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陳奎德 張杰:三強鼎立三日春夢——評馬克龍訪華

作者: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法國總統馬克龍4月7日探訪習近平父親的故居。

主持人:陳奎德

座談人:張杰博士,周刊《九頭鳥:自由言說》創辦者,「張杰點評」(YouTube)主持人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訪問中國之行已經畫上了句號,但這次旅行所揚起的塵暴卻遠未落定。一個馬克龍,攪亂一池春水。這比較符合法國人的特點:好做驚悚之言,留下一地雞毛。

一、厚馬輕馮

與馬克龍在中國受到熱情款待相比,一同訪華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則明顯受到了冷遇。中共官方媒體對馬克龍的訪問大加讚揚,卻很少提到馮德萊恩。馬克龍乘坐專機抵達北京時受到紅地毯隆重歡迎,由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親自接機,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盛大歡迎儀式,鳴放21響禮炮。習近平甚至還千里迢迢到廣州與馬克龍再次相聚暢談,「庭園散步,臨水而坐,觀景品茗,聽『高山流水』古琴演奏,縱論古今」。而馮德萊恩則乘坐民航班機訪華,且在機場使用普通的乘客通道,也沒有國宴款待。

在會談之際,習近平對馬克龍超級熱情,超時、殷勤、軟話,他與馬克龍格外密會6小時,並給了馬克龍160架空客飛機等大訂單;而習對馮德萊恩則少陪、狠話、失禮。當馮強調,「歐盟希望台海地區保持和平穩定,歐洲很清楚在此地區的利益」,「不接受單方面以武力改變現狀,主張通過對話解決任何可能發生衝突的緊急情況」後,習則粗魯回應以「指望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妥協退讓,那是痴心妄想,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上,中共官方媒體發布有關馮德萊恩的新聞時,還有網民在評論區嘲諷馮德萊恩"只是美國利益的傀儡」,因為她的丈夫以及子女早已加入美國籍,是個徹底的歐盟'裸官'"。不過,經德國之聲查證,馮德萊恩的7名子女中,只有2名加入了美國籍,其餘5名以及丈夫仍然是德國籍。她本人也曾經在2019年從德國國防部長轉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前對媒體確認過這一點。

習近平小肚雞腸,對馮德萊恩涉及北京的強硬言辭耿耿於懷。他把馮德萊恩與馬克龍到訪看作報復馮德萊恩的機會。他自以為聰明地故意貶抑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高捧法國總統馬克龍,這明目張胆的一抑一揚,一冷一熱。甚至破例御駕三陪馬克龍到廣州飲茶,謙恭之態可掬。

習的本意是分化歐盟與美國關係,但是,他似乎不清楚,馮才是有權代表歐盟各國發聲並作出重要決策的人;而法國作為歐盟的成員國之一,在法理上是不能代表歐盟的。這也是馬克龍訪華一定要拉上馮德萊恩的原因之一,他想借與馮同行顯示歐盟的團結。習卻居然公開踐踏基本禮儀,厚此薄彼,犯了外交大忌。自以為得計,其實不僅羞辱了歐盟主席(還要注意歐洲的女性優先傳統),同時也損害了馬克龍在歐盟中的信用和影響力,勢必產生與其初衷相反的政治後果。考慮到馮德萊恩可能出任北約秘書長,習機關算盡的愚蠢外交舉措的影響恐怕將更為深遠。

二、「戰略自主」

習近平與王毅曾多次反覆地對歐盟大吹法螺,教訓歐洲要對美國獨立,要戰略自主,云云。歐盟成員國大都清楚北京的那點小算盤,不予置理。他們知道自己的根本利益在哪兒。

堂堂法蘭西總統豈能不懂習的那點小九九?其實馬克龍自己過去也說過與馮德萊恩類似的話。然而,當他在國內的延長退休年限政策遭遇大規模抗議令其焦頭爛額之際,當習近平灌的北京迷魂湯和廣州粵香茶使其飄飄然之際,馬克龍以為遇到了知音,跟著習的法螺號起舞了。

在結束訪華在返程的飛機上他接受Politico Europe採訪時,強調了所謂歐洲「戰略自主」理論。馬克龍說:「矛盾會是,……我們開始跟隨美國的政策,通過一種恐慌性的反射」。「歐洲面臨的「巨大風險」是它「陷入了不屬於自己的危機,認為自己只是美國的追隨者,歐洲人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摻和加速台灣問題是否符合歐洲的利益?不。最糟糕的事情是認為我們歐洲人應該在這個問題上做追隨者,適應美國的節奏和中國的過度反應。歐洲在武器和能源方面增加了對美國的依賴,現在必須集中精力促進歐洲的國防工業。他還建議歐洲減少對「美元治外法權」的依賴。」歐洲必須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及避免被捲入中美兩國在台灣問題上可能發生的對抗。」

這就是馬克龍式的「戰略自主「。

三、歷史恩怨

當然,馬克龍所說的話,並非空穴來風,是有其長期的法國式心理背景的。

戴高樂主義

放寬歷史眼界,首先當然是二戰之後在法國滋長的戴高樂主義。戴高樂主義是法國在二戰後1960年代由戴高樂總統提出,主張法國要有獨立的國防與外交政策,並積極地以發展軍備與自主的外交作為來實踐其理念,其中包括退出北約並驅逐其駐軍。這個政策大致被法國歷屆政府遵循超過半個世紀以上,直到2011年後薩科齊總統任內才又重返北約。此後法國國內一直在對美政策上有各種不同的爭論,絕大部分時間都難以形成共識。

許多法國領導人,在歲月相對靜好時,外交上會驕傲地標榜戴高樂主義,但一到形勢緊張或面對實質利益時,卻又經常轉向依賴美國。實際上,幾十年的冷戰在歐洲取得對蘇聯及其衛星國的勝利,仍然主要靠美國的力量及其榜樣,與美國若即若離的法國並未起多少作用。

馬克龍自詡為21世紀的戴高樂,他做得到嗎?

AUKUS美英澳與法國的核潛艇事件

當然,最近的也是最傷感情的是所謂美英澳三方安全聯盟(AUKUS)與法國發生的核潛艇事件。為因應中共崛起的挑戰。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2021年9月15日宣布建立三方安全聯盟(AUKUS),美向澳提供核潛艇導致法國失去原來與澳洲簽約的常規潛艇大單,憤怒的法國總統馬克龍要求召回駐美澳兩國大使,後來法美、法英首腦多次通話為事態降溫,整個法國看上去都很憤怒也很無奈——不僅是澳大利亞人撕毀了一份大型國防合同,2022年6月下任澳政府同意向法國海軍集團支付價值高達8.35億澳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的巨額經濟賠償,此事大體了結。但這件事不僅是經濟利益上的問題,更重要是民族心理上的。在法國人看來,它「意味著「美國佬、『英國佬』和『澳洲佬』建立新的盎格魯—撒克遜兄弟情誼,不要高盧(法國)人。這一心理創傷,難於平復。

四、三強鼎立:新世界政治版圖

馬克龍不要兩個集團劃分,他要的是:美國、中國、歐洲,三強鼎立。

這也暗合了習近平所謂建立「多極世界「的說辭。因此一唱一和,自娛自樂。

我們過去指出過,現在,一個「主流國際社會 VS軸心國家」的國際架構,已經大體成型。

主流國際社會:以工業七國、北約、歐盟、以及澳、新、韓國以及印度等國際組織和國家為核心及其擴展——投票譴責俄侵烏的141個國家。

軸心國家:以中、俄、伊、朝為核心以及巴基斯坦(?腳踏兩船)、緬甸、寮國、柬埔寨、委內瑞拉以及幾個非洲國為外圍。

目前這兩個陣營是絕對不對等的。有觀察家稱之為前者對後者的「圍毆」,並不為過。

現在居然馬克龍又推出個「美國、中國、歐洲三強「,請問,誰是歐洲?誰代表歐洲?

五、誰代表歐洲?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在推特(Twitter)上嚴詞批評:「馬克龍訪中的結果比預期還糟。真是一場完全的災難。他的立場不會在歐盟機構中勝出。所謂歐盟『戰略自主』成為『第3強權』(三強鼎立)的白日夢不會被接受。馮德賴恩展現出一個更佳選項。」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離開北京前的記者會上說明與習近平談話內容,包括向習強調不接受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反映歐洲企業在中國面臨不公平競爭狀況,以及歐盟對中國經濟必須「去風險化」。

馬克龍則表示歐洲要「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強調歐洲戰略自主,不應跟隨美國。

包瑞翰批評說:「對中國和台灣的這種立場,(使)馬克龍喪失了成為一個歐洲領導人的身份。」

美國參議員魯比奧尖銳地問道:

「我們需要問歐洲,他(馬克龍)是否為他們說話,因為我們現在在烏克蘭的參與程度相當高,我們在歐洲的戰爭中花費了大量的納稅人的錢,我支持這一點,因為我認為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作為盟友應為其他盟友應該做的。」

魯比奧稱:「如果我們的盟友的立場是,事實上,馬克龍代表整個歐洲發言,他們現在的立場是他們不會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就台灣問題選邊站,也許我們也不應該選邊站。也許我們基本上應該說,我們將專注於台灣和中國構成的威脅,而你們則去處理烏克蘭。」

事實上,馬克龍的「戰略自主「在邏輯上就是矛盾的。如果法國認為應該領導歐洲在外交上脫離美國走獨立自主路線,並成為馬克龍所說的「第三極」國際強權,那法國就應該要有能力解決歐洲自己的問題(如俄烏戰爭)。如果美國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也抱持同樣事不關己態度,歐洲將會是何局面?「如果沒有美國援助,烏克蘭將會瓦解並投降。」而如果歐洲發生內部政治外交或軍事的嚴重問題還要靠美國或其他國家解決,那所謂「歐洲自主」就無異是海市蜃樓。

15個國家的30多位歐洲議會代表聯合聲明:馬克龍不代表歐洲

30多位「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IPAC)國會議員今天發出聯合聲明,強調馬克龍的涉台言論不代表歐洲,且將盡力確保北京對台灣的進犯立場會從國際社會上收到它應得的敵對回應。聲明中強調台灣人民聲音須被尊重。

馬克龍日前結束訪華行程受訪時,指台海危機升級不符合歐盟利益,歐洲要避免因為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要建立中美以外的「第三強權」。

IPAC成員對於馬克龍的發言感到非常失望,特別是關於「歐洲應該避免被捲入不屬於我們的衝突中-清楚指涉台海緊張局勢」。

議員並譴責馬克龍「判斷失當的言論不僅無視台灣在全球經濟中的關鍵地位,更傷害了國際社會維持台海和平數十年來的努力」,且以歷史為鑑,批評過去對威權政體的綏靖政策都沒有好結果,「很可惜總統看來沒有從過去學到教訓」。

聯署聲明最後寫道,「總統先生,你不代表歐洲發言。IPAC將奮力確保您的評論成為民主政府的警鐘,並盡一切可能確保北京對台灣的挑釁立場,會從國際社會收到它應得的敵對回應」。

(30多位參與聯署的議員來自全球15個國家,包括法國參議院外交與國防委員會兩位副主席卡迪克(Olivier Cadic)與卡托蘭(Andre Gattolin)、瑞典自由黨國會議員佛瑟爾(Joar Forssell)與市議員藍恩(Elisabet Lann)、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副主席莎卡琳恩(Dovile Sakaliene)與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Zygimantas Pavilionis)。還有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等議員也有加入聯署。)

既然馬克龍不能代表歐洲,那麼他的所謂「三強鼎立「就成了廢話,化為三天訪華的春夢而已。

六、解決俄烏戰爭未獲寸功

俄烏戰爭本來是此次馬克龍三天訪華行程的最重要議題。但馬克龍在聯合聲明中年俄烏戰爭幾個字也未能寫入。他不斷勸說中方不要為俄羅斯的侵略行動提供支持,還在4月6日與習近平的正式會談中說"我可以指望你讓俄羅斯恢復理智,讓所有人回到談判桌前"。4月7日的中山大學演講後,馬克龍在廣州松園再次和習近平進行非正式會晤,討論俄烏衝突。和前一天類似,習近平強調中方在烏克蘭議題上"絕不從私利出發處理問題",呼籲有關各方"承擔起責任,相向而行,為政治解決創造條件",並且"歡迎法方就政治解決危機提出具體方案,中方願予以支持,也願發揮建設性作用。"馬克龍則回應說,法國方面同樣認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需要兼顧各方合理關切"。

除了一些空話外,他沒有從習近平哪裡得到任何具體的承諾。在中法雙方發布的一份包含51點的聯合聲明中,約1/5的篇幅著墨俄烏衝突,不過並沒有點出俄羅斯的名字,也沒有譴責侵略行為,只是籠統地表示"雙方支持一切在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基礎上恢復烏克蘭和平的努力"。雙方在聯合聲明中再次強調"核子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呼籲不採取任何可能加劇緊張風險的行動"。在敦促中國調解俄烏衝突方面幾乎沒有成果,馬克龍可謂無功而返。

七、自取其辱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賴恩一同訪中國,歐洲輿論給予兩人表現相反評價。

當這波歐洲政治人物赴中國訪問的潮水退去後,誰會是那個最被訕笑的「沒穿褲子的人」?

現在歐洲面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普京撕毀了法德俄烏四國所簽訂的《明斯克協議》,馬克龍親往調停無效。他回過頭來甚至主張綏靖政策,要烏克蘭放棄抵抗與俄羅斯和談。而且在開戰之後,法國提供烏克蘭的軍事支持、經濟援助、難民救助也最少,如此做法有何資格領導歐洲?哪個歐洲的小國會認同這樣的國家可以擔任「第三極」國際強權?馬克龍在訪談中也承認:「歐洲人無法解決烏克蘭危機」,既然如此,還要公開高唱戴高樂主義並自認位居歐洲「第三極」的領導地位,聽中共幾句好話就被哄得飄飄然,其虛妄與矯情令人咋舌。

在台灣問題上,沒有人希望出現危機,更沒有人希望戰爭爆發。但要防止危機和戰爭發生,必須要有可靠的威懾力。北京和莫斯科都只聽得懂一種語言——實力的語言。台灣得到的實力援助越小,台灣的危險就越大。這是歷史的教訓。試想,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烏克蘭現在還存在嗎?而烏克蘭的事,難道不主要是歐洲的事嗎?你馬克龍說,歐洲人不能解決烏克蘭的危機;要靠美國。那麼台海有事,你就輕鬆地說與你完全無關了。

想想諾曼第登陸後那埋葬在法國的成千上萬的美國年輕士兵的墓碑吧!

馬克龍說他想讓歐洲減少對美國武器和能源的依賴,很好。請花錢並改變政策來兌現你的承諾。馬克龍先生,請打開支票本。

馬克龍袖手旁觀,不管習近平武統台灣的閒事,認為台海問題是美國刺激而成,這自然是給習近平一張「免費通行證」了。枉顧台灣人不想被中共政權統治的願望,以為如此就不會引起中國過度反應也就能讓歐洲置身台海衝突之外,這不僅是「危險的天真」,直言之,是「其心可誅「。

馬克龍希望美國在俄羅斯的侵略面前向歐洲伸出援手,但不願意歐洲在北京進攻民主台灣時伸出援手。真是堪稱聰明政客的典範了。願主拯救你的靈魂!

八、預估

我們的基本判斷,習近平以及馬克龍的表演會使西方盟國內部產生很短一段時間的混亂與爭論,但幾個月之後歐盟將會堅持甚至加強俄烏戰爭以來與美國北約的聯盟關係,並重申對中共的強硬政策,除非烏克蘭戰敗。

而烏克蘭戰敗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中國透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5/188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