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把命交給這樣的醫生,還不如真的靠自己

作者:

古代神醫有多神,這裡有一個讓人不得不服的案例:

王秋泉,烏鎮名醫。某次,當地有一富人得了重病,派人延請王秋泉,剛好王在給某達官貴人治病,分身乏術。富人半夜病情加重,對兒子說,如果能請到王先生來,死亦無憾。他兒子只好再派僕人到王秋泉家,下跪叩頭,哀求出診。王家人說先生還在那貴人家,我們一起去看看能否讓他抽空過去一趟吧。

巧的是,王秋泉負責診治的達官貴人好得差不多了,除了重酬,還設宴答謝。王秋泉喝得酩酊大醉,回到船上,對家人說,現在可以去給那富人看病了。富公子派來的僕人一聽,主動為王秋泉奮力搖櫓,以最快速度到家,喊了聲「王先生來了」,那家人喜出望外,趕緊出來迎接。

這時王秋泉已酣睡如泥。家人把他叫醒,王酒勁方濃,說天這麼晚了,我衣冠不整,容我休息一宿,明早再沐浴更衣登門望診罷。富公子說,老父親強撐一口氣,就等著先生妙手回春,先生既然來了,還沐什麼浴更什麼衣啊。

話已至此,王秋泉只好跟著富公子進門,醉醺醺中,一番望聞問切慣性動作,開了藥方。富公子一邊喊人去抓藥,一邊辦酒菜款待王秋泉,王說實在吃不下了,還是回去休息吧。

回到船上,倒頭又睡。

第二天,雞鳴天亮,王秋泉醒來,發現自己睡在船上,急了,對家人說:「你們誤我大事了,那富人病情緊急,等著我去診治,怎麼還把船停在這裡?」家人很委屈,說你昨晚已經診過脈開過方了,忘了嗎?王秋泉大吃一驚,說:「我真的那麼幹了嗎?死了,他會被我殺死的,趕緊回家,不然恐怕走不了了。」

家人趕緊解錨開船,沒想到,富家早派僕人在岸上候著,看到王秋泉的船有動靜,立即阻止說,我家主人請王先生留步。王秋泉心想糟了,真跑不了了。

便見那富公子出來,跑到王秋泉船上,下跪叩頭,淚流滿面:「老父親昨晚得先生良方,已然安睡,看上去好了許多。先生在,我父親在;先生走,我父親走。請先生再行診治,繼續用藥。」

王秋泉心想,這該不會是忽悠我,要把我抓回去吧……想跑也跑不了,只好跟著富公子進門。

剛坐定,公子再次拱手相謝,說王先生用藥真如神。王秋泉只好敷衍道,我昨晚只是看了個大概,還得再仔細望聞問切一番。

於是再進病人房間,檢查了藥渣,暗自慶幸,沒開錯藥。這下放了心,再開幾劑,病人喝了,果然病好了許多,富公子重金致謝,才放王回去。

此事首見於乾隆年間的《螢窗異草》,後來道光年間朱翊清的《埋憂集》也收入。原文最後有說明,「此事見《烏青志》」。

《烏青志》即烏鎮的地方志(烏鎮原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烏鎮屬湖州烏程縣,河東青鎮屬嘉興桐鄉縣)。也就是說,王秋泉這故事,載入地方志,並非民間傳說。

查了一下,王是明朝人,名寵,字子霑,號秋泉,史料說他遍覽今古方書,融會貫通,著有醫書《或問》。但最擅長的是兒科,家長把病童抱出來看病,他遠遠望了幾眼,就能斷定生死,所以有「神醫」之稱。

《螢窗異草》作者指出故事來源後又說:「醉夢之中,而用藥之神效如此,豈其中有鬼神耶?」

神醫就這麼神,問你服不服。

可是,作者接著又加了一句:「然亦可見醫術之不盡足憑,而生死之自有命也!一笑。」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可看出,生死有命,不能全靠醫術。所以,這樣的故事,笑一笑就行,認真你就輸了。

自古江南多名醫,類似的「神醫」故事,明清筆記中還有不少,意猶未盡,再分享幾個。

馮夢龍《古今笑史》中有一則《醫誤》,說浙江金華名醫戴元禮,曾被朱元璋召到南京當御醫。在南京時,戴發現一個開私人診所的,每天求醫者絡繹不絕。戴認為此人必定醫術高明,本著精益求精的想法,輾轉找到他開的一些藥方,發現也沒啥神奇之處。百思不解,就經常到他的醫所附近觀察。某次,有一求醫者離開時,那醫生追出來叮囑說,千萬記得,煎藥時要加一小塊錫。戴大感疑惑,心想我學醫多年,沒聽說錫塊可以入藥同煎啊。忍不住上前求教,醫生說,這是古方。戴亮出自己御醫的身份,要求那醫生拿醫書給他看。這一看,瞠目結舌,原來,醫書上寫的是「餳」(音xíng,糖塊之意),被醫生看成「錫」,不知有多少求醫者遵醫囑,吃了多少錫下肚。

康乾年間,崑山人龔煒的《巢林筆談》,有一則《吳中時醫》,講蘇州某醫生因治痘瘡(天花)出名,後來發展到什麼病都能治,名氣更大,收費水漲船高,對患者態度惡劣,給不起診金的窮人,就是病倒在他眼前他也不理。問題是,吃他藥而死的人不少,但他的名聲還是越來越大,「蓋小效歸其功,大害委於命」,小病治好算他的能耐,大病治死了那是你命不好。該醫生死後,民間都說他轉世為狗,因為那條狗被生出來時,肚子上自帶醫生名字。他兒子用五十兩銀子把那狗買下,給它養老送終。龔煒說,也許這就是他沒有醫德的報應吧。當然,轉世為狗這事,肯定是當地人咒他,這些人的話當然不足為信,以訛傳訛詆毀他的人,還是當年那些盲目跟風吹捧他的人。

原文「群聚而詆之,一如其群聚而奉之也」,一針見血,兩百多年前,還是有明白人的。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有一個靈異的醫生故事。

內閣學士永寧得了頑疾,日漸消瘦,請了一名醫診治,見效甚微,又換另一個醫生。新醫生索要前任的藥方,說要看看哪裡有問題。永寧到處找不到,以為是丫環弄丟了,責令丫環一定要找到,否則鞭刑侍候。

當天晚上,永寧正準備睡覺,恍惚中看到有人跪在床前,說:「永公別為難丫環,藥方是小人藏起來的。小人是永公當年負責司法時平反過的疑犯,生生世世感念永公恩情。」

永寧問那你藏我藥方幹嘛,那人說:「醫生都同行相輕,新醫生來,一定會改前任的藥方,以顯擺他的能耐。但永公您吃的藥其實沒錯,只是太早放棄,藥力還沒發揮作用。要是讓新醫生看到藥方,他一定往相反方向開藥,那就很危險了,所以我才把方子藏起來。」

永寧迷迷糊糊的,一時也沒意識到他是個鬼。等到他完全醒來,想起那鬼的話,嚇出一身汗,於是對新醫生說,老方子丟失了,我也記不得他用什麼藥,你開你的吧。等到新醫生把藥方開出來,永寧一看,果然,還是跟前任醫生一樣。照方抓藥,再吃了幾帖,病真的好了。

紀曉嵐說,這事是永寧親口對他講的,最後他還說:「此鬼可謂諳悉世情矣。」

所謂世情,就是當醫生的要刷存在感,就一定會改前任之方,顯示自己的能耐。至於改方子對病人是利是弊,關我叉事。

治不好呢?

前面說了,那就是你的命。反正,所有方子都是一半一半的概率,碰運氣唄。

這也是傳統醫學「萬物皆可入藥」能盛行千年的原因。不僅物質,連非物質(比如氣)都是藥,陰陽互補,五行生剋,以形補形,瞎貓死耗子,總有一味能對症。

但良醫治好人的事明明也很多啊。

其實,現代醫學告訴我們,人體有神奇的自愈能力,包括排異能力、修復和再生能力、內分泌調節能力、應激能力等。比如,骨頭斷了可以自己癒合,皮開肉綻會自行再生、彌合,有病毒或癌細胞侵入,免疫系統會自動捕殺;發燒其實是人體自動升高體溫來殺滅病毒;吃壞東西會上吐下瀉,呼吸道有異物時會咳嗽,等等,都是人體的自愈力在發揮作用。

也就是說,大部分外傷、小病、感冒什麼的,你要是不抓緊用藥,沒幾天它就自愈了。而你要是去找醫生,他隨便給你開點包治百病的藥,服了,時間到了當然也會好的。這時你非要說那是醫生的功勞,誰也沒攔你。

一百多年前,曾國藩在他的家書中,就不只一次對家人說,儘量少求醫問藥。

比如,次子曾紀澤體弱,曾國藩告訴他:

爾體甚弱,咳吐咸痰,吾尤以為慮,然總不宜服藥。藥能活人,亦能害人。良醫則活人十之七,害人者十之三;庸醫則害人者十之七,活人者十之三。余在鄉在外,凡目所見者,皆庸醫也。余深恐其害人,故近三年來,決計不服醫生所開之方藥,亦不令爾服鄉醫所開之方藥。見理極明,故言之極切,爾其敬聽而遵行之。(咸豐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在同治元年、同治五年寫的其他家書中,曾也一再叮囑家人,「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切不可誤信危言深論,輕於服藥」,等等。他還舉了一個例子,幕僚吳彤雲,病重,吃了很多藥都無效,開始交代後事了,寫了封信給曾國藩,曾立即回信,讓他停止服藥。吳反正已放棄希望了,就聽曾的話停藥,沒想到,十幾天後,奇蹟出現,症狀「減去十之七八」。

曾國藩應該還不太了解人體自愈理論,他只是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歷,得出「目所見者,皆庸醫也」的結論,總結出儘量不要求醫問藥的經驗教訓。這麼說也許絕對了些,但在那個現代醫藥尚未普及的年代,小病靠自愈,大病靠運氣,不求醫問藥,總比亂求醫問藥對身體的傷害要少一些。

一句話,把命交給那樣的醫生,還不如真的靠自己,聽天由命吧。

2022-12-14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新現代聊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22/1845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