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中國對台實施貿易壁壘調查,一場完美設計好的局?

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的台灣展台。(2022年9月1日)

台北—

中共在為期三天的環台軍演後,從「工具箱」中拿出來的最新一個牽制台灣的工具就是對台灣2455項商品實施貿易壁壘調查。分析人士表示,這是「一場完美設計好的局」,因為請求發動調查的人是幾個中國商會,而中國的商會從來就是中國共產黨組織的一部分。中共一方面借著貿易調查來表達對「蔡麥會」的不滿並企圖干預台灣2024總統大選,另一方面也考慮終結過去20年來對台灣單方面的讓利,收一箭雙鵰之效。

涉及2455項商品

中國商務部4月12日公告,將對台灣禁止輸入中國的產品所造成的貿易負面影響,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範圍涵蓋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與紡織品等,共涉及2455項商品。

中國商務部說,這項調查是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和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主動提交申請書,請求政府就台灣對中國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調查期限至今年10月12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24年1月12日。這個截止日期剛好就在台灣2024年1月13日舉行總統大選的前一天。

分析人士表示,中共選在這個時間點展開貿易壁壘調查並不尋常,因為雖然中國過去也曾對台灣發動反傾銷調查,但這次調查時間就剛好落在總統大選期間,很難不讓人產生聯想。

台灣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助理教授許家豪

台灣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助理教授許家豪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貿易壁壘調查是源自中國商會的請求,但眾所周知,中國的商會向來就是黨組織的一部分,由中國商會向中國商務部提出不平等貿易的申請,然後再由中國商務部公告對台發動調查,「我覺得這其實整個就是一個完美設計好的局」。

許家豪表示:「(中共)有兩個主要的目的,第一個目的是希望透過這個方式來影響明年的(台灣)總統大選;第二個是他們其實在考慮終結中國在台灣過去20年的單方面讓利。」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2年台灣與中國的貿易總額為3196.78億美元,年比下降2.5%。其中,中國從台灣進口的總額為2380.92億美元,出口到台灣的總額為815.87億美元。台灣對中國享有高達約156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是中國的第6大貿易夥伴。

台灣經濟部的數據則顯示,台灣去年出口到中國市場的比例占整體出口比重的38.8%,進口比重為20%。不論進出口,中國都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對象。

政策手段

許家豪表示,台灣經濟長期依賴中國,這項貿易壁壘調查其實也可以視為是中共對於台灣蔡英文政府在過去8年未交「正面答卷」的回應;加上最近中國在俄烏戰爭問題上越來越具有分量,外交上也有不少突破,尤其剛獲得法國總統馬克宏的背書,所以現在中國自認為有更多的籌碼來牽制台灣,「而工具都在中共手上」。

他表示,蔡英文訪美,馬英九訪中,中共必須要對馬與蔡做出區別,而兩個政府最具代表性的區別就是馬政府時期在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與中國簽訂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雖然後來被台灣太陽花運動擋了下來,但當初ECFA簽訂時,包括早收清單,都是中共為了拉攏台灣民心,預計進一步在兩岸之間適用最惠國待遇的架構下去建立的,所以當時中國其實給了台灣相當多的單方面讓利,而當初的讓利商品也就是這一次中共啟動貿易調查的2400多種商品。因此,中共此時啟動貿易調查也剛好可以作為迫使台灣人在兩條路線之間做出選擇的一個政策手段。

許家豪說,這項調查標誌著中國對台灣單方面讓利的時代確定結束,甚至未來也有可能把ECFA架構整個廢掉,這也意味著台灣要回到正常的國際貿易軌道去談判。

中方:對中企造成損害

在中共對台實施貿易壁壘調查的消息傳出後,中國社交媒體微博討論熱烈,有人說:「台灣享受著大陸的優惠,卻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把大陸當冤大頭了?」也有人說:「早就應該這樣了」,還有人說:「我們還被台灣當成韭菜,都慣出毛病了!」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台灣長期以來對中國2400多項產品採取單方面限制措施,不許輸入台灣,對中國相關產業和企業利益造成損害。

台灣:願不設前提磋商

台灣經濟部國貿局則發出三點聲明,表示台灣對中國大陸物品的進口規範如果符合不危害國家安全與對相關產業無重大不良影響,就可公告開放進口;其次,中方若認定構成所稱的貿易壁壘,應採取雙邊磋商,啟動多邊爭端解決機制或採取其他適當的措施。此外,兩岸的經貿互動互利互補,是區域間甚至是全世界供應鏈的關鍵一環,台灣願在不設前提的情況下,就貿易議題與對岸磋商討論。

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12日在立法院表示,如果從公布時機和中國對台軍演的情勢來看,貿易壁壘調查和中共對台政治情勢,「看起來都有在掛鈎了」。

台灣陸委會說,這是「徒增對我方業者之干擾,無助兩岸貿易進一步合作及發展。」

台灣前海峽交流基金會經貿處處長、現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鄧岱賢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表示,雖然中共啟動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的時機點很難不讓人聯想跟報復「蔡麥會」有關,但他認為這跟台灣總統大選的關聯性應該不大,因為台灣選舉的決定權還是在台灣人民自己手上,中共的舉措不一定能影響台灣民眾的投票行為。

兩岸經貿正常化

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鄧岱賢

他認為,中共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於希望打開台灣市場,讓兩岸經貿走向正常化,讓中國的農、工產品能銷來台灣做生意,這也符合中共當局在兩會之後提出兩岸要深化和平發展的政策目標。

鄧岱賢說,自從中國與台灣分別在2001年和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按理會員跟會員之間應該採取最惠國待遇與普遍性的原則,也就是說,台灣以一個WTO經濟體的會員身份在對待其他會員的時候,應該要一視同仁、一體適用;但事實上兩岸的稅則號數並不一致,台灣單方面禁了中國830多項農產品、1400多項的工業產品,比如中國的蘋果、櫻桃、番茄、鳳梨等,都遇到類似的情形,台灣單方面不允這些中國水果進來台灣,卻同時向全世界開放進口。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過去不願意把兩岸之間的不平等貿易訴諸WTO解決,是因為不想給外界坐實了「台灣跟中國的地位是平等的」一種印象,所以為了矮化台灣,中國不惜「吞下去」、也不願到WTO控告台灣;但在中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T)之後,將跟其他國家擴大開放經貿交流,因此中國也開始檢視兩岸之間的貿易問題,希望走向國際化與制度化。

鄧岱賢說:「我想這也是給我們台灣一個壓力,也就是說,未來兩岸經貿要走向正常化,大家都依照WTO的規定、規則來相互的對待,而不要有單方面的歧視待遇,特別是台灣對於大陸進口產品有單方面歧視的待遇,這方面大陸已經忍耐很久了。」

前台灣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政策所所長、經濟部顧問,並著有多本財經專書的杜震華博士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共在二十大後剛換了一批領導班子,「看起來這個領導班子是要好好地要來處理這件事情」。

按照中國商務部《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如果最後認定構成貿易壁壘,商務部會採取的措施包括進行雙邊磋商、啟動多邊爭端解決機制,或是採取其他適當措施等三種方式。

重新檢視契機

前台灣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政策所所長杜震華

杜震華表示:「我認為目前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好好地來重新檢討我們對大陸這些管制進口的產品是不是有它的必要。作為一個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享受你的權利,盡你的義務,台灣事實上是值得這件事情好好去檢討一下。」

杜震華表示,台灣不見得要對中國兩千多項商品全部開放,但可以先對一些生產有限、對農民無傷大雅的產品開放,對中國釋出善意。尤其,台灣也想進入RCEPT和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台灣總統蔡英文12日接見加拿大聯邦眾議院外交及國防事務訪問團時,也再次表達希望加拿大支持台灣加入CPTPP,並說「台灣已經做好準備,共同遵守高標準的國際規範」。

杜震華說,台灣加入這些自由貿易協定的話,勢必也會碰到要對越南、馬來西亞等一些具農產品競爭優勢的國家開放市場,如果台灣現在先將一部分農產品試著對中國開放,並規劃5年調整期,之間再陸續公告要開放的項目,事實上可以讓農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做好準備與調適,才不會屆時一下子大量開放,反而對農民造成很大的衝擊。

他說,如果中國越過與台灣政府磋商以及訴諸WTO的管道,採取直接跟台灣的公協會對口,要求他們去跟台灣政府反應開放,否則將對同一類型產品也限制出口,一旦台灣數千種產品都被如此普遍性宣告的話,台灣將會面臨很大的麻煩。

var disqus_config= function(){this.page.url='https://www.voachinese.com/a/is-china-s-investigation-of-trade-barriers-to-taiwan-a-perfectly-designed-trap-20230415/7051733.html';this.page.identifier='7051733';};(function(){var d= document, s= d.createElement('script');s.src='https://voa-zh-tw-412.disqus.com/embed.js';s.setAttribute('data-timestamp',+new Date());(d.head|| d.body).appendChild(s);})();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6/1890301.html