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5個佛家小故事,讀完豁然大悟!

很多大道理,講起來會讓人厭煩,但通過生活中的故事,自己感悟出來的道理,就會很深刻了。下面分享五個佛家小故事,希望大家讀完後,有所感悟,有所受益!

一、修佛

一人到寺院中向禪師問道。

禪師問:「你來這裡,想幹什麼呢?那人回答:「我來修佛。」

禪師答道:「佛沒有壞,不用你修,你還是修自己去吧。」

感悟:修行就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別人。

二、修心

一個人在經過海邊的沙灘時,發現一尊被人丟棄的佛像,於是就恭恭敬敬地把佛像供在石頭上,因此他成就了。又一個人路過此地,看到佛像供在石頭上,他就擔心佛像被雨水淋濕,於是就脫下自己鞋子,罩在佛像上,因此他也成就了。第三個路過時,看到佛像被鞋子罩著,覺得對佛像不恭敬,於是就把鞋子拿下來扔掉了,他也因此成就了。

感悟: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最重要的是發心,修行就是修心的過程。

三、放下

師兄與師弟正要過一條小河,發現一位年輕姑娘也要過河,但又不願意濕了衣服。師兄就說:「姑娘,我抱你過河吧。」姑娘點頭同意,師兄就抱姑娘過了小河。

路上,師弟忍不住問師兄:「師兄,我們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麼可以抱著姑娘過河呢?」

師兄反問道:「過河後我就把她放下了,為什麼你還抱著她不放呢?」

感悟:孟子云:「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凡事不可執著,都要學會隨機應變。

四、打人罵人

弟子問:「師父,您有時候打人罵人,有時候又彬彬有禮,這到底是為什麼?」

師父說:「對待上等人,直指人心,以真面目待他,可打可罵;對中等人只能用隱喻的方式,要將分寸,因為他受不了打罵;對待下等人,就要面帶微笑,客客氣氣,因為他很脆弱,心眼比較小,只能用世俗的禮節待他。」

感悟:眾生根機不同,對待每個人的方式也應有所不同,這叫契理契機。

五、輕生者

老和尚救了一名輕生者,那人就說:「老法師,不必費心救我了,我已經不想再活下去了。」

老和尚問:「那我救不了你,但你欠的債都還了嗎?」

那人說:「可是我沒有借債呀?」

老和尚說:「你的生命,是向你父母借的;你的吃穿,是向天地借的;你的知識,是向老師借的,你都償還給他們了嗎?」

那人說:「那我如何才能償還呢?」

老和尚說:「記住兩個字就夠了——珍惜。」

感悟:父母給我們生命,老師給我們法身慧命,天地萬物滋養我們的身心,唯有懂得珍惜,才會懂得感恩,感知生命的厚重。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國學雜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5/188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