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敏感到熱搜秒刪 百年未有之變局來了…

我不得不感慨的是,這兩年發展之快。 以前,面對通脹到通縮原本要好多年才能走完一個周期的東西,我們居然在那麼短的時間就體驗到兩者。 這也讓我更加深刻理解最高領導常提的那句「百年未有之變局」的含義了。

如果內需的增長受困於資產負債表的衰退,意味著從產業層面來講,中國未來面臨的主要矛盾是從過去的通貨膨脹變成通貨緊縮。

為什麼我們投放了這麼多高強度的貨幣信用以後,一點效果都沒有,通貨膨脹都沒出來?我們必須正視外部條件的變化,回到市場,今天的股票市場反映了今天中國宏觀政策的困局,反映了困局的現實。「風動、幡動、心動」,這是禪宗的一個段子。用來做比喻目前中國的宏觀狀態就是「風吹幡不動」,風已經颳得很大、水已經放了很多,但是經濟沒有反應,資產端沒有反應,房地產沒有反應。

所以,依然不能阻擋經濟滑向通縮。如果「風吹幡不動」,這個市場就是一個存量市場。回到美林投資時鐘,簡單講,今天落在了衰退的象限,儘管我們啟動了高強度的貨幣信用投放,但我們依然不能驅動投資的輪*轉向復甦的象限。

所以市場的選擇就落在存量市場,以主題主導風格。美國矽谷的創新在美國的反應平淡無奇,但在中國掀起了科技股的浪潮,它的背後就是投資時鐘的成就,因為投資時鐘落在一個衰退的象限,決定了這是一個存量的市場。這個狀態怎麼突破?

從存量怎麼變成增量的核心就是接下來的政策思路能不能突破常規的方式,能不能打出一套強有力的反通縮組合拳,給市場構建一個經濟復甦強健的底層邏輯。如果能構建一個強健的底層邏輯,今年這個市場可能很快從存量的狀態過渡到增量的狀態,這個市場會迎來一個快牛,甚至是大牛。因為我們過去15個月高強度的貨幣信用已經投放出去了,40萬億的M2,只是這些M2沒有對應於強健的GDP商業資本的形成。

這些錢散落在經濟系統的各個角落,他們每時每刻都在盯著資產收益率的廣義頻譜,就看哪一塊資產率先出現強勁動量的賺錢效應。

這些散落在經濟各個角落的資金,就會像嗜血的鯊魚一樣兇猛地撲過去,這個市場很快就能點燃。所以,市場轉變的關鍵點是政策能不能打出一套強有力的反通縮組合拳,把中國經濟從通縮的泥潭中間拉起來,我們拭目以待。

如果「風吹幡不動」,整個市場能夠產生溢價的就是以下兩個方向。一個就是所謂的財政溢價。我們今天講的數字經濟也好、國企改革也好,背後底層的邏輯都來自於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是財政。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強力推進數字經濟生態的打造階段。在經濟生態中,數據作為新型的生產要素,它的收入能不能有效轉化為新政府的財政新資助?這對於新政府來講的是首要面臨的問題。關於數字經濟的生態,從數據確權到數據資產,到數據處理,背後是算力到應用的場景。資本市場已經圍繞數字經濟的生態進行了一次充分的演繹,成為資本市場眼下最大的一個溢價風口。

當然,財政靠數字要素的收入轉化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們從過去的工業化、城鎮化周期走過來,財政的資助、土地要素的收入這一塊斷崖式下跌所形成的缺口,數據要素的收入可能遠遠不夠。

所以,國企和國資體系的改革就提上了日程,要把這一塊低效率運行的國資和國企部門的資產收益率有效激活。用什麼辦法激活?現實的辦法是中央信用的注入,要激活整個資本市場才能得以實現。

如果把這一塊的資產收益率從1-2%的低效率水平顯著提到6%,眼見的就能產生10萬億財政的效果,這對於今天中國巨大的土地財政缺口的壓力來講,是一個有效的緩解。另外一塊溢價叫安全溢價。我建議大家仔細去研讀總書記在兩會期間參加江蘇代表團和工商聯代表團討論的一系列發言,逐字逐句體會。

我學習以後的體會是,當下講的高質量發展,背後的本質就是「發展和安全」並舉,安全成為新時代下的第一要素。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對於中國來講,安全的約束集中在科技領域。如果沒有一個安全的量的擴張,都是虛無縹緲的,都是低質量的。所以,對於今天中國的資本市場來講,通過科技的創新求安全,要靠資本市場,解決財政的錢袋子,也要靠資本市場。

今天中國的資本市場前所未有之重要。*

其他相關文章:

這瓜敏感到熱搜秒沒了

今天有個瓜上了熱搜一會就被撤下來,很多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已經在星球給那邊的讀者科普了。想了下,這裡也簡單說下。

早上,國家統計局就公布了3月的CPI和PPI數據。

情況,不太樂觀。

根據數據顯示,3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只有0.7%,是近一年來的新低。

可能有讀者對經濟不太了解,這裡我科普個概念,通常我們會用居民消費價格(CPI)來反饋整體的經濟情況。

一般,同比高於3%就要考慮是不是有通貨膨脹的信號;而低於1.5%乃至1%就要考慮是不是通縮跡象。

不過這是共識上的,真正意義上的通縮會更加嚴謹一點,要連續三個月同比為負數才算。

這也是我用上「信號」兩個字的原因。

為什麼會出現通縮信號呢?很簡單,老百姓不願意消費了!

這個是非常嚴肅且值得注意的苗頭。

之前很多博主都喊著我們接下來會有更大的通貨膨脹,但早在3月初我就在星球提出,我看到的數據和現象不是這樣,應該是通縮更明顯。

早上統計局的數據確定我之前的猜測。

通脹對於老百姓來說就是看到錢越來不值錢,物價越來越高,而通縮直接感觸少點,但並不是好事,相反更嚴重。

通縮會導致經濟發展開始滯後,再到影響就業等等一系列,而最大問題是一旦經濟不發展就會有一系列的社會矛盾產生,進而影響到更多的普通人。

所以在宏觀調控上既要避免通脹,也要防止通縮。

沒辦法,搞經濟本來就是個難題,「既要又要」在這裡不是商量,是必須品。

可能看到這裡有人會問,既然如此,為啥不印錢呢?只要水夠多不就可以往通脹方向了嗎?

理論上是對的。

比如老美就是這樣,疫情三年他們印了無數錢,現在美國就是面臨通脹,以至於美聯儲不斷降息,收割全世界。

但中國不一樣,因為高層已經定調「不搞大水灌溉」。

這不止是因為我們沒有美元的霸權地位,其實也是一個具備戰略意義的規劃。

參考美國,因為大放水又猛加息,現在美國的信譽地位一落千丈,而美國國內貧富差距也進一步拉大。

只要我們也跟著大放水,以上情況一樣會出現在中國,甚至比美國還嚴重。

這是我們不可承受之痛。

沒辦法,唯有克制,才能走得更遠。

目前擺在政府面前的難題是如何在不放水的前提下解決可能出現的通縮跡象。

以老徐看到的視角,政府應該是有點思路了。

經濟學上常把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搞好這三就能搞好經濟,這是百試百靈的方式。

如何實現呢?分為對外和對內。

對內,拉動房地產消費、進一步增加民眾投資信息,引導企業敢投錢敢花錢,這些在年初各省份密集的開年會議已經明顯感受到。

對外,進一步加強於國外的合作,增加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所以出現了新加坡李顯龍、法國馬克龍,甚至包括我寫稿這會外交部公布巴西總統盧拉將訪華等等外交新聞。

這些密集的步伐都證明,國家層面正希望探索出除了放水以外更好的方式。

儘管這些方法沒有立刻見效,有些也只是在摸索的過程中,但總體方向是對的。

更何況,現在只是跡象,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通縮,而政府的行動卻在比數據跑快了2個月。

上面還是有高人,顯然已經早就預估到了!

而陣痛過後能恢復,總比一昧吃止痛藥卻忽視疾病好,至少是在解決問題了!

至於我們普通人該怎麼辦?

其實面對通脹和通縮等經濟問題是沒有任何的招架能力,一切都需要更高層面去博弈和調控。

當然樓市股市可能有些技巧,具體我在星球說了下普通人應該如何去做,有在那邊的記得去看。

而令我不得不感慨的是,這兩年發展之快。

以前,面對通脹到通縮原本要好多年才能走完一個周期的東西,我們居然在那麼短的時間就體驗到兩者。

這也讓我更加深刻理解最高領導常提的那句「百年未有之變局」的含義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長平投研/ 假裝是天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2/188847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