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炎症是癌症的禍根,忠告:患上4種炎症不要拖,以免癌變

發炎竟然可以引發癌症

劉大叔(化名)是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三年前一次幹活時不慎被玻璃扎傷了右腳底。當時傷口出了一些血,他去家門口的衛生院簡單處理了下,沒有太在意。

沒想到的是,傷口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裡一直反反覆覆流膿、發炎,無法癒合。眼見傷口遲遲無法癒合,劉大叔的家人帶他去醫院進行了清創手術。術後傷口逐漸癒合了,但沒過多久傷口的位置長出了一個黑痣,黑痣在幾個月的時間裡逐漸變大,變成了一塊凸起的黑痂。一段時間後旁邊的皮膚上又長出了一塊黑痂。

劉大伯對此沒有太過重視,只當是腳底長了個痣,不痛不癢的。直到近段時間,劉大伯身上出現了嚴重腹脹症狀,導致夜間的睡眠受到了很大影響,這才讓他引起重視去了醫院檢查。

經檢查發現,劉大伯腳上的黑痣其實是黑色素瘤,病情已經發展到腹腔多處轉移,情況不容樂觀。

這個結果令一家人覺得難以接受,不過是腳上發炎長了倆黑痣,怎麼會跟腫瘤掛上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研究:炎症是癌症和心臟病的禍根

很多人都知道,身體出現傷口,就會發炎。而炎症是指身體受到外傷、感染等刺激時,發生的一種以防禦為主的病理過程,屬於身體的基本免疫反應。

越來越多研究表明,炎症和包括癌症在內都有著諸多聯繫。

JACC腫瘤子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炎症與癌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之間有共同的病理生理聯繫。炎症可通過產生活性氧,繼而導致房顫、動脈粥樣硬化以及癌症的發展。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王昆表示,當體記憶體在炎症時,體內的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1和C反應蛋白(CRP)等會持續分泌,這些物質均是促炎細胞因子。長期超標分泌,會讓身體免疫應激反應弱化,容易提高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如慢性炎症會導致DNA損傷,誘發DNA突變,繼而導致癌症發生。

炎症其實是個很常見的病症,部分炎症持續存在可能會進一步演變成癌,這幾種尤其需要警惕。

二、哪些炎症可能會癌變?

1、肝炎

肝炎病毒持續在體內複製,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繼而容易誘發肝硬化,而肝硬化不及時進行干預的話,有很大的可能性變成肝癌。我國肝癌患者中有80%-90%都與肝炎病毒相關。

2、胰腺炎

超8成胰腺癌患者有過胰腺炎的病史,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發生的一個重要癌前病變,一旦患病會顯著增加胰腺癌變的風險。

3、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炎症,長期反覆發作會給腸道帶來不良刺激,繼而增加腸癌發生的風險。

4、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長期沒有進行治療,反流的胃酸會刺激胃黏膜,容易誘發黏膜損傷、增生,繼而增加黏膜發生惡變的風險。

一旦罹患上述的幾種炎症,要積極進行干預治療並定期隨訪。同時,日常的飲食也需要多加注意,少吃一些會促進炎症發展的食物。

三、這幾種食物或會促進體內炎症,要少吃

有學者對15項涉及400萬人的研究進行薈萃分析後發現,促炎飲食與27種慢性疾病(心臟病、腸癌、胰腺癌、呼吸道癌症以及口腔癌等)發生、死亡風險增加相關

這幾種食物都是常見的促炎食物:

1、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食物在進入體內後會導致血糖上升,繼而促進細菌病毒生長、體內炎症因子增加,加重身體的炎症反應。

2、高脂食物

長期攝入高脂肪食物,會導致小腸內的應激反應與病毒感染的反應相同,繼而引起某些免疫分子產生,讓身體發生炎症。

3、反式脂肪酸

人造奶油、植脂末、植物奶油、代可可脂等食物內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多項研究均證實反式脂肪酸會顯著提高體內的炎症因子水平。

4、酒

酒精攝入過量會導致肝臟受損,同時會讓腸道內的益生菌群受到影響,繼而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增加炎症發生的風險。

有促炎食物的存在,那麼有沒有抗炎食物呢?

有的!綠葉蔬菜、水果、全穀物等食物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礦物質等元素,這些元素均有抗氧化作用,可幫助增強身體的免疫反應、延緩炎症發生的速度。

想要預防炎症發生,除了飲食需要注意外,在生活方式上也要保持健康。建議要改正熬夜、吸菸、酗酒等不良習慣,保持穩定的情緒、充足的睡眠,保持衛生遠離感染,對於防治炎症有一定幫助。

體內長期存在炎症與多種疾病的發生風險息息相關,在日常一旦患病要一起重視,切不可對其置之不理,以至於讓小病拖成大病。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10/184029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