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內地生讀研「卷」到香港

申請香港高校研究生的郵件已經發過去兩個多月,魯芸每次打開郵箱,回應她的只有望不到頭的沉默。

她就讀於北京某211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擔心本科畢業直接就業的話學歷‌‌「卷‌‌」不過別人,魯芸選擇了深造。為了爭取到更好的院校求學,她放棄了珍貴的保研名額,計劃留學。在參考了香港往年的申請數據,又諮詢過學長學姐後,魯芸信心滿滿地把香港高校作為保本選項。然而沒想到的是,以往更容易申請的港校這回卻通通把她拒之門外。

像魯芸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很多申請者在社交媒體上感嘆:這兩年香港研究生錄取特別‌‌「卷‌‌」,競爭非常激烈,相較往年錄取難度大大提升。

一年比一年難,今年又是‌‌「最難畢業季‌‌」。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其中,考研人數為474萬,約占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四成。

龐大的畢業大軍,一部分流向就業崗位,另一部分則湧向深造。少數幸運兒拿到了保研的名額,直接上了岸。其餘的學生則還在‌‌「漂‌‌」,他們或是等待考研錄取的入場券,或是等待留學的offer(錄取通知),歸根結底,是在等待安心靠岸的那一天。

‌‌「感覺自己就像是魚缸里養著的魚,等待被‌‌『撈上岸』。‌‌」魯芸說,運氣好的話,會有學校把她‌‌「撈‌‌」上來的。

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剛結束不久。每年12月份和2月份前後,還有一批學生因為考研不理想,從而轉戰申請留學,包括港校。這是他們最後‌‌「上岸‌‌」的機會。

擁擠的賽道,上漲的學費

對於戀家的方鹿來說,香港是最好的選擇。方鹿是西北某211高校商科學生,她數著在香港讀研的好處:親戚朋友多,可以節省租房費用,留學成本大大降低,離家近,想家隨時都可以回家看看。

在山東大學就讀金融學的陳零則更看重時間成本,由於香港讀研學制年限短,修課式研究生課程一般只需一年,而在內地則需要兩至三年。

與國外教育模式相近、大學世界排名高、學費性價比高、時間成本低、離內地距離近等諸多因素,讓香港成為留學選擇的‌‌「香餑餑‌‌」。尤其是新冠疫情以來,出國的交通成本升高、授課模式不穩定等,令許多原本打算出國讀研的學生轉向香港求學。

香港共有22所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其中8所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八大‌‌」,即香港大學(簡稱‌‌「港大‌‌」)、香港中文大學(簡稱‌‌「港中文‌‌」)、香港科技大學(簡稱‌‌「港科大‌‌」)、香港城市大學(簡稱‌‌「港城大‌‌」)、香港理工大學(簡稱‌‌「港理工‌‌」)、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嶺南大學。按以上順序排在前面的這五所高校簡稱‌‌「港五‌‌」;前三所則是‌‌「港三‌‌」,申請難度最高。

一位留學仲介告訴記者,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學生留學深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赴港留學的熱度卻一直上升。‌‌「從申請號來看,港中文22fall(2022年留學秋季入學申請)比21fall增加77%。‌‌」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數據顯示:2020年,有31123名內地學生獲准來港就讀,而在2021年人數達到37087名,同比增長19.16%。

香港也在招攬人才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2022年10月19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其中提出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方便他們留港/來港工作。

申請港校讀研又多了一重利多因素,這條賽道變得格外擁擠。

‌‌「港校熱‌‌」持續升溫,隨之而來的是讀研費用的上漲。例如港大經管學院開設的7個碩士專業2023/24年學費均有所上調,相比於2022年學費上漲了3萬至6萬港元不等,其中金融學和金融科技這兩大專業學費漲至46.2萬港元。

並且,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要求,申請人收到錄取通知書後,需要交付一筆押金,以確認最終接受錄取,而餘款則需在一個學年內分兩期支付。

這便是港校的留位費。留位費支付成功後,申請者的錄取資格就會保留,待入學後,留位費直接轉成學費,再補交剩餘的學費。

魯芸說,留位費相當於保證金,港校的保證金比較高,通常要交一半的學費當保證金,並需要在兩至三周內交齊,而且不能退還或轉讓。‌‌「8萬元的留位費已經算比較便宜的,如果是商科則可能要交十多萬。‌‌」

巨額留位費令不少申請者左右為難。魯芸了解到,香港同一個高校不同專業的留位費也是相互獨立的,即便上一個專業的offer已經交了保證金,如果在這之後收到了同學校另一專業的offer,若要就讀後者,則只能選擇捨棄掉上一份保證金,繼續交下一份保證金。

也有留學仲介表示,目前各個港校沒有出台官方文件說明留位費能否校內互轉,不過也有學生成功申請將留位費轉到其他專業,需要先繳納新專業的留位費,再跟學校溝通申請將此前交的留位費退回。

競爭激烈超出預期

申請香港研究生越來越難,陳零早有察覺。她發現,2020年港校錄取的985高校學生並不算多,很多‌‌「雙非‌‌」(即非985、211)學生也拿到了機會,‌‌「說難聽點,就是‌‌『雙非』還有活路‌‌」。但到了2021年,情況就變得很不一樣了。她身邊被‌‌「港五‌‌」錄取的基本都是985高校的學生,‌‌「雙非‌‌」學生少之又少。

到了2022年,競爭更加白熱化。

投遞申請之前,魯芸勝券在握。她了解到,往年對於‌‌「港三‌‌」的社科類專業,申請者來自985院校的話,所有本科課程的均分達到80/100分就可以申請,來自211院校則需達到85分左右,來自‌‌「雙非‌‌」院校的話,接近90分也有機會。尤其是港中文一向被內地學生賦予‌‌「雙非友好者‌‌」的稱號。

‌‌「按照這個標準來看,我申請‌‌『港三』本來應該比較穩的。‌‌」胸有成竹的魯芸,申請了港大的全球管理專業,港中文的公共政策專業、全球政治經濟學,以及港科大的公共管理專業。但如今距離申請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她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魯芸陷入了焦慮,每天花兩三個小時在社交平台上刷相關信息,一遍又一遍地查看郵箱,有時候半夜睡不著覺也會忍不住點開郵箱刷新一下。沒有消息,還是沒有消息,她從期待,到失落,慢慢地,習以為常。

不甘心的她,又翻回當時投遞申請時學校自動回復的那封郵件,看了一遍又一遍,再去官網的系統上反覆查看自己的申請狀態。魯芸從未想過自己會被拒絕,直到第一批申請者陸續在網上曬出offer,她才意識到這冰冷的現實。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方鹿身上。‌‌「港校最看重的是畢業院校和成績,個人能力則體現在競賽、科研、實習、學生工作上。‌‌」方鹿介紹道。在考完取消了四次的雅思考試後,她本以為自己終於可以不用再焦慮了,接下來只需要等待結果即可。

2022年9月底雅思出分,10月初方鹿就申請了港中文、港大這兩所高校,11月初加申了港科大、港城大,一共投了十個專業,但截至12月底一封offer也沒有收到。

僅僅只是早一年,方鹿所在的學院也有學長學姐被港中文錄取了,他們讀的專業和她投的專業一樣,申請的時間也差不多。‌‌「他們成績還不如我,但他們都被錄取了,而我連面試的郵件都沒收到。‌‌」提到這,方鹿難免有些失落。

在社交平台上,許多人會實時分享自己的留學申請進程:從寫文書、發申請到被拒或是被錄取。分享的信息越來越多,申請者們拉了微信群,以便更好交流。

僅僅半個月時間,方鹿所在的微信群就從一百來人變成了四百多人。在群里,她看到很多來自頂尖985高校的學生也‌‌「死磕‌‌」港校,還同時投了很多保本的學校和專業。競爭激烈程度超出了她的預想。

仍在苦苦等待offer的方鹿,看著每天都有新來的人不斷湧入群里,更加焦灼不安,‌‌「看到越來越多比我優秀的人也在等,就會越來越對自己能收到offer喪失希望。‌‌」

‌‌「像等待被撈起的魚‌‌

‌‌「整個申請過程把我的性子磨平了‌‌」,方鹿很無奈。跟她同學院的另一位同學,課程均分比她低,9月20日投了港中文,10月10日收到了面試郵件,20日就收到offer了。而僅晚了十多天,10月初就申報的方鹿,沒有得到任何機會。

在自我復盤時,她分析,2022年的申請特別‌‌「卷‌‌」,所以投遞的時間很重要。‌‌「9月初就投,對普通211高校學生來說比較穩,越到後面競爭壓力越大,也就越危險,越無望。‌‌」

陳零也覺得自己吃了投遞時間的虧。她一共申請了兩次,兩次投的都是港大、港中大和港科大。由於雅思考得晚,第一次申請時已是2022年1月份,屬於比較晚的批次。原本具有985高校學歷優勢的陳零,遲遲沒能等來面試通知。下半年,她吸取教訓,特地在第一輪剛開放時就投遞了申請。這次,她終於等到了港中文的面試郵件。

根據官方網站信息,香港各大高校碩士研究生秋季入學課程的申請,大部分從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截止。

在魯芸看來,‌‌「港校熱‌‌」現象背後也跟港校的自我造勢有關。正常來說,申請季是從10月份才正式開始,但不少港校9月份就搶先開始。這營造出一種熱門和急迫感,讓大家覺得要是晚投,可能就失去機會了,因此吸引了不少優質生源扎堆申報。

不過,晚投也不代表毫無機會。香港高校採取滾動錄取制,典型代表是‌‌「港三‌‌」的熱門商科專業一般會分3-5輪申請。例如港大經管學院會計學碩士的三輪申請截止時間為:2022年10月14日、12月2日,以及2023年1月30日。

每輪申請截止後,學校統一篩選,挑選出相對優秀的學生進行面試以及發放offer,剩下的申請者則進入下一輪,和後面遞交材料的人一同競爭,直到錄取周期結束。由於學校優先考慮早期申請的人,大部分錄取通知書分配給早期階段的申請者,因此,越到後面所剩的機會越少,競爭就越激烈。

讓魯芸飽受心理‌‌「折磨‌‌」的,是港校的默拒,即只告訴申請者是否被錄取,如果沒有被錄取,不會直接發拒絕的回信,申請系統上也不會有任何顯示。她連發多封郵件詢問港中文,得到的也只是‌‌「可能被拒‌‌」的答覆。

看到那些成績不如自己的申請者被錄取了,魯芸開始懷疑自己,但卻得不到任何反饋,她不知道原因出在哪裡。這種自我質疑的情緒甚至蔓延到了後面的申請,她在不知不覺中降低了意向學校的門檻。

而國外很多院校,如果拒絕會給申請者明確的答覆,有的院校還會告知原因。並且不少院校不要求被錄取的申請者繳納保證金,就算要交,費用也較低、交款時限較長。

不過,魯芸安慰自己,滾動錄取制+默拒的模式說不定還有‌‌「撿漏‌‌」的機會,因為只要學校沒有明確拒絕,意味著在申請的最後一輪截止之前都還有可能被‌‌「撈上岸‌‌」,那種感覺就像‌‌「在魚缸養著的魚,等待被撈上來‌‌」。

從加分項變成‌‌「敲門磚‌‌

2023屆高校畢業生人數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這一屆又被冠以‌‌「最難畢業季‌‌」。就業還是深造,畢業生們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直接就業,完全不在魯芸的考慮範圍之內。‌‌「如果我是學理工科,可能還會考慮一下就業。但商科或者人文社科類的話,就業門檻不算高,大家學歷‌‌『卷』得厲害,公司會通過學歷篩人。‌‌」

看到身邊有不少985碩士畢業的學長學姐依然沒找到工作,方鹿也對直接就業沒有信心。她坦言,如果自己學的是計算機,就不會選擇讀研了。但現在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商科如果不讀研,恐怕連一些單位的大門都踏不進去。

在你追我趕之下,高學歷在職場上逐漸從加分項變成了‌‌「敲門磚‌‌」。手握研究生起步的學歷,成為求職者踏入社會參與‌‌「廝殺‌‌」的底氣。

拿到保研資格的,畢竟只是少數。陳零所在的金融專業保研率只有不到10%,保研成績基本需達到90分以上,一個年級120多個人,最後只有十幾人能保研。

相比於考研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殘酷淘汰賽,不少人把出國留學視為一條‌‌「捷徑‌‌」。方鹿坦言,申請港校再難,相對考研而言,還是輕鬆許多。

但學歷並不是萬能的‌‌「敲門磚‌‌」。求職的焦慮同樣縈繞在碩士群體間。方鹿看到不少英國留學碩士、985高校碩士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畢業後失業的心情和經歷,‌‌「還是要看個人,努力提升自己是最重要的。‌‌」

如今,方鹿還在申請港校的迷茫中掙扎,她考慮再加申一開始不願意申請的其他高校。要是申請上了人文社科專業,未來畢業後,她打算考公。

申港失敗的魯芸,拿到了曼徹斯特大學的offer作為保本,她仍在等待愛丁堡大學的消息。而陳零則放棄了赴港深造,選擇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求學。

如同魚在深海中,這些學子在廣闊變幻的時代里不斷摸索前進的方向。無論是被撈起‌‌「上岸‌‌」,還是被留下繼續‌‌「折騰‌‌」,每個人都在努力游向最適合自己生存的地方。於她們而言,‌‌「不確定‌‌」里唯一確定的是變成更好的自己。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名字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澎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08/185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