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中國和美國正夢遊般地走向意外衝突

作者:

引言:「今天全球化的世界不會再經歷劇烈震盪,因為這將帶來全敗俱傷」,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人們也是這樣說的。

普京與中國外交政策負責人王毅在克里姆林宮會晤時握手。2023年2月22日,莫斯科。

(史蒂芬·羅奇Stephen S. Roach: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史坦利亞洲區前主席)

許多觀察家都忽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我們上的重要一課。這次大戰是由暗殺引發的。

1914年6月,奧地利大公弗朗茨·斐迪南(Austrian Archduke Franz Ferdinand)被暗殺,屆時歐洲主要大國之間的劍拔弩張持續已久。那時的衝突升級和政治火花四濺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今日的情況有異曲同工之處。

如今,烏克蘭戰爭爆發,美中陷入冷戰思維,當前局勢與歷史的相似之處一目了然。這個世界硝煙瀰漫、怨氣四起,缺少的只是一根導火線罷了。隨著台灣、中國南海和烏克蘭局勢愈發緊張,許多能引爆衝突的火花值得我們注意。

台灣問題就是其中之一。即使你和我一樣,並不認同美國的說法—— 中共領導人有意加速統一台灣,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政府最近的所作所為可能會真的帶來這一後果。去年8月,前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北,而她的繼任者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似乎也在計劃訪台。新成立的美中戰略競爭眾議院特別委員會(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China主席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已經對台進行了秘密訪問,在此背景下,委員會可能會立刻派出代表團。

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的一名高級官員剛剛結束訪台,而早在去年12月,《強化台灣韌性法》(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就已頒布,該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可於2023-2027五年間為台灣提供最多價值100億美元的「無償軍援」。顯而易見,美國為台灣這個「不接受大陸政府管轄的省」提供堅定的軍事支持。雖然美國竭力捍衛1972年頒布的《上海公報》(Shanghai Communiqué)中的一個中國原則,但美國對維護台灣獨立地位的政治支持不容置疑。台灣問題對中國來說是紅線,對其他國家是地緣衝突的爆發點。

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在2023年2月17日至20日的台灣之行中會見了蔡英文。資料來源:邁克·加拉格爾新聞辦公室(Mike Gallagher’s Press Office)

正如台灣是中國的紅線,中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支持是美國的紅線。

烏克蘭當前的局勢也是我所擔心的導火線之一。這場衝突令人毛骨悚然、不敢想像,戰爭爆發一年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發動的春季攻勢出現令人擔憂的插曲。美國不斷警告道,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將從非致命援助(如購買俄羅斯能源產品)升級為致命援助(提升武器、彈藥或後勤武器供應能力)。

拜登當局含糊其辭地威脅道,如果中國向俄羅斯的戰爭提供致命援助,其將承擔嚴重後果,而美國在對俄羅斯進行空前制裁之前也發出過類似警告。在美國政客眼中,中俄二者連坐,中方將被迫付出高昂的代價。正如台灣是中國的紅線,中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支持是美國的紅線。

除了台灣和烏克蘭,還有許多潛在的衝突爆發點——中國南海的緊張局勢就是其中之一。例如最近,美國擴大了對菲律賓軍事基地的准入(該軍事基地位於台灣和中國在黃岩島和南沙群島的軍事化島嶼之間)。

由於美國的軍艦為維護南海國際水域的航行自由一直在那裡巡邏,突發事故或意外衝突極有可能發生。例如12月下旬,美國偵察機和中國戰機之間險些相撞,而鑑於兩個超級大國之間軍事交流已經中斷,情況變得更加危險,而中國偵察氣球引發的兩國僵持則是另一力證。

在所謂民主與威權較量的藉口下,美方在過去六個月中不斷在台灣問題上煽風點火,顯而易見地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

在評估衝突爆發的可能性時,關注背景是關鍵。在所謂民主與威權較量的藉口下,美方在過去六個月中不斷在台灣問題上煽風點火,顯而易見地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同樣,中國的偵察氣球則讓美國民眾近距離感受到了冷戰的威脅。

而雙方的高級外交官——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中國的王毅——都能稱得上是典型的冷戰分子。二者在最近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都發表了好戰言論,與他們兩年前在安克雷奇的首次會晤時的表現如出一轍。

2023年2月18日,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左)和王毅(右)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資料來源:安東尼·布林肯的推特、 中共外交部

正如一戰爆發前一樣,人們如今也渴望把發生激烈衝突的風險降到最低。今天全球化的世界不會再經歷劇烈震盪,因為這將帶來全敗俱傷。第一輪全球化浪潮在二十世紀初達到頂峰,那時這樣的說法便已經出現。直到1914年6月28日,該論點都極具說服力。

我們必須重新將2023年的情勢與歷史比較,以考量冷戰衝突的大戰略。1972年,美蘇冷戰出現決定性轉折點——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Richard Nixon)訪問中國,並與毛澤東合作,成功實施了針對蘇聯的三角戰略。在如今的新冷戰三角關係中,美國以一敵二,中國與俄羅斯則結成了「上不封頂」的夥伴關係,矛頭直指美國的霸權主義力量。這一關鍵性的轉變讓1914年的教訓在如今愈發清晰。

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這三個大國似乎都全然忘卻了歷史。

我尤其擔心「敘事割裂」的問題。在一次次衝突中,雙方都確信自己占據了道德的制高點。美國認為,中國的偵察氣球對美國國家主權構成了威脅;中國認為,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也是威脅之一。每一次劍拔弩張都會引發一連串的報復性反應,而雙方都沒有認識到這將給這一充滿衝突的雙邊關係帶來何種影響。

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這三個大國似乎都全然忘卻了歷史。他們仿佛在夢遊,糊裡糊塗地走在衝突升級的道路上,身上帶著能被輕易點燃的高辛烷值燃料。這與1914年如出一轍。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美中故事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19/187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