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各級財政入苦境 地方政府實質破產;比預期更快!蘋果拋棄中共

陸廠驚曝震撼真相 供應商爭相逃離;中國去年下半年外企投資金額暴減73%;上海設攤北京外擺,一線城市重拾地攤經濟

中國經濟過去20年快速發展的背後是天量的巨額債務,旅美學者程曉農表示,地方政府根本還不起這些債務,實質上已經破產,中國將面臨一場全面而極其嚴重的經濟災難。

產業鏈外移,外貿訂單銳減,隨之而來的是工作機會減少,從農民工到大學生,再到工作多年的白領,都出現了求職難。同時,工作時薪也大幅降低,甚至出現了每小時9元的低薪。曾被嚴令禁止的地攤經濟,現在也可以進入北京上海了。

2023年中國各級財政進入苦境,地方政府實質破產

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到底有多大?這關係到地方財政的苦境到底有多長?旅美學者程曉農分析後指出,巨額債務無法償還,地方政府已經破產,中國將面臨一場全面而極其嚴重的經濟災難。

如果說,地方政府直接發行的債券大體上還算透明公開的話,那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基本上就是一個黑箱了。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是指,在法定政府債務限額之外,地方政府通過各自的融資平台公司(也被稱為城投),直接或者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以及違法提供擔保等方式舉借的債務。

程曉農指出,2020年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隱性債務」總額是53兆,基本上是借新債還舊債,還債能力非常低。把地方政府直接發行的債券餘額35兆,加上融資平台的債務53兆,合計就高達88兆;再加上中央政府的債務餘額22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高達110兆。這110兆債務,大體上相當於中國121兆GDP的91%;其中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相當於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稅收、賣地收入和中央財政補助)的260%;也就是說,地方政府根本不可能還清債務了。

一個國家的財政債務和GDP的比率,在國際上被稱為財政風險警戒線,通常公認的警戒線是60%;也就是說,中國的政府總負債率已經比財政風險警戒線高出30多個百分點了。而且,其中大部分不是國債,是地方債務。為什麼強調地方債務比率高,會很危險呢?因為,國債還可以向國際投行發行債券來融資,地方政府的債務沒有國際信用,基本上不能從國外融資。所以,中國的這種以地方債務為主的巨額債務,只能在國內拖下去,變成債多不還、「破罐子破摔」了,這種局面現在正變得越來越危險。

程曉農認為,中國的經濟不只是面臨房地產泡沫破滅造成的總體困境,過去20年來,中共一直依靠做大財政和金融泡沫,才得以維持到今天。一旦這個財政和金融泡沫破滅,中國將面臨一場全面而極其嚴重的經濟災難。

習近平底線失守?3年2萬億美元外匯消失

2020年至2022年,中國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FDI)等產生的淨流入資金近2萬億美元之多,但是,這部分資金在外匯存底數據、外匯存款數據、結售匯數據和外匯占款數據中都找不到,這是近期受到廣泛關注事情。

2月27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主管的《中國外匯》雜誌發表題目為《順差去哪兒了?跨境貿易投資順差去向解析》的文章稱,「近三年中國對外資金來源都可以找到對外資金運用的相關項目,兩者基本能夠匹配。」

文章稱,「2020年到2022年,經常帳戶順差、吸收來華各類投資合計形成對外資金來源約2萬億美元。其中,包含了9800多億美元的經常帳戶順差,其中最大頭的是貨物貿易順差;此外還有中國吸收跨境投融資合計1萬多億美元,包含了直接投資資金流入近7800億美元,還有外資買入境內債券和股票等來華證券投資。」

不過財經評論人士任重道表示,官方的解釋是無法自洽的,甚至越描越黑。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海關總署、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就存在衝突。按照官方數據,僅看貨物貿易順差(出口減去進口)此項:2020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5150億美元;2021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5545億美元;2022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6856億美元。這三項匯總,流入中國的資金應該達到17551億美元。

資金流出是相對分散在各項流出或資產項目中,每一項或許規模都不大,甚至並不引人注目,容易被化整為零,但事實上,加總在一起的規模並不小。

僅舉一例,據中共官方數據,2022年上半年包括貿易在內的經常項目順差為1690億美元。中國央行本應將這一資金添加到外匯存底數據中。然而,同期外匯存底減少了1790億美元。這意味著資金總共流出了3480億美元。資本外流包括中共允許的合法對外投資,儘管如此,如果要從外國投資者的資金流動中推斷,資本外逃應該占很大一部分。

上海設攤北京外擺,一線城市重拾地攤經濟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2月20日公布了「關於設攤經營活動指導意見」(簡稱「設攤意見」)的所謂徵求意見稿,反饋信息的截止日期是3月22日。文件稱「回顧歷史,設攤管理始終是城市管理難題之一」。文件所用的「設攤」一詞,即通常所稱的在路邊擺設「地攤」。

除了上海,中國的一線城市中,北京市也於1月30日提出相關政策,但用的詞是「外擺」。

中共北京市發改委1月30日公布的《清理隱性壁壘優化消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對「外擺」經營的解釋是,「在重點商圈組織開展外擺試點,由區政府統籌組織相關部門劃定外擺位,明確外擺時間、經營品類等細則,由經營者向所在街道進行網上報備,由街道對細則落實情況進行監管。」

2020年6月1日李克強去山東煙臺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

2020年6月6日,《北京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聲稱「『地攤經濟』是否適合一個城市,要由這個城市的定位做出判斷和選擇。」

2020年6月8日,中共央視曾刊發財經評論。該評論說,「一線城市不宜推行『地攤經濟』」,並聲稱「『地攤經濟』如果在一線城市重新蔓延,等於一夜回到幾十年前。」

不到兩年,上海和北京都正式重拾「地攤經濟」,只是換了「設攤」和「外擺」等詞來描述。

對於上海和北京回歸「地攤經濟」,旅居日本時政評論人士區鍇2月26日對大紀元表示:「不光是『經濟不行』那麼簡單,而是這幾年疫情封控造成的企業倒閉和失業問題過於嚴重,中共才不得不重提『地攤經濟』,稍緩解一下就業和百姓生計問題。」

「中共在需要時提人間煙火,(搞)地攤經濟;不需要時就是低端人口,驅離出省,如此反覆。」

中國經濟前景黯淡,在職白領不敢跳槽新人就業難

香港南華早報》(SCMP)今天報導,據中國求職網站「智聯招聘」上周發布的報告,47.3%的中國白領階級坦言,非常擔憂今年可能飯碗不保,高於去年的39.8%。

目前在北京國營網絡公司任職的楊姓員工說,身邊每個人幾乎都在找合適新東家,但經濟前景黯淡,她和同事不敢隨意跳槽,並說所有公司職缺都非常緊且獲利萎縮,若干友人被減薪,甚至損及他們的年終與分紅。

香港某家獵人頭機構的團隊經理馮培新(Feng Peixin,音譯)說,由於招募與尋覓人才的需求銳減,公司位於深圳的分支最近熄燈,同時北京分支的員額也砍了1/3。

他說:「當前對於新人而言格外艱辛,去年我們公司聘用38個全職與8個實習生,今年全職只剩25個,實習生零,我們還裁了一批剛畢業的,其中包括從實習轉正但還沒過試用期的。」

劉申燁(Liu Shengye,音譯)負笈英國倫敦頂尖大學於去年取得碩士學位返鄉,至今還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這位如今25歲的海歸學人說,自去年秋季以來,他向約莫70家的金融機構毛遂自薦,只獲得5個面試機會。

劉申燁說:「我自信全無了,整個就業市場需要時間才能消化過去兩年積累的失業者。」並說只要找到還能接受的工作他就願意妥協。

美商務部:去年70%涉及中國的出口許可證申請獲得批准

美國商務部向國會遞交的一份文件顯示,2022年,70%涉及中國的出口許可證申請獲得了商務部的批准,對相關申請的處理時間平均是77天,比全部出口許可證申請案的平均處理時間多出近一倍。

蘋果紅色供應鏈九成擬將產線移出中國

中國耳機廠歌爾(GoerTek)透露,蘋果(Apple)的中國供應商轉移產能的速度可能比原先預先的還要快。

彭博》報導,歌爾負責越南業務的副董事長Kazuyoshi Yoshinaga表示,公司除了考慮在印度擴廠,也正準備斥資2.8億美元於越南興建新廠房,因為近期有不少客戶詢問何時會將產線完全移出中國,Kazuyoshi Yoshinaga認為,大多數的中國製造商可能也面臨著同樣的壓力,且預計有高達9成的蘋果供應商認真思考是否要將產線外移。

越南廠是歌爾目前在中國以外唯一的生產基地,歌爾計劃從2024年起在越南生產虛擬實境頭戴式裝置,預期3年內越南的收入將占其全球收入的一半以上。

彭博先前曾估計,蘋果要將10%的產能移出中國可能需要花費8年,不過Kazuyoshi Yoshinaga認為,產能轉移的速度將比原先預期的還要更快。

中國經濟內憂外患,去年下半年外企直接投資金額暴減73%

日經引用中共官方國際收支指出,去年7至12月,外企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達425億美元(約新台幣1.29兆),較2021下半年暴跌73%,為1999年以來最大降幅;而從2020年年底至2022年年初,外企對中國的半年直接投資金額平均都超過1600億美元(約新台幣4.86兆)。

在此同時,去年7至12月,中企對外國的直接投資金額成長21%達842億美元(約新台幣2.56兆)。換句話說,去年下半年,中國出現資本淨外流417億美元(約新台幣1.27兆),為5年半以來首見。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KLT08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03/187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