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銀行房產壞帳大增 國資管理公司捕手大量不良貸款

為使銀行帳面資產狀況不至於太糟糕而引發恐慌,中共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接走了大量銀行的不良貸款。28家銀行剛剛發布的季度財報顯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有大幅度增長。經濟學家警告,房地產壞帳恐將成為中國最大「灰犀牛」。

圖為中國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總部。

為使銀行帳面資產狀況不至於太糟糕而引發恐慌,中共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接走了大量銀行的不良貸款。28家銀行剛剛發布的季度財報顯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有大幅度增長。經濟學家警告,房地產壞帳恐將成為中國最大「灰犀牛」。

為穩定銀行的壞帳比率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捕手大量不良貸款

據日經網報導,在最近剛剛結束的財報季中,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銀行報告顯示,為了讓各家銀行的壞帳比率保持穩定,當局採取了大量金融操作手法,其中包括讓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出手,接收了大量銀行的不良貸款。

對此,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已經做出反應,紛紛對中國的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質量發出了警告。

4月3日,惠譽評級將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列入了負面信用觀察;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則早在3月23日已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置於降級審查之下。

資料顯示,長城資產和華融公司是中共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末設立的四大「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中的兩個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旨在幫助陷入困境的國有銀行化解金融風險以及幫助國有企業脫困。

日經的報導引述穆迪駐香港的高級信用官戴維·金華·尹(David Jinhua Yin)的話說,華融「風險管理薄弱」,去年淨虧損達275.8億元(人民幣,下同)。

戴維寫道:「該公司在收購和重組不良資產管理業務下,對房地產開發商和其他企業借款人有大量信貸風險。」

而中共官方監管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銀行業去年至少出售了2.7萬億元的不良貸款,其中大量拖欠的信貸債務,最終由華融這類國有不良資產管理公司接管。

以甘肅銀行去年大規模出售其不良貸款為例:甘肅銀行在香港上市,屬於中型貸款機構。為緩解不良資產的壓力,該銀行在去年6月和12月兩次舉行拍賣會,共出售了面值27.4億元的不良貸款,相當於該行2021年底整體不良貸款的2/3。

不過,即使進行了這樣的處置,這家銀行去年年底的不良資產仍高達41.9億元,比2021年底增長了3%。

日經還披露,讓壞帳證券化,是銀行用來處理不良貸款的另一種技術,即用信貸來支持出售給投資者的債券。

例如:中國浙商銀行在2022年曾將28.3億元的不良貸款證券化,相當於前一年年底總額的14%,並將另外48.9億元的此類貸款轉讓給了資產管理公司。

經過這樣一番操作後,這家銀行的行長便聲稱,該行的不良貸款率5年來首次下降,並宣稱看到了資產質量的「積極趨勢」云云。

報導稱,信貸質量的惡化在房地產領域尤為明顯。提供明細表的28家中國內地的銀行表示,房地產壞帳同比增長69%,達到2,640億元。

房地產壞帳或成為中國最大灰犀牛

此前,旅美經濟學家何清蓮曾發文警告說,中國的房地產捆綁了政府、銀行和房地產擁有者,不僅成為經濟隱患,更是社會隱患,可能是中國最大灰犀牛,一旦控制不當,或引爆前所未有的經濟和金融危機。

4月6日,中共官媒《證券日報》曾報導說,截至4月5日,已有23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2022年年報。其中,有17家披露了備受資本市場和銀行業關注的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相關數據,而這17家上市銀行房地產業壞帳餘額總計高達2,564億元。

具體來說,中國銀行及建設銀行新增房地產不良均超過200億元,中國銀行房地產業務不良率達7.23%;股份行中,招商銀行、民生銀行房地產不良分別新增96.93億元、59.71億元,規模靠前;農業銀行的對公房地產不良為460億元,不良率5.48%,較年初上升2.09個百分點。

除了房地產業壞帳有大幅增長外,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6家A股上市銀行的營業收入出現了負成長。

針對上述情況,何清漣發文指出,中國各地都已形成了依賴房地產畸型發展的「土地財政」。地方政府通過快速發展房地產和基建,積累了遠遠超過其償債能力的巨額債務。房地產和基建產品已經大幅過剩,超過了現實的購買力和需求,已根本沒有發展空間。

何清漣直言,房地產業的畸形發展,在中國不僅是一個經濟隱患,更成了一個社會隱患。

如今,中國的房地產經濟已經將政府、銀行、房地產擁有者捆綁成一個利益共同體,無法瘦身。任何時候擠壓房地產泡沫,中共政府與民間都需要付出極大代價。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新唐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1/188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