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外資銀行調整中國業務悄裁員;中國製造商艱苦求生;全球房市瀕衰退臨界點;

世銀總裁:全球債務大增 中共阻礙減債;制裁臨近 曝中共減緩購買俄羅斯石油;聯準會副主席:可能很快會放慢升息

越來越多的國有資本入股民營企業,分析指中國啟動「公私合營2.0」,引發中共欲打造國家資本主義的猜測。

2021年低收入國家的債務急遽上升,中國占官方雙邊債權人貸款的66%,減少窮國的債務呼聲日漸高漲,但中國對此事態度消極,成為最大阻礙因素。

中國製造商艱苦求生,看不到希望,原因是歐美國家庫存滿載,導致業者訂單驟減,被迫裁員、減薪,甚至關廠。

美國通膨降溫,聯準會副主席表示,可能很快會放慢升息步伐。

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全球房市正處於「臨界點」,未來三年新興市場的實質房價將下挫25%。

中國啟動「公私合營2.0」,引發打造國家資本主義的猜測

部分中國國企與網絡科技巨頭近日傳出合資開設新公司,官方入股民營網際網路企業的消息也時有所聞。

中國知名短視頻平台「快手」11月初傳出完成戰略融資,獲得官媒北京廣播電視台入股1%,該公司大股東北京華藝匯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仍持有其餘99%股份。

儘管此消息引發熱議,也一度帶動上海A股廣電板塊應聲上揚,但相關報導在微博和中國境內網絡幾乎全遭刪除。

企業資訊平台「天眼查」數據顯示,另一家短視頻平台抖音早於去年就獲得北京市文化發展集團資產管理公司旗下的網投中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入股1%。雖未獲兩家民企證實,但外界質疑官方的1%持權為擁有一票否決權的特殊管理股權。

此外,因大幅擴張而備受矚目的官方供銷總社11月8日也傳出入股中國網購巨頭蘇寧易購,成為持股39%的第一大股東。

官方除入股民企外,還有合資的公私合營模式。如京東和騰訊等。

中國的「公私合營」舊制指的是,1950年代中共建政初期,發動「五反運動」鬥臭、打擊私人工商業,以逼迫企業主因經營困難,而任由政府接收其股權或資產的政治手段。

位於台北、熟悉兩岸產業運作的金庫資本管理合伙人丁學文分析,中共推動國進民退、公私合營,終極目標是要「用這種國家主導的經濟模式跟美國對抗"搶占世界經濟秩序的主導權。」

丁學文告訴美國之音:「它其實是(美中)兩個不同的資本運作架構的對抗。在這個過程裡面,美國也正在往『大政府』的角度走,所以它(中國)只是利用美國人交給中國的資本運作方式,讓國營企業跟民間企業透過合資或資本運作的方式,去形成一個在未來10年能夠在全球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

全球性銀行正悄悄裁減中國的職位

中國金融開放原本應該推動該國的銀行業務,但隨著交易下滑,加上日益俱增的政治緊張局勢,正迫使全球銀行重新調整征服56兆金融市場的計劃,現在正面臨著失敗的風險。

彭博》報導,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瑞銀集團(UBS)等行已拋棄了專注於中國的投行人員,一些全球銀行預計明年將進一步削減支出,並為隨著獎金消失而出現的大批員工離職潮做好準備。

外界愈來愈懷疑,中國是否能成為原先預期的交易、收費機器。1名華爾街銀行業者指出,今年大約1-2成的高階銀行職員可能不會獲得任何獎金,整體數字將超過半數,創新紀錄。高盛和其他銀行在等待交易恢復的同時,希望透過減少支出來降低成本。

隨著清零政策阻礙成長,以及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打擊民營企業和離岸上市,市場形勢產生了劇變。日前獲連任,取得第3個任期的習近平將國家安全與「共同繁榮」擺在過去幾十年蓬勃發展的市場經濟以及被創造出來的財富之上。

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 Cambridge Judge Business School)教授孟睿思(Christopher Marquis)表示,顯然中國可以迅速改變方向並打擊,就像近年對許多產業的行動一樣。特別是銀行業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這些年來這確實被證實是習近平關注的焦點,已超越經濟成長。

知情人士透露,銀行也在尋求縮小員工之間的薪資差距,而不是直接裁員,因為交易可能會在明年下半反彈。但知情人士認為,預計有10-15%的員工,可能是職位相對低的員工,恐因為接近零的獎金選擇辭職。

據報,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的目標是在接下來的裁員中,砍掉日本以外亞太地區約500人,相當於投行員工的10%;高盛已領先其他投行,9月率先裁員,其中多數集中在大中華地區。高盛也告知旗下員工,今年內中國業務不會再裁員,但2023年還無法保證。

世銀總裁:2021年全球債務大增,中國態度阻礙減債

世界銀行(World Bank)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表示,2021年低收入國家的債務急遽上升,中國占官方雙邊債權人貸款的66%,強調需要減少窮國的債務,而中國的態度是阻礙行動的一大因素。

馬爾帕斯近日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世銀將在下(12)月公布的全球債務統計年度報告清楚表明,民營企業債權人也需要參與減債。

20國集團(G20)和官方債權人巴黎俱樂部(Paris Club)在2020年底創建了一個共同的債務處理框架,協助各國應對疫情的影響,但實際上一直處於停滯狀態。世銀、國際貨幣基金(IMF)和西方官員近期接連表達對世界最大官方雙邊債權國中國,以及民營貸款人未能加速減債的不滿。

全球房市瀕臨衰退臨界點,未來三年要麻煩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疫情帶動的全球不動產榮景已在去年底觸頂,如今世界各地房市正步入金融海嘯以來最全面的不景氣。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全球房市正處於「臨界點」,預測在最壞情況下,未來三年新興市場的實質房價將下挫25%,已開發市場則看跌10%。

去年底時,全球房地產業情勢看起來依然很樂觀,當時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38個成員國的房價成長速度,為50年前開始有記錄以來的最快。然而不到一年後,情勢翻天覆地改變。在各地屋主都忙於應付愈來愈難以負荷的房貸利率之際,潛在購房者卻也遭遇一個問題:房價漲幅高於所得增幅。

在牛津經濟研究院的資料庫中,幾乎所有國家的房價明年都將放緩,將是至少2000年以來最全面的房價成長減速。其中一半以上國家的房價徹底萎縮,為2009年以來僅見。

國際貨幣基金全球金融穩定報告說:「隨著全球央行積極收緊貨幣政策以應付物價壓力,借貸成本飆升和貸款標準趨嚴,再加上房屋估值過高,可能導致房價急劇下挫。」

近幾個月房地產危機加劇,在截至9月的一年內,中國房屋銷售面積較一年前銳減26%。

房地產市場景氣放緩的最大因素是房貸利率。在美國,聯準會的激進升息,促使30年預售屋貸利率站穩7%,為2008年以來最高,比去年多出一倍以上。歐元區、加拿大、紐西蘭及澳洲的房貸利率也升息多年新高。

市場低迷的跡象清晰可見。大多數市場的房地產通膨已經放緩,包括德國、澳洲和中國。澳洲首次出現年度萎縮,美國8月房價年增長率從7月的16%放緩至13%。

隨著制裁臨近,曝中國減緩購買俄羅斯石油

貿易消息人士說,面臨歐盟即將實施的制裁和七國集團對俄羅斯石油設置價格上限的不確定性,中國煉油廠12月份在減緩購買俄羅斯原油。

歐盟將分別在12月5日和2月5日禁止俄羅斯的原油和石油產品的進口。

一名中國貿易商說,「對未來的價格上限當然有很多顧慮和很多迷惑,但人們認為12月抵達的貨物應該可以安全(購買)。」

貿易商說,東西伯利亞—太平洋輸油管道(ESPO)12月份裝載的混合原油已經向中國最終用戶出售了大約5到7次,遠低於俄羅斯每月平均出售的大約30批。

買家們正在觀望七國集團對俄羅斯石油設置價格上限的計劃對支付機制、貨船運輸和貨運保險可能造成的影響。俄羅斯已經威脅停止向參加這項計劃的國家出口石油。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https://www.shorturl.at/KLT08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www.shorturl.at/lMP34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16/183054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