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老牌惡棍:銀髮紅利?不就是啃老嘛

作者:

最近關注到四條新聞:

1.第一財經據國家統計局及公開數據整理測算發現,在中國約1.5億的低齡老人(60-69歲)中,有1/3仍在工作;

2.工人日報發表名為《促進低齡老年就業實現「銀髮紅利」》的文章;

3.財政部稱將適當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

4.B站UP主「戶晨風」因視頻內容違規被封。

普普通通的四條新聞,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必然聯繫,但在審視了一番過後,我卻咂摸出了別的滋味。

根據第一財經的測算,就業的低齡老人中,「從事農林牧漁的人最多,占比高達62.44%,相當於有超過三千萬的低齡老人仍從事農林牧漁,主要就是種植業。」

也就是說,在他們當中,大部分其實是農村老人。

相比於城鎮而言,因為缺少穩定的收入來源,農村是沒有退休一說的。在城鎮老人頤養天年之時,大批的農村老人卻只能下地幹活或者進城務工。

銀髮打工族丨圖片源自財經頭條

這無疑源自養老金的巨大差距,無論是在基礎金額、上漲次數以及分配方式上,都是如此。

在基礎金額上,根據去年底的一組公開數據,目前農民實際發放的養老金水平僅為每月平均188元,只相當於城鎮職工養老金平均發放水平每個月3577元的5.26%。

而在上漲次數上,從2005年開始實施養老金調整制度以來,城鎮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已完成了18連漲,可農村老人自2009年新農保出台至今,養老金卻只漲了區區4次。根據財政部的預算報告可知,今年還會適當提高城鎮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當然,上漲次數其實並非最重要的,因為農村養老金的漲幅比較高,2015年上漲27%,2018年上漲26%,基本抹平了頻率上的差距,但由於基礎太低,實際上漲金額聊勝於無,2015年是從最低標準的55漲到70,2018則從70漲到88。

這樣的分配方式無疑進一步加大了城鎮與農村的養老金差距。打個比方,某城鎮老人月領4000,某農村老人月領200,前者漲5%是200,一個零頭就相當於後者的全部金額了,而後者就算直接漲30%,也僅僅只有60塊。

如此一來,這些「低齡老人」們不得不自力更生謀出路,也就產生了所謂的「銀髮紅利」。

其實「低齡老人」一詞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了,並非是如今才新造出來的,只不過那個時候無論是社會還是公共部門,人們所關注的大多還是諸如「空巢老人」「老年人護理保險制度」「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之類的問題。

「關愛空巢老人」丨圖源如圖

可如今,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勞動力緊缺之際,不得不把這些原本應該退休享福的「低齡老人」拉出來再就業,當然,他們也不得不再就業,即便是一些城鎮老人,為了自己那「吃不飽餓不死」的子女成家立業,那點退休金顯然也是不夠的,更別說起點更低的農村了。

說白了,鼓勵老年人再就業無非是想用「銀髮紅利」繼替一部分「人口紅利」,雖然在市場需求、保險以及安全保障上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但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這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

只是對於這些「低齡老人」而言卻是倒了八輩子血霉,年輕的時候是人口紅利下的廉價勞動力、是工業發展的「犧牲品」,老了還要做銀髮紅利下的打工一族,不僅老無所依,還得繼續發揮餘熱,蠟炬成灰。

這大概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啃老」了吧。

但無論如何,老人就是老人,特別是大量處境困難的農村老人,社會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養老服務,哪怕拋開公共福祉不談,僅從歷史來看,這也是應該的。

直到2006年取消農業稅之前,農村一直在為城市發展無私輸血,在那般艱苦的條件下,交公糧、三提五統堅持了將近50年,兩代人的時間,現如今中國已然成為工業大國,按理說應該到了城市支持農村的反哺階段了。

可現實是,這樣的理想仍然遙遙無期。

貴州農村老人丨圖片源自太平洋電腦網攝影部落

前不久,B站up主「戶晨風」僅因無意間觸碰到了這一點——在一段「養老金挑戰」的街訪視頻中採訪到一位月養老金僅為107元的窮苦老人,便被全網封殺。

從視頻的內容中不難發現,在「戶晨風」的印象里,退休老人的養老金應該不會太低,至少應付一個月的基本生活開支無虞,因此,他原本的計劃是打算隨機挑選一位老人,展示其一天養老金的購買力,結果這次所遇的老人打破了他的認知,挑戰也被迫從「日購買力」變成了「月購買力」,最後,他給老人買了一些生活物資,花去了127.88元。

在一瞬間的交集過後,老人千恩萬謝地離開了,至於她以後的命運會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吃不起肉的境遇還會常伴於她,而這,正是萬千農村老人的縮影。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老牌惡棍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23/1880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