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美國新聞 > 正文

美國對學校膳食提健康標準 解決兒童肥胖

2021年3月17日,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一所小學裡戴著口罩的食堂工作人員,正在準備餐點。

面對兒童肥胖症的驚人增長,拜登政府周五(2月3日)提出了更嚴格的學校膳食營養標準,希望減少校餐中的糖和鹽,並增加全穀物攝取,以改善公立學校學生的健康。

新規定將在未來幾年內逐步推出,將限制某些高糖產品的添加糖,如預包裝的鬆餅、酸奶和麥片等。為了鼓勵孩子食用乳製品,調味乳中允許添加糖,但也會制定合理的限制。此前,對學校膳食中可包含多少糖,聯邦沒有制定任何標準。

該規定還將在幾年中,逐步減少鈉的允許量,並強調全穀物攝取。

美國農業部長維爾薩克(Tom Vilsack)說(連結):「我們對學校膳食計劃的承諾,來自於我們共同的目標:保持孩子們的健康,幫助他們充分發揮潛力。」

「許多兒童沒有得到他們所需的營養,與飲食有關的疾病正在增加。研究表明,校餐是大多數孩子一天中最健康的膳食,證明它們是讓孩子們獲得光明未來所需營養的重要工具。」維爾薩克說。

拜登政府的目標是根據國家飢餓、營養和健康戰略,在2030年前結束飢餓和減少與飲食有關的疾病。加強學校膳食,被認為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之一。

維爾薩克說,美國每天有超過1,530萬兒童吃學校早餐,2,960萬兒童吃學校午餐。在大流行初期,這一數字更高,當時所有兒童無論家庭收入可免費吃校餐。不過,自從這項福利在本學年終止後,總參與人數已開始下降。

2020年9月8日,康乃狄克州斯坦福高中,學生們坐在食堂里吃午飯。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連結),在過去30年裡,兒童肥胖率增加了兩倍。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估計,約有五分之一,相當於1,470萬名兒童和青少年有肥胖症。

據美國兒科學會的說法,肥胖是最常見的兒科慢性病之一,並與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糖尿病脂肪肝抑鬱症有關。

據CDC的數據,從2001年到2017年,20歲以下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人數增長了95%。飲食不當會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維爾薩克表示,改善兒童營養對國家安全、公平和經濟競爭力至關重要。他說,肥胖是兒童的負擔,可能導致自尊心低下和學習成績不佳。

擬議的規則,還加強了學校膳食中「購買美國貨」(Buy American)的要求,支持學校使用更多當地種植的食物,並就如何為美洲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學生,提供更符合其文化的膳食徵求意見。

新指導方針將逐步推出。在2024年秋季,學校提供的主食必須主要使用全穀物食品,只能偶爾提供不太健康的精製穀物產品。

在2025年秋季,將對高糖產品如加糖酸奶和麥片進行限制,將學校早餐和午餐的每周鈉含量上限減少10%,並對巧克力牛奶等調味乳的添加糖進行限制。並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逐步減少添加糖和鈉。

不過,一些行業團體反對這些限制,認為學校膳食的參與度已在下降,這可能進一步打擊學生吃校餐的意願。

非營利性組織「美國學校營養協會」(School Nutrition Association,SNA)表示,新標準是「不現實的」,基於供應鏈中斷、勞動力短缺和其他財政挑戰,新規定在全國大多數學校都難以落實。

在最近一次對成員的調查中,近90%成員表示,他們難以獲得足夠的全穀物、低鈉和低脂肪的食品,以滿足現在的標準。

SNA主席阿德金斯(Lori Adkins)對《華郵》說:「我們看到,如果這頓飯對孩子們來說不熟悉或不合胃口,他們就會選擇根本不吃,這令人心碎,特別是那些依賴學校供餐、糧食無法獲得保障的家庭。」

她說:「學校營養膳食的工作人員們努力不懈地讓學生選擇和食用健康的校餐,我們必須繼續支持這些努力。」

國際乳製品協會(IDFA)警告農業部,不應減少供應調味乳。IDFA引用了美國農業部諮詢委員會的意見,該委員會發現90%的美國人和79%的9至13歲的兒童,沒有攝入足夠的乳製品。

IDFA主席戴克斯(Michael Dykes)說:「繼續向所有年齡段的學生,提供低脂調味乳等健康的乳製品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它是孩子們成長和發展所需13種基本營養素的絕佳來源,並已被證明可提高校餐的整體參與度,增加必須營養素的消費量。」

不過,非營利組織「食品研究和行動中心」(Food ResearchandAction Center)的營養政策主任亨奇(Geri Henchy)說,新規則在實用和美味之間取得了平衡。她認為,食品業現在提供了大量的低糖選擇,也對孩子有吸引力。

「過去有關於脂肪的規定,但沒有關於糖的規定,所以食品製造商會減少脂肪,用糖來彌補」,亨奇說,「通過新規則,他們要確保學校的早餐、午餐更符合(聯邦政府)的飲食指南,並幫助維持兒童的健康體重。」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05/186324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