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美國遲不續簽關稅普惠制 東南亞製造業訂單再回流中國

由於美國不再延續實施多年的開發中國家關稅普惠制(GSP),中國低廉的運輸成本與強大的生產能力讓美國的製造業訂單回流至中國。

普惠制是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貿易協定之一,美國兩黨雖對法案有些不同意見,但差異不大。(圖/美聯社

由於美國不再延續實施多年的開發中國家關稅普惠制(GSP),中國低廉的運輸成本與強大的生產能力讓美國的製造業訂單回流至中國。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沒有續簽一項已有幾十年歷史的針對開發中國家的貿易協議。一家在2019年將訂單轉移到柬埔寨的化妝品配件與旅行用品企業,最近把訂單再轉回中國。這家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Lay-n-Go LLC公司負責人Fazackerley表示,中國運輸成本更低,其快速大量生產的能力是他國無法比擬的,他們不得不再轉回中國。

Fazackerley夫婦表示,將製造業務遷出中國,是做了歷屆美國政府和國會所暗示與希望企業者們做的事。但是他們現在抱怨:「我們被坑了。」

報導指出,美國的普惠制於2020年12月到期後,有100多個國家的數以千計商品失去了進入美國市場的免關稅待遇。普惠制自1975年生效以來,已經到期過十幾次,但通常都迅速獲得了延期。但這一次普惠制名單在國會討論時,在貿易與中國問題上發生嚴重的政治角力,問題變得極為複雜。

其實以普惠制進口的商品只占美國進口總額的極小比例(略低於1%),2022年總額達到近4兆美元,但對個別中小企業來說影響就很大了。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想讓企業繼續留在中國,就不能提高中國以外的國家的關稅。

普惠制是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貿易協定之一,制定於20世紀70年代,目的是通過取消開發中國家所製造商品的關稅來促進貿易和經濟發展。該計劃歷來得到兩黨的支持,但現在民主黨人渴望升級普惠制,以確保受益國達到工人權益、兩性政策、環境和法治等美國希望的標準,但是共和黨人反對,他們認為附加更多條件會損害與開發中國家的貿易。

2021年美國參議院以懸殊比例同意重新授權普惠制,並制訂了妥協方案擴大受益國資格規定,原打算做為《晶片法案》(Chips Act)提案的一部分,但後來為讓《晶片法案》快速通過,一些有爭議的條款讓國會決定暫時擱置普惠製法案。

如此一來,許多美國企業不得將已轉移到東南亞的訂單或生產線再次遷回中國。一位企業負責人說,在菲律賓的生產品質很好,但運輸成本比中國高太多,普惠制失效後關稅又增加17%,加上普惠制短期內無法實現,因此把生產轉移到了中國上海附近的寧波市。他強調,只有這樣這條生產線才能活下去。

一家在加州投資的台灣電子設備製造商表示,因為中國勞動力短缺、人民幣升值導致成本上升,5年前他們把80%生產線移往菲律賓。現在普惠制結束,人民幣也貶值,菲律賓的優勢消失了。該公司去年約22%的進口來自中國,今年這一比例可能上升到30%或更高。

報導指出,拜登政府希望普惠制延期,支持企業重塑去中國化的供應鏈。新一屆國會中的兩黨議員紛紛表示,他們對普惠制能夠很快延期持樂觀態度。但是在普惠制重新實施之前,美國企業們還是被迫到中國下訂單,畢竟除了運輸成本較低,中國在定價和交貨方面也更能預測。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中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20/1879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