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成年人的頂級自律:苦事不宣,樂事不揚,閒事不管

朱自清說:「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

遇到痛苦的事情,不一定非要通過傾訴獲得安慰;

遇到高興的事情,不一定要到處宣揚自己的心情;

很多時候,人們更需要的不是表達,而是沉默,這也是成長的代價。

01

苦事不宣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有些人,抑鬱的想要自殺,別人只是覺得他矯情;

有些人,上班途中被車撞傷,別人只是覺得事故耽誤了自己的時間。

世上沒有真正地感同身受,有的只是自我滿足。

王鳳儀是清末民初的職業勸善家。

一日,一個老太向她抱怨,自己命如黃連。

王鳳儀看了看她說:「你拿個鏡子來照一下,你那張苦瓜臉永遠沒有笑容,逢人就說自己你有多可憐,即便沒有嫁給這個老頭,嫁給另外一個老頭,他也要打你。」

老太如夢方醒,抱怨不會被同情憐憫,反而會雪上加霜,讓人生厭,於是下決心改變自己。

很多人和這個老太一樣,有強烈的表達欲望,尤其牢騷滿腹時,想找人宣洩,得到安慰。

卻不知,訴說自己的不幸,換不來別人的憐憫和安慰。

畢竟,針不扎到自己身上,沒人知道它到底有多痛。

而把苦事到處宣揚,卻可能變成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和八卦。

02

樂事不揚

李康在《運命論》這樣寫道:「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

所謂樹大招風,行事過於高調,容易招人嫉妒,被人從高處拽下來。

一個人最大的愚蠢,就是過度彰顯自己,無論什麼時候,低調永遠是最好的保護傘。

漢宣帝時期,中山郎楊輝因為一些治國措施,頗受皇上重用。

有次,他聽說匈奴首領單于被殺。

便說:」遇到這麼蠢的國王,大臣們給了他一個治國之道,是他自己不使用,才會落得如此下場。

就像秦王一樣,相信小人,殺忠臣,最終滅亡。到今天,就像住在同一座山上的秋昌貉一樣,沒有區別,只信小人,不容忠臣。」

他的這些話傳到皇上那裡,不久後便被免職。

他可能忘了,現任皇上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君主,有著歷代皇上都有的毛病。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說:懂得收斂自己的光芒,方能避免刺傷別人和樹敵。

十分贊同。做人要學會低調,這是一種高級的情商,也是人生的必修課。

北海王曹袞,勤於政事,在其治理下政績突出。

他的手下便主張大肆宣揚,欲傳到主上那兒邀功。

曹袞卻拂手道:不可,此舉只會讓他人眼紅,讓主上忌憚。

正是他的低調,讓他躲過了新主上曹丕的猜忌,保全了自己,還贏得了大家的欽敬。

人生在世,除了父母,沒有誰會真正希望你過得比自己好。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要適時保持低調,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謙遜做人。

韜光養晦是智慧,樂事不揚是格局。

03

閒事不管

《醒世恆言》裡講:「事不關己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多言。」

善良是件好事,熱心腸是個好品質,然而用錯了地方,不僅好心辦壞事,還會讓人心生埋怨。

做人學會閉嘴,不該說的話一句不說;做人學會收斂,不該管的事情一律別插手。

就像作家狄更斯所說:「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閒事」。貓和狗原來是好朋友,狗看家,貓捉耗子,平安無事。後來,貓看到主人出門只帶狗去,認為主人偏心,便開始罷工,不捉老鼠了。狗很熱心,看到老鼠很猖狂,於是就到處追,想著幫貓減輕工作量。然而貓對此很生氣,覺得狗在挑撥它和主人的關係,於是選擇離家出走。走之前還說了句,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喬治·戴德在《自我邊界》裡面寫道:「所謂邊界,就是讓你的事歸你,我的事歸我。」與人相處,要有強烈的邊界感,不隨意插手別人的事情。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保護,畢竟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在生活中時有發生。

慧律法師曾說:「當你要開口說話時,你所說的話必須比你的沉默更有價值才行。」生活中,有些話說多了反而無益,那麼不如保持沉默。苦事不宣,是成長的代價;樂事不揚,是做人的格局;閒事不管,是處事的智慧。餘生願你我都能清醒處世,謙遜做人,約束好自己。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小杜遊戲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20/186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