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李清照的蝸居時光

李清照像(網絡圖片)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市立學校(鄆州官學)教過書,還做過一任財政局長(司戶參軍),後來調入京城開封,在太學做了太學錄和太學教授。太學錄專管學生紀律,每個學生的表現他都記著,到月底評出德行學分。太學教授則負責日常教學,給太學生講四書五經,講儒家思想,同時,也負責出題考試以及評卷打分。

李格非在太學上班時,學分制正在盛行,朝廷經常評比太學生的德行學分和成績學分。學分高的,每月超額發放助學金,畢業後還能直接做官;學分低的,不僅停發助學金,還有可能開除學籍。具體的評分工作,主要由太學錄和太學教授來做,所以絕大多數太學生都想跟太學錄和太學教授拉好關係,逢年過節都讓家長送點兒紅包,以便在學分評比中名列前茅。

李格非既做過太學錄,又做過太學教授,按理說,從學生家長那裡得到的灰色收入是不會少的。可是他分文不收,如此一來,就只能靠工資吃飯了。太學錄和太學教授的薪水包括幾部分,有基本工資、崗位津貼,還有每年春秋兩季發放的絲綢和布匹。其中基本工資是每月20貫,崗位津貼是每月18貫,每年發放的絲綢,大概在20匹上下,折成銅錢約30貫,相當於每月多發了2.5貫的工資。把這些全加一塊兒,40貫只多不少,這就是李格非在太學工作時一個月的薪水。

月收入40貫,雖然比不上宰相、樞密使等大官,但在當時也絕對不屬於低收入。那時候,負責京城治安的民警(弓手),月薪才四貫;國營紡織廠(綾錦院)的女工,月薪才三貫;統管國立大學並印刷經書然後向全國發行的國子監每年招收的印刷工人,月薪才給兩貫。李格非的收入,相當於十幾個受薪族。

即便如此,李格非還是花了好幾年才買上房子。最初,他住在太學教職工宿舍;後來,家人帶著他女兒李清照進京,太學宿舍沒法住了,便在外面租房;再後來,他才在太學附近、宮城以南,今開封宋都御街以西的某條胡同里,買下一所很小的房子。而這時,李清照已經六歲了。

不管怎麼說,李家總算在京城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李格非很高興,每天中午從太學下班回來,都忙著綠化自己的小家,還在門前空地上栽了一小片竹子,並給這個小家取名叫「有竹堂」。打這以後,一直到出嫁,當中十幾年裡,李清照只要在京城居住,都是在這所「有竹堂」過蝸居生活。

「有竹堂」只是鬧市區一套小戶型,「環堵不盈丈」,四面牆圍合的可使用面積還不到一個平方丈。宋朝一丈為3.1米,一個平方丈,不到10平方米,所謂「迷你小居」是也。房子不到10平方米,應該是另一個層面的誇張,用來形容李家房子之小,實際上可能沒這么小,不過足可見北宋後期,京城房價高到了驚人的地步。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故事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30/184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