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起高樓 宴賓客 樓塌了?谷歌7年,最近各種亂象

近來看到gg的種種亂象,有些看法不吐不快。文筆不好,想到哪寫到哪,各位見諒。

Background

我畢業以後來gg七年,可以說見證了gg的起高樓,宴賓客,樓(快)塌了,對這家公司還是很深的感情和一些自己的分析看法的。

Googler

實話實說,剛進gg時候認識的Googler其實都是既聰明又ambitious。所以雖然當時gg就有養老公司的說法,但身邊一同入職的new grad還是很錒認真幹活想早點promo的,沒聽說過躺平的。

對於5以上呢,有些人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也不想爬梯子了,這些人會比較躺,但這些人可不菜,相反他們又smart又nice,總能給3-4們很好的guidance 和support。

事情的轉機是18年,當時公司為了cloud「大放水」,我和身邊的朋友都發現了有一些不夠優秀的人被招進了公司。到了21-22年,這種趨勢更明顯了,甚至一畝三分地里都出現了去Google躺平的口號以及一年寫200行代碼的網紅。說實話這是真的讓我震驚的。

Culture

曾經的Google culture 是真的很好,像我上面說的,你想躺可以躺,想卷可以卷。想fast promo可以去highimpact 組,想做好玩的也有各種各樣的組。code quality 高,同事也互相supportive,各種perks也無須多提,說句碼農天堂不過分。

現在的culture 呢?因為sci的存在可以預見各種下黑手使絆子搶credit會層出不窮。又因為layoff,士氣無比低落。更讓人咋舌的是leadership 的sh*tshow,grad從系統到制度都是一團亂。

之前blind上甚至爆料下周開始要強制回公司三天。wtf?engineering culture也是,manager只會一味往自己手下塞人頭,直接導致了手下的eng們scope 越劃越小。

同時因為很多系統太成熟了,為了做出「impact」只能over engineering ,甚至做出了ciderv取代cider的操作,用過這兩者的應該明白我在說什麼。

同時eng doc culture 也被玩壞了,為了有artifact,真是屁大點事都要寫個doc,然後想辦法吹一通這玩意多complex,我想了123 alternative。拜託,就這麼一個minor change 你選啥都沒錯。

劈柴

那是誰讓Google變成如今的模樣的,地里的consensus 是劈柴,這裡我唱個反調。在我眼裡,劈柴是個無能,軟弱的好人。

說他無能是因為他只會follow ,說他是好人是因為他的風格是在能力範圍內給你點小恩小惠,比如22年的各種dayoff,bonus,他總在試圖營造一個nice的形象。gg沒有選擇節前裁員我猜也是因為他的「nice」。說他軟弱是因為他頂不住壓力,我去年這個時候就在說gg一定會裁員,倒不是因為overhire,而是因為軟弱的劈柴面對公司revenue 下滑一定會選擇獻祭員工來討好股東,不管這個公司有沒有overhire。

但我也不認為劈柴該為今天的Google負主要責任,我認為絕大多數CEO都是平庸的,換個人上來也一樣。這個判斷的原因有二。

一是公司和人一樣,有自己的生長規矩,都是從朝氣蓬勃到暮氣沉沉最後破產。所以能扭轉這個趨勢的是牛人,比如薩提亞。能減緩公司平庸的是能人,比如廚子。但大多數人都是庸人。

二是tech本身發展的問題,地里很多人詬病劈柴不會「創新」,但你們都忘了一件事,我們已經過了tech高速發展的時代,仔細想想15年以後出現過什麼現象級企業嗎?全世界範圍?我能想到只有tiktok,二十年前呢?安卓YouTube Facebook Googlemaps等等。換言之,不是劈柴不會創新。而是這個世界就無新可創了。

所以我的結論是,換個CEO,大概率和劈柴一個樣,小概率比劈柴爛(比如allin元宇宙,比如裁員50%),小概率比劈柴好。劈柴很爛≠其他人很好。

未來

我對碼農的未來總體是悲觀的,現在已經不是tech高速發展的年代了,不會有各種公司大包搶著挖人。當然有人會argue只要降息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的看法是降息能解一時之痛,但長遠來看tech很難維持從前的增速,以後各大公司為了財報好看,會逐漸把目光從growth轉向cutcost。gg也不例外,將來很可能是管理層更肆無忌憚的low ball,壓榨。

好的culture一去不復返,畢竟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真沒人干我們就push現在的員工去幹完,反正gg就算爛,你也沒有更好的去處不是。

最後,我很高興能在從前的Google工作過,那曾經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一畝三分地Warald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27/187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