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隊能在世界盃踢成小組第一,無論如何,至少不全是運氣。
先看看今年的日本高中足球全國聯賽吧。
今年正好是第100屆,決賽在東京國立競技場。
這屆比賽共有3937所高校參加,決戰有42747名觀眾入場。
什麼概念呢?
日本總共4874所高中,參與足球聯賽的學校占80%以上。
北京鳥巢能容納9.1萬人。也就是說,日本高中足球決賽的觀眾能坐滿半個鳥巢。
每一個心中深埋足球夢想,想要去國立競技場踢球的小孩,都是看著《足球小將》長大的。
世界盃日本隊的總教頭森保一在場邊高聲嘶吼的氣勢,也讓人隱約間看見動畫中那些鐵血教練的影子——
「對手帶著球拼死殺過來了啊!」
「搶球時不許認輸!」
「給我把腳狠狠踢出去!」
不踢球都感覺自己也被罵到了
動畫有那麼重要嗎?
日本第一次轉播世界盃是1978年的阿根廷世界盃。當時的日本足球還很涼涼,日本在預選賽中敗北,在國民中也沒啥普及度——
直到1983年,《足球小將》TV版上映。
(作者高橋陽一說,畫足球是因為畫棒球的太多了
1985年,《棒球英豪》TV版。
1990年,《灌籃高手》。
三座體育番高峰,徹底燃起了日本人的運動熱情。
他們在電視前熱淚盈眶時,會再自然不過地幻想,那個在世界盃決賽上贏得滿場聲浪的大空翼,就是未來的自己。
日本體育管理部門趁熱打鐵,政策配合文化咔咔整頓。
他們說:「我要搞大眾體育!」
2002年,足球運動員青訓系統普及到6~10歲。
2003年,日本足協制定《青少年精英培養計劃》,每年有國際賽和足球留學項目。
2004年,12歲以下球員增加到31萬。
2005年,日本足協又放出大話:
我要培養500萬真正熱愛足球的公民,我要讓日本足球隊世界排名前十。
於是到了2018年,日本足球運動人口達到436萬。
而最新FIFA的足球世界排名中,日本排24名(韓國28名)。
這種一步一個腳印地把紙上的大餅逐漸變為現實的過程,讓人不寒而慄。
比起日本足協的這些宏大藍圖,普通人的理想要簡單得多。
央視拍過一部關於日本高中足球的紀錄片,採訪了各種在校園中穿行的普通師生。
有前一年受傷了與比賽失之交臂,立誓這次一定要重回戰場的學長;
有一心嚮往最強職業隊的少年明星後衛;
有因為17年只培養了50個球員而心懷不甘的老教練……
鏡頭裡,蒙蒙的細雨中,年少的球員們在已經濕滑積水的球場上奔跑穿梭。加油呼喊聲穿過雨幕,此起彼伏。
灰撲撲的雨滴,在此時像是被一個個小小的青春光點,映襯得同樣閃耀起來。
我相信這樣的光,也曾在我們高中時代的某個瞬間,從心頭一閃而過。
只不過好像沒人再把它當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