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王赫:中國晶片業能「自立自強」嗎?

作者:

2022年12月15日,美國將36家中企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其中一些企業此前從未受到過關注,是中國潛在的晶片新星。圖為2021年武漢一間晶片公司製作晶片。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習近平又一次稱,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但是,在當今的國內國際形勢中,科技能自立自強、中共能解決「卡脖子」問題嗎?本文以為,這幾乎不可能。試以晶片業(晶片業是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市場占比超過八成)為例,談三點拙見。

其一,中國晶片市場持續幾十年擴張,卻沒能培育出一家有全球競爭力的晶片企業

「改革開放」後,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世界晶片市場的中心從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向中國轉移。2000年,中國晶片市場的份額約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2019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4121億美元,中國市場已占1/3,相當於美國、歐盟及日本的總和。而中共也早意識到晶片產業的戰略意義。

然而,雖然市場持續膨脹,雖然中共高度重視晶片業,中國晶片業的發展卻不如人意。2015年《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2020年半導體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應實現40%的自主保障,2025年要達到70%。結果呢?2020年,中國半導體市場的規模是1434億美元,其中中國本地提供的產能約為227億美元,占比15.9%;但如果只計算純中國本土企業的產量,那就只有83億美元,約占5.9%。截止2021年,中國晶片產能已達到日產10億塊(注意:只是產能,產能變為產量尚需許多條件,而且只是中低端產能),自給率36%,離2025年晶片七成自給率目標尚遠。

不過,近10年中國晶片業也算發展迅速。中國晶片產量增速自2013至2017年,在波動中達到平均15%,年產量從903億塊增長至1565億塊。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中共扶持力度加大,產量大幅躍升(見下表)。

2017-2022中國晶片產量

單位:億塊

2022年為1-11月數據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產能、產量倒不是中國晶片業的最大問題。最大問題是,巨大的市場和政策扶持,竟沒能培育出一家有全球競爭力的晶片公司。這裡只舉一個例子。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就開始從日本大量引進IC生產技術。當時,向東芝引進IC生產技術的,有中國的最大IC廠家742廠(華晶集團),還有韓國三星。二十多年過去了,三星已成全球晶片業巨頭,華晶呢?當時中國引進技術的時候技術水平也應該是很先進的了吧,但為什麼也發展不起來?中國晶片專家沉痛地說:「我國IC產業的失敗,是輸在管理和體制上。」

其二,2022是晶片業發展的逆轉之年:產量、出口、進口三下降

2022是中國的大轉折之年,中共所謂防疫的「體制優勢」、「政治優勢」全部崩潰走向反面,疫情海嘯,經濟風雨飄搖。僅看官方數據(且不論其真實性幾何),GDP增速從2021年的8.1%下墜到3%,僅高於2020年的2.3%,幾十年來所未見。其實,2021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衝擊,表明當局已經認識到了經濟危機,但束手無策,經濟政策破產。

就晶片業而言,2022年連續11個月負成長(筆者未見到12月數據),1-11月產量3295.1億塊,比去年同期每天少生產了1億塊,創造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差紀錄。

同時,晶片出口也在下降,逆轉了之前的增勢。2019年中國積體電路出口數量2,185億個,同比增長0.7%。2020年出口數量為2,598億個,同比增長18.8%。2021年出口3,107億個,同比增長19.59%,高於進口增長率的16.92%(出口金額為1,537.9億美元,同比增長31.90%,也高於進口增長的23.59%)。2022年逆轉,出口數量同比下降12%至2,733億個(同期出口值略微增長0.3%至1,539億美元)。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中國晶片的巨大缺口靠進口支撐(見下圖)。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然而,2022年晶片進口自2004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中共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進口積體電路5,384億件,比2021年下降15%;按價值計算,中國積體電路進口額為4,156億美元(相當於2022年進口原油和鐵礦石的總和,占當年進口總額的15%),與2021年相比下降5%左右。而疫情前兩年,2021年晶片進口量增長16.9%(高達4,397億美元),2020年增長22.1%。

而且,中國正在為進口晶片支付更高的單價。以2021、2022年晶片進口數據為例,2021年中國進口晶片6,354.8億個,相比之下2022年僅有5,384億,少了970億個,下滑了15.3%,但金額只減少了240億美元左右,僅下滑了5%左右。

2022年產量、出口、進口三下降,表明中國晶片市場在萎縮,這也印證了中國經濟的危局。2023年中國經濟變數更大,晶片業恐怕也更飄搖不定吧。

其三,晶片業腐敗難除

大陸晶片業起步並不晚。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半導體電晶體和積體電路起步階段,中國距美國只有4~7年時間差距,相差並不是很遠。經文革浩劫,已落後於日本,但仍在台灣、韓國前面。江澤民任電子工業部部長期間(1983.6-1985.6),開啟了中國半導體產業沉淪之路,全國瘋狂引進落後國外晶片技術,腐敗橫行。

在晶片業,中共體制的弊端全面凸顯。舉例而言。1990年8月,中共決定在八五計劃(1990-1995)中啟動「九〇八工程」,在全國上下的腐敗氛圍中,僅經費審批就拖沓了2年時間,此後,花了3年時間從朗訊手中引入0.9微米製程,還花了3年時間建廠,所建成的無錫華晶電子1998年方才正式投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990年,新加坡政府特許投資半導體產業,僅用2年就建成,第三年正式投產。到了1998年,該廠已經成功收回全部投資。

大陸晶片業1990年代已被台、韓超越,並被迅速甩在後面。面對危機,中共開始調整政策。2000年18號文,才允許民營企業進入大規模積體電路產業。隨著台灣晶片企業向大陸轉移,國外晶片企業來華投資,和國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晶片行業快速發展。但是,鑑於中共的體制和政策,腐敗如影隨形。從2006年「漢芯」醜聞到2020年的武漢弘芯千億大騙局。當局政策指揮下的「晶片大躍進」,落得一地雞毛(參見筆者「晶片產業大躍進中共越陷越深」一文)。

習近平上台後,對晶片業寄以厚望,希望「彎道超車」、「換道超車」。2014年正式成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俗稱「大基金」),註冊資本987.20億元,總規模1,387億元;2019年10月22日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2,041.5億元;聲稱「以市場化手段實施國家戰略」,並陸續出台諸多扶持政策。

但是,在美國的晶片戰中,中共不堪一擊。2022年7月初,據說習近平曾問一句「晶片8年投資2,000億元人民幣,為啥還被卡脖子?」當局立即掀「晶片反腐」風暴。

2022年7月28日,中國晶片業的主管部門最高官員——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肖亞慶落馬,12月19日被開除黨籍、政務撤職,降為一級主任科員,辦理退休手續。在這前後,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文武、紫光集團(「大基金」主投對象)前董事長趙偉國、國家開發銀行國開發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路軍、紫光集團前總裁刁石京等等大佬相繼被查。晶片腐敗揭開冰山一角。

可見,中共「改革開放」40多年,正是中國晶片業的腐敗四十年。被原本落後的台、韓遠遠甩在身後。目前,國際晶片製造頂尖水準是4nm,並且馬上進入3nm,而中國掌握的才14nm,差了4世代以上,而且中國晶片設備更落後,停留在90nm。

結語

自從電晶體於1947、晶片(積體電路)於1958年發明以來,半導體製造技術大體按摩爾定律(每隔18個月性能翻一翻)在發展,推動人類進入「數字時代」。

而由於中共的政治運動、腐敗、體制、政策等等原因,使起步並不晚的中國晶片業大大落後於國際水準,被「卡脖子」。可當局不去深刻、全面、系統反思中國晶片業落後的原因,來對症下藥,只是一味地「政治掛帥」、蠻幹、胡干、盲幹,到處都是地雷,怎能期望中國晶片業「自立自強」呢?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08/186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