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他們都還記得我

作者:

1974年10月上旬,我去北京出差,第二天就去了小羊宜賓胡同5號,看望住在那裡的沈從文二哥和張兆和三姐。這裡的兩間小平房是不久前張兆和三姐從幹校回來後單位分給她的。我來北京時就聽說這邊住不下,沈二哥要寫東西,只好一個人還住在原東堂子胡同的房子裡。三姐說從文二哥每天在這邊吃一頓飯,再帶點飯菜過去自己在那邊的煤爐子上熱一熱。

東堂子胡同的房子是沈從文所在單位歷史博物館的,多年來一直住在那裡,原先住三間,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被別人占去兩間。第二天當我來到東堂子胡同,一推開院門,沈二哥就從房裡迎了出來,對我說:「是煦和吧?昨天兆和告訴我你今天要來,我在等你!」他拉著我的手走進房間,讓我坐在藤椅上。我沒坐,讓他先坐下後我才坐在旁邊的小方凳上。這時沈二哥高興地又站起來,說:「這個地方不大,寫寫東西還可以,平時周圍也很安靜,就是有些資料沒地方放。」

他詳細地問了黃永厚一家的近況。他說:「多年沒見永厚,什麼時候去合肥一定要去看看永厚一家!」又說:「兆和早就說過想回去看看,可就是沒有機會,我們一家都去,坐火車有點不方便,要轉車!」我說現在不用了,一車就到!

我看著這間只有1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裡面堆的大半是書,一張大床,床上一大半放書,只留下一個人睡的地方。一張書桌上也堆滿了書,只留下一小塊寫字的地方。兩個書架也放滿了書和裝資料的大紙袋。牆上掛滿了用牛皮紙做的小口袋,裡面裝得鼓鼓的。沈二哥告訴我說:「那都是為寫《中國古代服裝研究》一書準備的資料。」又說:「要不是文化大革命書早就完成了,這是周總理親自指示要寫的書,以前的手稿和資料,都在抄家時拿的拿、燒的燒,一件也沒有了。現在的這些資料,有的是借的,有的是不久前在中國書店買的。」停了一會,他又笑嘻嘻地指著自己的腦袋對我說:「更多的資料存在這裡,要慢慢來回憶!」

我們正在談話,進來一位客人。沈二哥一下站了起來,高興地說:「哎呀!你今天怎麼有空?」客人說:「好久沒有出來走走了,今天路過這邊,特地來看看您。」說著客人就在床邊坐下了,我把小方凳讓給他,他說:「坐床上就很好!」沈二哥向客人介紹我說:「他是兆和的堂弟煦和,在合肥工作,這次出差特地來看望我們。」沈二哥又向我介紹:「這位是翻譯家、作家蕭干先生。」蕭先生熱情地向我伸過手來表示歡迎,笑著說:「現在哪是什麼翻譯家作家,是在家!」

他倆相互問候後談得很高興,這期間我看到蕭先生常拿出一個小瓶子在手上碰一下,然後放到鼻子上聞一聞。後來聽蕭先生說,他聞的是鼻煙。

為了讓他倆談話方便,我要先走了。這時,沈二哥問我:「明天有空嗎?故宮繪畫館這些天展出的全是國寶,平時很難看到,你要有空明天下午早點來,我陪你去看看。」

第二天,當我到時他已做好準備了。臨走前又去門口看了一下煤爐,自言自語地說:「今天可能又要滅了。」剛要鎖門,又進去拿了個小布口袋,對我說:「這個天天要用,今天回來還要買點菜,兆和昨天特地說了:你今晚一定要和我一起回去吃飯。」

故宮門口來參觀的人太多了,我還在找買票的隊伍,這時從入口處跑過來兩個人,一把拉著沈二哥的手,非常親切地說:「沈先生,您老今天怎麼有空過來?」還沒等我們說話,他們就領著我倆從排隊的人群前面進去了。沈二哥告訴我:歷史博物館有幾間工作室在這裡,他在這兒工作了20多年,裡面的工作人員都認識他,對他都很好,沈二哥說:「我有好長時間沒來了,常想來看看就是沒時間,今天你來得正好。」在去繪畫館的路上,遇到的工作人員個個都向他熱情問候,我看到沈二哥臉上不時露出愉快的笑容。

在繪畫館,沈二哥領著我邊看邊講《清明上河圖》、《五牛圖》等一幅幅傳世國寶的故事。沒多久,參觀的人都向我們圍過來聽他解說,人越來越多,把展櫃擠得動來動去。我怕擠出事來,就小聲對沈二哥說,人太多了,不要講了,我們快點看吧。

從故宮出來,沈二哥精神特別好,我說乘公共汽車回去,他說不用,走走。又說:「我每天都要走很多路。」我們慢慢地走,他不停地給我講馬路兩邊過去的故事,有時還停下來指給我看,那房子以前是做什麼用的……

這時我發現有個50歲左右的中年男子一直在跟著我們,而且越跟越近,等我們在一個十字路口等紅燈時,他很快走到沈二哥面前輕輕地問:「老同志,剛才在故宮聽人說,您就是作家沈從文同志?我讀過您寫的《邊城》、《長河》、《湘行散記》……我在外地工作,路過北京,沒想到能在這兒見到您,真是太高興了!」這時沈二哥微笑著向他伸過手去,中年人用雙手緊緊地握住,連聲說:「真是有幸、真是有幸!……」

十字路口的綠燈又亮了。我拉著沈二哥的手快步穿過馬路,我看到他低著頭,不說話,慢慢地在走,我說你累了吧?他說「不累」。過了很長時間,他說出了一句話:「他們都還記得我!」

2022-11-03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漢嘉女1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16/183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