煙。農村、城市,到處有小土爐。機關大院、工廠、學校、街道,也都投入煉鋼熱潮中。北京、上海等11個城市的18所大學,每年可以煉鋼692000噸,相當於1949年全國鋼產量的4.38倍。濟南市的中學在一個星期內建成77座小高爐。哈爾濱市19中學有10名少先隊員5天學會煉鐵,1天蓋起小廠房,又用1天零半夜安起煉鐵設備,在全校少先隊員支援下,3天挖出3000多斤廢鐵,辦成一座「少年衛星煉鐵廠」,在7月中旬,煉出第1爐鐵水。這個小工廠一年的產品夠1800台拖拉機零件使用。少先隊員10多天就成為冶煉工程師,能不是奇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炎黃春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04/182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