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稱「一貫支持民企」 專家揭執政危機

作者:

2022年12月14日,在疫情下,上海空蕩蕩的購物中心。(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日前結束。該會議承認中國經濟壓力大,並強調支持民企,習近平還稱自己「一貫支持民企」。有專家認為,現在習近平面臨執政危機,因此轉變立場支持民企,實際上是被迫「救市」。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該會議承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內經濟下行」,並稱「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12月18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披露習近平在會議上的講話細節,他稱,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並稱「我是一貫支持民營企業的」。會議未提及「共同富裕」。

美國華盛頓民間機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對海外自由亞洲電台表示,習近平此舉是被迫「救市」。

「因為他(習近平)面臨著執政危機,現在中國的經濟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狀態了,再加上現在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已經幾乎耗盡了中國的財政收入,所以逼迫中央政府想盡一切辦法開源節流。」李恆青說。

李恆青認為,習近平長期推行的「國進民退」大方針把民營經濟逼到了絕境,政府公信力匱乏,民營企業家們對朝令夕改的政策已經喪失了信心。習近平已經進入「塔西佗陷阱」。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大紀元表示:「習說自己一貫支持民企,大概全中國人民都笑了,全世界人民也都笑了。」他說,當局轉變態度是因為中國經濟處於崩潰之中,從中央到地方的財政經濟下滑,中國老百姓已開始跟中共攤牌了。

會議公報承認,2022年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加上外部環境動盪不安,使中國當前經濟處境較艱難。並指,2023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很多。

12月15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11月經濟數據,多項數據出現下滑。其中,製造業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5.9%,降幅達5.4個百分點。

在美國的中國企業家王瑞琴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中共當局歷來對民營企業持圍剿和打壓態度。「每當它(當局)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業問題、經濟問題、民生問題、自己的財政收入問題,就是它沒錢了,就會站出來說我們要發展民營企業,然後出台一些政策。它這只是一個表態,相關配套的政策以後可能會出爐,但這種政策出的太多了,對於民營企業來講已經不相信了。」

王瑞琴表示,民營企業家們在經營過程中與政府部門打交道時,官員「吃卡拿要」是普遍現象,民營企業家都對此深惡痛絕。因此,民營企業在發展壯大後會更追求民主意識和獨立經營,這也是中共政府對民營企業忌憚的原因之一。

華裔經濟學者黃大衛對新唐人表示,現在民營企業的經濟狀況非常差,這兩三年疫情的清零和封城,相當部分的民營企業已經倒閉,虧損或經營不善,總體民營企業都不行。

一直以來,中共打著「黨領導」的旗號,刻意推動國企通過「做強、做優、做大」擠壓民企的生存空間,讓民企感到恐慌,也使得「國進民退」不斷成為熱門話題。

近年來,在中共的所謂「共同富裕」及「清零」封城政策下,引起中國富豪對自身財富安全的擔憂,有越來越多人將財富轉移到海外避險及打算移民。

彭博社今年7月報導,總部位於倫敦的投資移民諮詢公司Henley& Partners估計,2022年將有約1萬名高淨值中國富豪(資產過百萬美金)遷移出中國,人均帶走大約480萬美元,總計會從中國撤出480億美元。

報導提到,中共設下的重重阻礙,使中國富人和當局出現了新一輪的緊張關係。在習近平的「共同富裕」運動中,雙方的關係已十分緊繃。

報導認為,「清零」政策將給中國帶來多大的長期經濟損失,將由「中國人才和財富外流的最終規模所決定」。

11月底,新疆烏魯木齊一場大火,延燒成中國各地的反封控抗議示威浪潮,民眾走上街頭髮起「白紙革命」,甚至喊出「共產黨下台、要自由、要民主」等政治訴求的口號。輿論普遍認為,白紙抗議是習近平執政以來最大危機。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21/184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