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顏寶剛:維持聯匯代價巨大,官員勿沾沾自喜,炒家狙擊港元只是幌子

作者:

上周不少財經媒體都將對沖基金經理阿克曼(Bill Ackman)狙擊港元放到頭條或顯著篇幅,這令我想起一些舊事。

話說阿克曼炒港元與美元脫鉤不是第一次,之後亦有其他基金經理包括巴斯(Kyle Bass)亦有類似部署。記得當時新聞部的主管以至當值編輯都問過我,應否將這類新聞「做大」,意思即是應否作重點報導,以至跟進新聞及學者分析影響?我幾次的答案都是:「如果做大這宗新聞,就是正中他們下懷。」

曾經在2011年3月入市賭港元脫鉤鉤升值的阿克曼,最終無功而還,事隔11年他再捲土重來,不過今次他轉為看淡港元。他在Twitter上直言:「已經透過認沽期權持倉,持有大量港元的空倉,聯繫匯率對香港不再有意義,聯匯脫鉤只是時間問題」。之後他再補充:「若果中國是強大及獨立的主權國,為何有需要將港元與美元掛鈎?」不過阿克曼並無透露具體持倉及規模。

阿克曼今次的部署,令人想起在2020年6月,即《國安法》生效前,另一對沖基金經理及港元大淡友、海曼資本管理創辦人巴斯成立新基金「海曼香港機會基金」,高調批評港區國安法將引發港元崩潰,並以期權合約進行200倍槓桿操作,對賭港元在18個月內與美元脫鉤。

當時巴斯向潛在投資者稱,一旦港元脫鉤並貶值40%,基金將狂賺64倍。相反,若港元聯繫匯率在18個月後維持不變,投資者將損失所有資金。

金管局當時回應,港元貨幣基礎遠比亞洲金融風暴時期充足,炒家難以沽空港元推高利率,又不點名批評某對沖基金多次「出口術」,吁市場留意其基金規模及往績就會一清二楚。

確實,去年美國證交會的文件顯示,當時巴斯將當中3000萬美元投資港元和其他貨幣,結果損手95%,並連累其他投資者損手離場。

表面上巴斯的確損失慘重,整個基金幾乎一鋪清袋,難怪財爺陳茂波早前出席金融峰會,在會上都要「牙擦」不點名批評巴斯,說與港元對賭的投資者必定會輸,更稱「你可以向美國的某些對沖基金經理核實我的說法,他們對港幣的看法一次又一次錯誤。」這是何等的威風!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巴斯這類金融大鱷,對賭港元貶值只是表面一道「幌子」,他以期權合約進行槓桿操作,特色是本金少,但如果賭對方向,回報就有數十倍甚至百倍計,事實上他整個「對賭港元貶值」的基金規模僅是三千萬美元,與他名下其他基金上十億美元的規模計,只是九牛一毛,即使輸清光也不會傷及要害。

更重要是透過高調提出沽空港元,令市場重新關注這位炒家的一舉一動,有利吸引資金流入他們管理的旗下基金。以巴斯為例,美國證交會去年的一分執法文件就證實,巴斯提出沽空港元後,就獲得前美國總統川普顧問班農(Steve Bannon)、以及商人郭文貴投資約1億美元,交予海曼資本管理,遠高於輸清光的三千萬美元,可想而知他們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而且市場不應低估這些金融大鱷的操作部署,因為很多時真正的投機目標,並非是口講一套那麼簡單。巴斯在2007年次按危機爆發前,瞄準美國樓市的結構性問題,逆市沽空美國樓市,最終基金勁賺超過2倍回報,表明這批「大鱷」熟悉金融市場的運作,大有可能提出沽空港元只是「聲東擊西」的幌子,實際上同時只要沽空港股或購入認沽期權,以恆指由去年的三萬點,到今年十月低位落到去一萬六千點,期間累計下跌近五成,回報就已經非常可觀。

這正是我在當時處理這些「狙擊港元」的財經新聞時,一般都會採取「冷對待」的處理手法:當市場放大這些炒家沽空港元的消息時,他們很可能已經透過「雙邊套戥」的手法,在金融市場尋找其他機會,當然這一個部分他們不會公開,否則就會自斷「財路」。

話說回來,阿克曼今次狙擊港元的時機,與十一年前賭港元脫鉤升值相比,他今天提出的邏輯顯然比他在2011年冒險時更為有力,而且時機比巴斯更好。香港今天的命運與內地息息相關,內地人行正在減息降准,以減低疫情封鎖以及房地產和出口崩潰的影響。

路透的Breakingview提出,香港這個金融中心已經陷入衰退,正在面對新股集資規模減少、以及資本及人才外流等各種問題,然而,聯繫匯率確保與美元掛鈎意味著當局必須跟隨聯儲局的加息步伐,這推高了資金成本,並削弱負債人士及家庭需面對更高的借貸負擔。

這從最近銀行拆息的表現,已經見到聯繫匯率的負面影響:一個月拆息由七月初只有0.85厘的水平,截至上周五已經升穿4厘的高位,創出十四年的新高,換言之短短半年加息幅度已經超過3厘。同一時間大銀行亦按耐不住,需要上調「H按」新做按揭封頂利率,反映銀行要將資金成本上升轉嫁予貸款人。

由於擔心銀行追加利率的風險愈來愈高,令二手住宅樓市頻頻出現劈價及蝕讓潮,樓價跌勢愈來愈急,反映主要大型屋苑二手住宅樓市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按周大跌1.57%,創2017年10月以來逾5年新低,相對2021年8月歷史高位更累跌16.5%。

本港第三季經濟增長大幅收縮4.5%,遠差過預期,在主要經濟體中,表現只排在陷入崩潰邊沿的俄羅斯前面,加上首兩季經濟均呈現負成長,連續三季收縮表明經濟已陷入深度衰退。

表面上以本港目前銀行結餘仍有近一千億港元,加上過萬億港元的外匯基金票據,遠高於要支持聯匯制度所需要的六千億港元貨幣基礎要求,因此再多的炒家狙擊,只要當局夠決心,也不可能動搖到聯繫匯率。

只是香港要維持聯匯制度,就必須付上沉重代價:隨著美國加息持續,金管局為捍衛聯繫匯率就要沽美元買港元,銀行結餘及貨幣基礎收縮,將促使港元息口上升貼近美息,甚至有機會出現「追過龍」的情況,即是港息高於美息。以現在一個月港元拆息升穿4厘,已經高於同期美元利率水平,這種「倒掛」現象表明,香港銀行追加利率的風險已經形成。

以香港現在深度衰退的景況,理論上應該是減息而非加息,但基於要維持聯繫匯率,追加利率已經無可避免,香港未來似乎只會走向深不見底的深度衰退,這個正就是維持聯繫匯率的代價。

當我們的財金官員還在「沾沾自喜」,以為輕鬆擊退炒家,恐怕這只是暴露自己的無知,但可怕是還要對外「說好香港故事」,認定新形勢下「由亂及治,由治及興」,卻無視眼前已陷入的深度經濟衰退風險。資產市場的調整,恐怕只是剛掀起序幕。

-顏寶剛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29/1835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